一场培训引发多省市42人感染新冠,如新到底是家什么公司_

一场为期四天的培训,结束之后四散而归的员工,给武汉、北京、青岛等地带去了数十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将一家名为“如新”的日用保健品公司再次推到风口浪尖。

截至2月24日12时,武汉市累计报告的2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22例均为该培训班学员,其他是此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而2月22日至2月24日,北京市累计新增的14例本土病例里,13例为参加该培训班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山东青岛于2月24日累计通报的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也与武汉病例有关。 石家庄也有一例从培训班返回的无症状感染者。

链条汇聚到培训班和背后的如新公司,但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首先是参会人数,接待如新公司的涉疫酒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月19日至20日,如新公司开了两场会议,“都没有超过50人”,但官方却通报该培训班共有66名学员。其次是会议形式,这么多人参加,到底在培训什么,让参会者大面积中招?

一位参与培训班的学员称“这次培训就是一个公司聚餐加内部培训”,一天约三四节销售课,还有游戏环节;另一位代理总监告诉媒体,这是一场“会议性培训”,并非任何级别都可以参加,吃住都是公司全包,档次也高;而一张涉疫消费图鉴也显示这次培训有不少“吃喝玩乐”,学员活动范围涉及武汉七个区,遍布热干面店、藕汤店、星巴克、烧烤店、足浴店等消费场所。

短短几天的会议,让武汉众多小区被封控,刚刚摘星的北京又有多区同时出现病例,一时间,网上对如新公司的质疑不断。

早在2014年,人民日报接连三篇文章直接点名如新背后的谎言与骗局。这家成立于1984年的美国公司,用了12年时间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并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前五的直销公司。在官网上,如新这样介绍自己:“一家深耕于个人保养品和营养补充品领域的跨国企业”“持续为市场研发出优质、创新的抗衰老产品”。

2003年,如新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并在2006年获得国内直销牌照。多年来,中国区成为如新最大的市场,也让如新赚了不少钱,2013年12月,如新大中华年营业额突破10亿美元,现在虽有所下滑,但2021年仍有5.69亿美元业绩。

被多次质疑涉嫌传销,如新仍然安全地经营到现在,用所谓的“社交销售模式”赚钱,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和如新的一些员工、消费者聊了聊。

文 | 钟艺璇 饶桐语

编辑 | 赵磊

运营 | 田宝

“我们是正规企业”

作为一家国际公司,在柳芳眼里,武汉培训班这样的算是小规模碰面。她2017年进入如新某西北区域分公司,除去一年一次的公司年会以外,几乎每天都有不同主题的聚会和培训课,如果是全员参与的区域性会议,一般选址在大型酒店,来参会的人“少则七八百,多的话有两三千”。

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领导力会议。“我们对待事业,不可能一直都有一腔热血,总会有懈怠的时候。”领导力会议可以及时调整员工心态,但这样的重要会议并非人人都能参加,“只有经理级别能去,我这个级别就参加过一次”。

但仅仅这一次,就让柳芳体验到了一种“力量感”。她长期生活在一个三线城市,团队成员都集中在省会,没法天天线下见面,柳芳时常感觉自己“孤身一人作战”。领导力会议上,一天的时间里,“二三十个区域的佼佼者”聚在一起玩游戏、吃饭,一起你画我猜,有时候也会一起看励志影片,一起分析古文里的销售话术,“气氛很活跃”。

柳芳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当天她主动上台发言了,“我觉得自己活过来了,特别喜欢那个环境”。柳芳觉得里头的导师——她这样称呼级别更高的同事——温柔、优秀,一次培训下来,她的心态都不一样了。

如新的员工需要自费购买公司产品为顾客试用,一些顾客体验的时候涂的特别多,以前柳芳会心疼,“我知道那个产品有多好,也是自己花钱买回来的,给你用,你还这样糟蹋”。但现在不一样,客户用多少,柳芳都不再难受,“只要客户能看懂如新的产品有多好,用多少都没关系”。她觉得自己“心变得善良了”,就像那些令人尊敬的导师一样。

除去内部会议培训,如新还会在线下举办大型展会。4年前,还是在校大学生的陈婉婉通过一次兼职机会偶然接触到如新。这场在上海举办的如新展会整整持续了一天,需要邀请券才能进入。陈婉婉和同学被安排了一项工作,为当天的所有参会对象测量健康值。

