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员必读_管理者分3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韩非子在《八经·主道》中有言,“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身为企业的管理者,面对个人和团队,你是尽己之能,尽人之力,还是尽人之智呢?

对这三句话的解读,不只局限于知人善任的层面。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需要给自己不同的定位。

所以,可以把管理者划分为3个层次:

只能“尽己之能”,什么事都是自己干的基层管理者;

只能“尽人之力”,让别人在自己的指挥下去执行的中层管理者;

可以“尽人之智”,发挥别人的聪明才智,甚至替自己去决策、指挥和执行的高层管理者。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01

基层管理者

基层人员的角色认知直接决定了他们现场的努力程度、执行能力和做事方式。

要想管理到位,基层人员在角色认知方面必须做到以下三件事:

1、盯住点

盯住点就是盯住手中的活,心无旁骛。

对于员工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手头的活而是整天谈论公司战略和文化的现象,任正非说:“华为的文化是大创新不鼓励,小创新大奖励”。

就是说,作为基层员工不要整天想着公司的战略如何了、文化如何了,而是应该关注自己正在做的具体事情。

任正非非常反感那些整天提战略性重大建议的基层员工,而对那些关注手中事情、改进具体工艺和流程的事情给予重大奖励,甚至赋予极高的荣誉。

你是业务员,眼睛就盯住你手中即将成交的订单;

你是餐厅服务员,眼睛就盯住周围的顾客看看有无什么需要;

你是生产线上的工人,眼睛就盯住流水线上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件产品;

你是会计,眼睛就盯住从你手中进出的每一笔款和每一分账。

有人说,这样盯下去,员工就完全成了螺丝钉了。这是对成长的误解:一个做事不认真,连自己的工作都不能盯住的人能有成长吗?

蒙牛的一位副总曾坦率地说:“我今天成为副总裁,很多人说我很优秀,其实,我觉得,我当普通员工的时候就很优秀,我刷奶瓶子都比他人刷得快得多!”

2、练功夫

管理就是功夫,需要天天练、时时练,一刻不放松。

企业的基层员工要想做好手头的活儿,获得预期效果,完全靠技术是不可能的、完全靠小聪明是不可能的,必须把做事的方式当成一门功夫来练才行。

基层员工做的都是具体的事情,观点的思考会少一些,但具体到事情处理,功夫差的和功夫深的人处理起来就不一样。

管理人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带领员工练习功夫,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功夫高手。

我们曾到浙江嘉兴一家西饼店调查,老板总说门店的人员不积极主动,服务态度不好,可是当我提出要进行足够训练、让这些人不断练功的时候,老板犹豫了,担心会影响现在的工作,也担心成本太高。

但如果只是参观一下武功高手的练功过程、给高手们鼓鼓掌就想成为武功高手,或者把人家练功的过程录像拿回来学习一下就能成为武功高手吗?这未免有点缘木求鱼吧。

3、守标准

遵守规则和标准是一线基层员工的基本角色要求,创新是如何遵守标准的创新,而不是整天质疑并抵抗标准的创新。

乔布斯对苹果的规矩和标准很在意,甚至有点偏执;鲍尔默对微软的标准和规矩很在意,甚至有点狂妄;任正非对华为的标准和规矩很在意的,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纪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标准是对做事过程的基本要求。

当公司不少人对于新建的管理系统有异议、不大愿意执行的时候,任正非提出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要求,他认为,一个制度和标准还没有执行,员工怎么会知道不能执行,任何新的制度标准只有用过了才能知道成还是不成。

如果任何基层员工都可以对不理解的制度标准不执行,那不成了乌合之众了吗?为此,他要求,先去执行,即使不合理也执行,一直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发现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再去不断优化,然后形成固化的制度和标准。

02

中层管理者

中层是至关重要的,对下,他们是领导者;对上,他们是执行者。角色感拿捏起来比较困难。

与众多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他们提到的角色定位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特征:承上启下、完成目标、理解上级、帮助部下。中层的责任感用德鲁克的话来说就是“正确地做事”。

对中层管理者而言,要培养卓越的“正确做事”的责任感,必须学会治事五到。

其一是身到,要亲临现场;

其二是心到,一心一意努力工作;

其三是眼到,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

其四是手到,随时记录;

其五是口到,交代任务一定到位,工作沟通一定到位。

星巴克咖啡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有一部自传体的著作《将心注入》,他说:

我把心交给了每一杯咖啡,还有星巴克的伙伴们。当顾客们感受到这些时,他们会给予相应的回报。

如果你倾心投入自己的工作,或是任何值得为之努力的事业,你就有可能实现在他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生活因此会变得很有意义。”

按部就班做事,最多只能把事做对;用心投入做事,事情才能得以卓越。

因此,可以这样说:管理者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人!

用百米冲刺和跑马拉松来比喻正确地做事,用重点突破和闭环优化的原则来正确地做事,这就是问题管理的精髓。

03

高层管理者

如何当好一个高层领导者?柳传志给出的答案是:订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也就是确定方向和策略、找到合适的人。

耶稣带着门徒彼得云游,路过一个村庄,看到地上丢弃着一个旧马掌,示意彼得捡起来,彼得装作没有看见,因为他正走得劳累,不愿弯腰做这件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耶稣自己将马掌拾起来放进包中。他们路过一个铁铺,耶稣用旧马掌换了两个铜板,然后在集市上买了二十枚樱桃。

走出村庄后,耶稣和彼得在荒野中越来越感到饥渴和炎热。耶稣拿出了一颗樱桃,悄悄地丢在彼得前面,彼得赶紧弯腰拾起来吃掉,耶稣一次又一次丢下樱桃,彼得一次又一次地弯下了腰。当最后一棵樱桃被彼得弯腰捡起来的时候,耶稣问:“为什么当初我让你弯腰拾马掌你不愿意,而现在我没有让你弯腰,你却一次又一次的弯腰呢?如果当初你拾起那个旧马掌,你就可以少弯腰十九次了。”

这是一则典型的行为与激励的故事,当人们看不到所做的事情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时候,做事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视来自任何方面的指令。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应如耶稣一样,洞悉人性,系统的设计激励约束机制,俗称“分好钱”。钱的意义在于激发人的本性,创造不满足,让人们在管理过程中充满斗志和持续的激情。

高层领导者要时时关注整体的面,对于组织内部发生的问题,都要有系统的认识,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问题的隐患,善于消弭问题于无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