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代表委员来支招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 记者 韩政 李阳 孙琼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将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

记者 韩政 李阳 孙琼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将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消费平台转型升级,壮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围绕消费平台转型升级,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代表委员们有哪些好点子、好主意?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浓缩城市特色塑造新名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将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消费平台转型升级,壮大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重庆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应该用一个词、一句话高度浓缩城市特色,提炼城市精华,塑造新的名片,吸引境外游客到重庆来游玩、消费。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消费,就是花钱买各种产品、买各种服务。二是谁来消费、谁来花钱。如果是重庆人消费,乃至国内其他的地区和城市的居民来打卡,这固然也是消费,但都不是国际消费。国际消费就是要让境外的人士到重庆来消费。

如何才能吸引境外游客到重庆来消费?媒体报道的重庆城市名片也有20多张,什么火锅之都、桥梁之都、温泉之都等等。这些名片给人感觉是提高了城市的形象,但是名片多、头衔多,最后缺乏一个聚焦,反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何用一个词、一句话高度浓缩城市特色,提炼城市精华,能全面反映重庆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重庆还缺乏这样的一个点睛之笔。

当前,我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面临一个重要机遇。我刚刚在美国结束了一年的交流,走访了美国一半的州。绝大多数美国人知道北京、上海,如果问第三个城市,只有少数人知道重庆、西安、深圳、杭州。也就是说,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眼中,中国还缺乏第三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对于重庆来说,这是一个难得机遇。

重庆要积极对接,争取多列为外国政要访问的城市,多承办重大的国际性赛事,提高重庆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扩大城市影响力。同时要浓缩重庆城市的性格特色,做到深入人心,能够脍炙人口。并且我们要积极地走出来,宣传城市形象。

市政协委员、市酒类流通商会会长叶星阳:

建立市级“放心酒”市场

重庆市场吸引了全国、全世界的几乎所有知名酒类品牌的进入。2017年重庆全市酒类消费额达到503亿元,2018年在2017年基础上增长了4.3%。目前,我市在商贸部门登记的酒类经营户为69609户,从业人员达到36万余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酒类消费市场的打造建设不可或缺。

在大市场的背后,难免暗藏乱象。2017年,市酒类流通商会配合市商务委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4000多瓶,从畅销的名牌白酒再到各种进口酒,甚至还有假冒伪劣啤酒。此外,市场上有大量“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对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面对庞大的酒类消费市场,为了确保消费者喝上“放心酒”,建议有关部门狠抓酒类流通的登记管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卫生、消防、仓储安全等方面提出要求,排除安全隐患。建议从事酒类批发经营业务必须严格执行酒类流通溯源管理制度,鼓励行业集成行业信息化系统,并在执法过程中予以肯定和支持。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同时,应在全市范围内对散装白酒贴标销售,凡散装白酒销售者,必须将酒的来源情况、原料以及酒精度等关键信息公开;同时开展经常性的酒类执法检查活动,查处假冒伪劣酒类商品,取缔小灶酒和“三无”酒类食品的销售网点。

相关部门应在土地、税收和产业发展政策上支持行业组织、企业主体建设专业的市级“放心酒”交易市场,建立“放心酒”交易基地,支持做强做大酒类产业,以此为依托,狠抓产业转型升级,整合、改造、提升渝酒品牌,完善酒类商贸物流、进口贸易政策,发挥酒类行业在税收、就业、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