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王羲之写出气势?过来看看文徵明的行书《游虎丘诗》

  文徵明的行书,深受王羲之的影响。这一特点,从他的小字行书中能明显地看到。比如他的那篇行书《赤壁赋》,就不离王羲之《圣教序》的那种瘦硬用笔。

  

  学书法,特别是学帖,你当然避不开王羲之。只不过呢,王羲之的那种用笔啊,写写小字还可以,追求精到没问题,可一旦放大了写,就感觉有点支撑不起来。对于这一点,我相信,真正学过的朋友都会有体会。

  

  特别是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写大字。如果我们学的是王羲之,怎么能把王羲之写出气势呢?如果您也有这方面的困惑,建议您过来看看文徵明的行书《游虎丘诗》。

  

  熟悉文徵明的朋友都知道,他在写小字和大字的时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套路。简单地说,写小字的时候,他追求的是“工”和“精”,特别讲究用笔。写大字的时候,他就开始留意结体的技巧了,在用笔方面也做了些调整。

  

  他是怎么调整的?首先,咱们来看结体。王羲之的字属于“斜画紧结”,纵向舒展,横向一般都紧收一些。这样写,以普通人的功力,放大了的话,就有点单薄了。文徵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借鉴了黄庭坚的结体方式。你看,他的一些笔画,伸展得特别厉害。这一招,就是从黄庭坚那里学来的。这么一弄,气势马上出来了。

  

  当然了,要想让写出来的字厚重一些,我们不光可以借鉴黄庭坚,还可以参考一下颜真卿。黄庭坚也是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嘛。再者,我们看看用笔。写大字的时候,就不能像王羲之那样锋芒毕露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写的稳重,就要在笔法上面做些调整。特别是起笔的时候,最好是厚重一些,起步稳一些,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行笔提供足够的力量。

  

  文徵明在结体上虽然是借鉴黄庭坚,但是在用笔方面,他仍然保留了王羲之的笔意,只是做了一些微调而已。他的这种写法,相比黄庭坚而言,更清爽一些,更华丽一些。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文徵明的大字线条,也是借鉴了黄庭坚的那种波折的。比如下面这个“寺”字,你能明显地看到线条的姿态变化。越是长的线条,越要注意姿态上的变化,直挺挺写下来,多少会有些单调和僵硬。

  

  都是王羲之的字有“魏晋风度”,其实呢,在现实学习过程中,我们学王羲之,主要还是学他的技法。他的那种“风度”,你是很难把握的。把握不了怎么办?就要像文徵明那样,在学王羲之的同时,多多借鉴别家。特别是在提笔就是写大字的今天,你看有几个只学王羲之成功了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