在展会开始前,负责人先把陈婉婉拉到角落,在她的虎口上,轻轻涂抹了一种透明液体,“感觉像现在的免洗洗手液”,随后立刻用类似体温枪的仪器靠近虎口。“5”,陈婉婉看到仪器表上显示了一个数值。“行,你还算健康。”负责人说。随后的8个小时,陈婉婉持续不断地给前来参会的人测量数值。如果数值大于5,陈婉婉需要赠送和数字等额的混合果汁饮料,形状像吸吸冻,里头大约是果泥——在如新官网上,这样一袋果泥的平均零售价为78.5元。

“还真有人低于5。”来参会的人大多衣着精致,谈吐良好,看到自己的数值低于5,意味着不健康状态,一位西装革履的男士立刻转头对身旁的同伴说:“看吧,数值下降了,一定是我前两天出差熬夜的原因。”

对于他们的深信不疑,陈婉婉至今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那些赠送的混合果汁饮料,被随意摆放在后台,展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现场有位装修工人软磨硬泡向陈婉婉要了两袋赠品,五分钟后,他回来了,把一袋未拆封的饮料丢了回去,“不好喝,还给你”。

回去路上,陈婉婉反复在想一种可能性。“怎么这么像传销呢?”实际上,像她一样疑惑的人不在少数,武汉疫情事件爆发后,如新再度上了热搜,关于如新是否涉及传销的质疑铺天盖地,但这并未影响如新员工对公司的看法。有媒体采访到了这次涉疫会议组织者,如新员工顾某,“你有关注到网上的质疑,如新公司涉嫌传销吗?”

“我们是正规企业。”他说。

▲ 如新线下展会。图 / @如新V人生 微博

成为“寰宇领袖”的代价

回想自己加入如新的过程,柳芳至今都觉得奇妙。

柳芳在家乡小县城有自己的事业编制,工作稳定,大学闺蜜带她接触到了如新,成为她的“导师”。那时候,柳芳并没有相信闺蜜,她知道这个行业基本上就是拉人头,但人头是有限的,“人又不傻”。

闺蜜并不着急,只是每个月给柳芳看工资条,她眼看着对方的月薪从一开始的一百多块,短短半年就赶上了自己——接近四千块。而对方的生活也丰富多彩,到处参观、旅游,相比起自己每天坐办公室,如新的生活更加令她向往。柳芳动心了,闺蜜立刻提出带她去上海总部参观,闺蜜还带柳芳去邻近的省会参加过五六次活动。

当柳芳了解到“很多比我优秀的人都在做这个事情”,她越来越信赖如新。在如新位于上海工业区的总部,看到公司在用一千万的精密机器测算有没有重金属超标,柳芳更感觉“吃的用的喝的都好安心”。到今天,柳芳已经不用其他任何品牌的产品,一切都由如新包办。

2017年10月,“考察”如新一年多的柳芳正式成为“见习推广代理”。如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从“见习”成为业务代表,才算正式成为如新的一员,这要求她必须先以个人的名义购买如新产品,并在半年时间内完成3万元销售额。在转正之后,提成点数将从见习时期的10%,提升到15%。

作为如新的消费者,张芸曾经被朋友邀请参加一场拉新培训。台上,培训师将自己过往的照片放在PPT上,“实话说,那些照片看起来又胖、又丑、又老”。指着墙上的图片,培训师一脸激动,“只要努力,在如新,谁都可以像我们一样获得成功,你的人生会发生彻彻底底的变化”。

人群突然骚动,有人哭了,哭诉自己的生活不尽人意,哭声越来越大,瞬间,所有人都爆发哭声。张芸吓呆了,尴尬地站在原地,“当时我哭不出来,甚至偷偷笑了一声”,她扫视周围,发现好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死死盯着她。

在场多数人已经蠢蠢欲动想加入,培训师告诉大家,进入如新,“需要先买一套如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如新的SPA机、面膜、精华等,张芸估算了一下,得有数千元,“连随身的化妆包都给你准备好了”。培训师说,只有买了如新的产品后,放进包里带着,才能随时和客户推销。

张芸不知道的是,这个随身携带的包,在如新被称作“决心袋”。从2019年加入如新后,李凯每天都能看见妻子背着“决心袋”出门,“走到哪儿背到哪儿”,里头放着如新的产品还有厚厚一沓的资料介绍。

但所有给客户的体验产品,都需要如新员工自掏腰包,待在如新的一年时间里,李凯的妻子已经花费超过15万。“这些钱要么花在开卡囤货上,要么花在反反复复找人做皮肤、体验护肤品的过程里,还有自费去外地培训的路上,一趟怎么得几千块钱吧。”

