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的淡水是如何获取的呢?看完后才知道,根本不用担心水资源

  淡水作为轮船上必须配置的资源,每一天都需要使用,那么对于航母这种执行任务小到几周,大到几个月的大型船只而言,淡水应该如何获取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只要是是海上的中大型载具,都配置了海水淡化系统,所以并不是航母独有的设备。为了能够让军舰上的官兵喝到淡水,航母内部都安装了大型的海水淡化系统,只要航母上的燃料充足,那么淡水就会一直存在,但这里要说明的是,这种海水淡化的水资源,一般都用于非饮用水,就比如说洗澡、冲马桶等不直接引用的水都是海水淡化过滤的,而直接引用的则是在靠岸的时候补充的淡水,除非像战时无法靠岸等极端情况下,才会将淡化的海水进行饮用。

  

  海水淡化系统其实早就有,只不过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该技术才越来越成熟,甚至还研发出了超过20多种海水淡化技术,例如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等,这些方式具备了工业规模化的特点,所以淡化的海水实用性较高。而军舰上的海水淡化主要采用的是“蒸馏法”和“反渗透法”。

  “反渗透法”虽然名字听上去很奇怪,但其工艺步骤还是比较复杂的,大概来讲的话就是利用一种名为半透膜的东西来过滤海水,这种半透膜的好处在于只会让海水通过,而海水当中的固体则会被过滤掉。

  反渗透法看上去好像就是用一层膜来过滤海水,以此来过滤掉海水当中的盐分,但根据资料显示,反渗透法的目的主要是依靠海水与淡水的密差来进行海水淡化工作。工作流程就是利用渗透压将海水一侧进行渗透,然后将渗透出的淡水送入到淡水仓。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较小的能耗换来大量的淡水,这对于需要节能的军舰来讲非常地实用。反渗透法所消耗的能耗仅有电渗析法的二分之一,蒸馏法的四十分之一,所以像体型较小的军舰都采用这种淡化装置,甚至中小型军舰也大多都采用这种海水淡化系统。

  虽然看上去反渗透法的优点颇多,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缺点,那就是反渗透法的效率非常低,毕竟功耗和效率是持正比的,所以对于大型军舰而言就差点意思,就像美军航母上生活着数千人,如果只采用反渗透法的话,很快就无法进行供应用水了。除此之外,航母自身也需要消耗淡水,比如美军航母上的蒸汽弹射装置,就必须消耗大量的淡水。而且反渗透法的成本较高,清理起来也非常不容易,所以跟蒸馏法相比的话,只适用于中小型军舰。

  

  蒸馏法顾名思义,就是采用蒸馏来淡化海水,这一点类似于制作白酒,先将大量海水引入到蒸馏仓内,然后进行蒸发处理,而蒸馏出来的淡水则会被灌入到另一个淡水仓,从而完成海水淡化。

  蒸馏法的优点在于效率高,只要蒸馏仓24小时不间断地启用,那么淡水就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但缺点也很明显,且跟反渗透法刚好相反,他的能源消耗非常大,所以对于一般军舰来讲吃不消,但对于航母而言,蒸馏法还是比较实用的,毕竟航母上住着那么多的人,而且美军的核动力航母不需要燃油,核反应堆可以源源不断地为航母输送强大的电力,根本不需要担心能耗的问题。

  

  但对于常规航母而言,其实也不用太过担心,毕竟航母出航都是以战斗群为单位,所以一般都会配置补给舰,如果出现燃料不够的情况,补给舰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补充。

  除了海水淡化以外,航母还会及时靠岸补充淡水,而且水量非常大,基本不用担心官兵喝不上水的问题,甚至航母补充一次淡水,能够维持很久,毕竟饮用水的消耗并不大,就算船上有数千人,每天的饮用水量也不会过于夸张,而且补给船也会配置饮用淡水,随时可以为航母补充。总之航母最不缺的可能就是水了,毕竟人家是在海上航行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