半年之后,柳芳通过考验并升级为“正式业务代表”,这意味着如新对她工作的极大认可,她干脆辞掉了稳定的事业编工作,开始全职做如新。一开始,每个月只有一百多元钱收入,但柳芳相信,“前期本身就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对于柳芳而言,转正还远远不够。如果要成为一个“领导者”——柳芳必须每个月完成15000元的销售额,同时靠发展合作伙伴,一步步往上升级。从业务代表开始,如新划分了7个层级,分别为销售主任、高级销售主任、销售经理、高级销售经理、销售总监、全国销售总监和最高级的寰宇领袖。“业务代表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主任是有1-2个合作者,高级主任是2-3个合作者,到经理就是4个合作者,然后高级经理就是4-6个合作者。”

▲ 图 / 视觉中国

这些所谓的合作者不但是“领导力水平”的象征,也和收入挂钩,如果自己发展的合作者也完成了对应业绩,公司就会提供5%的奖金,称为“服务伙伴的奖励”。与TST等微商宣传手段类似,如新也会在发展合作伙伴时强调,合作伙伴都是个人的永久资产,不但可以转让,还可以“世袭”。

成绩最好的时候,柳芳达到过经理级别,因此才有资格去参加“领导力培训会”——公司规定,必须要四个月达标经理级别,才能参加每年两次的“创星学院领导力培训”。而一旦完不成15000元的销售任务,柳芳将面临降级的“处罚”。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如新员工会选择自己填补空缺,李凯的妻子因为业绩不够,鼓动自己的表妹、朋友一起加入如新,甚至有时“差多少业绩,自己补多少”,实在补不上窟窿,“就背着我偷偷摸摸去借钱”。

对于任何一个如新员工而言,最高等级的寰宇领袖都是一种值得被仰望的存在。柳芳迫切“想向优秀的人看齐”,她想成为自己的导师,甚至是导师的导师,最终目标也是成为寰宇领袖。内部手册显示,到寰宇领袖级别,其下线将会有15个业务代表。一位如新销售经理曾表示,自己的表姐是寰宇级别,可以提成42%。成为最高上线后,不靠销售赚钱,只需要学会组建一个部门,“我表姐13天就完成了6万元的销售,如果靠自己销售或自己消费,很难赚大钱,得让下级来帮忙赚钱”。

在追寻寰宇领袖的过程中,有人付出了上瘾一般的代价。去年12月,民间反传销人士李旭接到了一则求助。对方的妻子美玲在2018年接触到如新,而后便陷入疯狂状态,不顾家人反对辞去了公职,开始专做如新。三年时间里,美玲为了完成公司规定的业绩而大量囤货,为了成为“导师”们口中风光无限的寰宇百万名人,她不惜动用信用贷款,几年时间里,美玲已经欠了接近九十万。“窟窿越来越大,把房子卖了都还不上。”

在此之前,还有很多受害者家庭向李旭求助,他们的家人,都在如新的宣传下,容不得说如新半句不好。为了追求出国游、财富自由,像打了鸡血一般要做到某个级别,囤货冲业绩,甚至自费去北京上海等地集训,最后损失几十万。

李旭表示,正规企业的直销员由企业直接招募,按销售业绩提取报酬,而传销不仅需要缴纳高额入门费,或被要求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加入者还需要以拉人头发展下线骗取资金的多少来提成,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层级关系,“一旦有这个特征,那就不是直销”。

但这种足以倾家荡产的代价在如新导师的口中,源于自己还“不够努力”。“当你把一个人招进来做这份事业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告诉他很容易做,随随便便什么人都可以成功,不是这样子的。”如新一位90后导师在心态培训会上说。

“你一定要有商人的思维,一定要大气,这是一个培养领导人的事业,绝对不是一个卖瓶瓶罐罐的事业。”

导师与温柔刀

在如新,导师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形象,优雅、美丽、温柔。刚开始接触导师时,柳芳感觉这帮人“好假”,逢人笑容相待,逢人便夸真棒。但接触下来,柳芳发现,“这些人确实是这个样子的”。导师们只会表扬,不会批评,不会动辄说“为什么这个业绩都做不完”“为什么这个任务你都完成不了”。

柳芳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她喜欢开培训会,尤其喜欢每隔一月的表彰大会。她感觉到,在这里,没有人在催促她完成业绩,反而都是为她好。这是一种难以逃离的温柔沉溺,每次参加培训会能够让她重新充满动力,后来,内向的她还会主动在培训会上跳舞。

在一日过客陈婉婉眼中,如新成员们的确像是精英人士。展会结束后,她目睹成员们在后台举着高脚杯,谈笑风生。李凯的妻子曾经在上海的培训会中见到了如新的名人销售代表许东,回来以后“两眼放光,特别兴奋”,她告诉李凯,许东非常和善,素质修养特别高,“果然是赚大钱的人”。

但这种亲密关系,极有可能是一场刻意营造的假象。如新不允许业务代表之间互相加好友,如果有异地客户,要做到定点推荐,唯一的办法是去询问更高级别的大团队导师。让柳芳感到骄傲的是,导师从来不会和自己抢客户,“就算是得到了导师的帮助,这个客户依旧是我的”。这种互相推荐是公司的常态,柳芳认为这也是公司的理念,“互相帮助”。

这种“温柔”,使得如新的成员们愈发忠实,不需要过分的鸡血,她们用情感和氛围自发维系如新的内部信任关系。事实上,为“导师”折服的人不止柳芳。2019年,如新曾曝出“喝果汁导致业务员死亡”事件,受害人林丽每次生病、发烧,都不愿意吃药或者去医院,而是只服用如新的果汁。

▲ 如新曾曝出“喝果汁导致业务员死亡”事件。图 / 微博

因为如新的“导师”告诉她,发烧是在排毒,而按照这个“导师”的逻辑,发烧是好事,去医院治疗后果严重,正确的解决方式是吃如新的产品,“要翻倍、翻倍、翻倍地吃”。直到林丽的丈夫发现,林丽开始咳血,床头柜上的卫生纸满是血迹,旁边还摆着如新的果汁,“生病的这几天,她连饭都没吃,就喝果汁了”。

导师是无所不能的。在林丽的认知里,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或者回答不了,“我去问问导师”。甚至孩子生病,“导师”让她不要给孩子打疫苗,“因为疫苗有毒”,在全家人反对的情况下,林丽依旧一意孤行。

和柳芳一样,林丽完全相信如新的理念——“我是有爱的,我是在帮助你”。为了这种温柔,她向导师献出了所有的坦诚。

但所有的温柔在林丽出事后,顿时消失殆尽。得知林丽去世,林丽的朋友第一时间将消息发在了林丽为了维护客户所建的群里,“群里也有她的导师”。但所有的如新导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句话,哪怕是“节哀”两个字。她的那位导师甚至在第一时间就退了群。

事件发酵后,2019年3月18日,如新在林丽去世的16天后发布声明称“高度关注此事,对逝者表达最沉痛的悼念,对其家属表达最深切的哀悼”,并“成立了以如新中国区总裁牵头,会同公司7大部门组成的专案小组”调查此事。但林丽家属以及律师3月19日向界面新闻表示,如新官方目前并未有人与林丽家属方面进行沟通,仅仅“有个自称是如新的人打到林丽家属公司的电话,但没聊内容就挂掉了,也没有任何态度”,以及“收到一条短信让与其联系”,但对方也并未表明自己的身份。直到3月28日,如新发布声明称已经与家属达成和解,家属也认可如新的善后诚意。

如新的面具

典型的层级提成、金字塔型人员特征,这样的如新,为什么能一直活到现在?

实际上,对如新的批评早已有之。早在2007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工商部门就对如新黑龙江分公司涉嫌传销的行为予以立案,认为其存在“团队计酬”等传销行为。

就在大本营美国,对如新经营模式的质疑和调查也从未间断过。在美国,运用金字塔式的多层发展经销员模式是违法的,美国各地司法机关也不断对如新公司提出指控。1992年,为平息康涅狄格州司法机关提起的公诉——指控如新将盈利建立在收取会费、抽成,而非销售产品上的经营手法,如新公司不得不承诺,将严禁基于发展下线的奖励制度,必须如实告知成员,并非所有人都能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收入等。

人民日报发文批判后,如新股票在华尔街遭到抛售,两日跌幅近50%,盘中因股价波动剧烈四次停牌。但数年过去,尽管指控诸多,如新依然安全地存活到了现在。2月16日如新集团公布财报,2021财年营业收入为26.96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47亿美元。如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yan Napierski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持续采用的社交销售模式。”

这位首席官或许并未提及,如新的存留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其亲手打造的面具。“科技”“安全”是柳芳反复提及的如新特征,在如新公司官网的宣传册内,对科技感十分强调。宣传册显示,如新公司于2011年正式收购美国生命基因科技中心,并用整整一页展示了与如新有合作关系的全球顶尖科研人士。

曾经在如新顾问名单中的香港理工大学郝乔治教授在2014年声称,自己虽然有顾问的头衔,但已经3年未与如新有任何联系,也从未参加过如新或顾问团的会议。“但我的名声却被用来推销我曾经强烈反对的产品和运作方式。”该教授当年声明自己已从如新抗衰老科学顾问团辞职。

如新对科研人员甚至高校名号的盗用并非只此一例。2012年8月,斯坦福大学发出一封禁止函,要求如新公司停止在宣传材料中使用其研究人员姓名,因为该研究人员与如新公司没有任何关系。早在2014年,人民日报就称时任“如新首席科研执行长暨产品开发执行副总裁”曾润海的“纽约科学院院士”头衔,实际只要每年交108美元的会费就可以获得。而如今,这位曾润海依旧待在如新担任“集团首席科研执行长”,并挂在如新科研人员合作页面的第一位。

这些所谓的科技感,在张芸看来就是唬人的。她的家里至今都摆放着或损坏或闲置的如新产品。上千元的SPA机用了一阵子就坏了,销售不管售后,“直接消失了一样”,最后她跑去维修店花了几百块才修好。几个月后,SPA机又罢工了,张芸猜测会不会是中国产地的问题,“毕竟是美国公司”,她又托美国的朋友买了一台,“结果是,两台都坏了”。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又入手了一款5000多元的如新ageLOC ME新智我仪器,这款仪器在产品册中被这样描述,“帮助在2000多种护肤方案中匹配专属于您肌肤需求的护肤方案”。但所谓的肌肤需求,来自于一份自己填写的用户调查问卷。张芸还发现,如新为她和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朋友提供的方案一模一样,“当时我才二十多岁”。

仪器白色的瓶体像一个奖杯,张芸将它称为自己的“智商税奖杯”。她实在忍不住,在小红书写了一篇千字吐槽文,结果遭到了如新员工的追击,“像幽灵一样纠缠我”。至于如新的保健品,她庆幸自己没有买,张芸有一位朋友在南方某地做如新保健品代工,对方后来悄悄转告她,这里并非真正的无菌生产线,“很不正规,不要买”。

科技含量、公司文化,都是如新为自己打造的面具。仔细考证,这些面具很容易不攻自破,但却将员工和客户牢牢攥在如新公司手中。在武汉疫情事件后,如新公司再度浮出水面,大学生杨笛才发现,自己的妈妈已经在如新销售的手中购买了数万元的护肤、保健产品,从美容仪、精华液、面膜、健发套餐,再到胶原水光饮果味饮料,这些产品的共同功效都是“美容养颜”。妈妈甚至将如新的果味饮料喂给了仅有8岁的妹妹。

▲ 图 / 如新官网

实际上,商务部批准如新公司的直销产品仅为3类84种。但打开如新迄今为止的产品手册,却包含从基础护肤、美容仪器、彩妆再到基础营养、自我保健等151种产品。杨笛将网络上关于如新的相关报道尽数发给妈妈,妈妈却转手发送了一段《新闻1+1》的视频内容给她,“你看,如新之前上过新闻的”。

杨笛一开始不相信视频内容,直到找到了源头,才发现视频竟然是真的,在进博会上,如新展台的身影出现在背景中。而这些片段都是如新销售给杨笛妈妈发来的,“除了这个,还有什么新闻联播的视频,各类明星使用如新的截图等等”。

在把如新的负面新闻发给妻子后,妻子对李凯说,“如新不是国货,是美国的东西,所以才遭到了国内的抵触”。杨笛也难以与妈妈解释,“视频是真,但只有一个镜头,并不代表什么,人民日报的三条报道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她和妈妈大吵一架,从早上到晚上八点。后来在父亲的劝说下才休战。

杨笛的妈妈根本不在意如新的这些新闻,“她只说东西确实好用”,但到底好用在哪里,杨笛并没有看到效果。“我妈妈特别在意脸上的斑点”,从去年12月购买如新以来,如新销售经常给杨笛妈妈发来问候:“姐,您又变漂亮了。”这让杨笛妈妈觉得如新颇有功效。

如今,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柳芳觉得公司“遇着坎儿了”。她刷到了一条关于如新的负面新闻,截图发给上级,对方回应:“除了一个酒店还有小区,这么密闭的房子,这是公司高层总监开会的地方吗?总监开会,我们这些人怎么都没去,这属于团队的一些个人行为。”上级还提醒柳芳,如新现在是树大招风,“有人在借题发挥”。

听完后,柳芳也觉得刚刚看到的报道“有点过分了”,甚至还将如新扯到了传销去。“如新公司做了那么多好事,我看也没人去报道”。她越想越生气,赶紧给上级发了一个憨笑的表情。

“就是就是。”她说。

(除李旭外,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