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静
新消费时代,伴随着人们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品质化生活需求,各种新概念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很多概念却名不副实,不过是穿上了新式马甲或是打高科技的“擦边球”,广大消费者一不留神就被收割了“智商税”,成为一大突出消费“痛点”。
营销推广离不开概念,其目的是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功能。不过,眼见着近年来消费市场细分垂直领域新需求快速增长,意图用新概念抢占市场先机、打造网红品牌者也不时见诸报道。想解馋又不胖就来瓶“0蔗糖”饮料;用上“采用国家级抗HP(幽门螺旋杆菌)专利技术”的牙膏,就可以“预防胃癌,永不口臭”;只需198元的量子保湿喷雾,“逆龄10岁不是梦”……放眼当下的消费市场,用高大上的概念吸睛、拿新奇特的功能当卖点越来越普遍,以至让一些人感叹,“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其实用伪概念忽悠消费者算不上什么新伎俩,但在今天这样的个性化、品质化消费时代,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不能抱以见怪不怪的态度,对其听之任之。就消费领域而言,其较为突出地集中在食品饮料、健康医美等行业,折射的正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过程中,不断孕育出“吃得更好”“变得更美”“活得更健康”等新需求,其背后又往往关系到“舌尖上的安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传播手法而言,其与“网红经济”和“种草消费”密不可分,凭借平台或主播的推荐,在互联网实现裂变式传播。
伪概念往往经不起较真,一戳就破。此前,“0蔗糖”的始作俑者已就产品标示和宣传“容易引发误解”致歉,“抗幽牙膏”也在前不久被媒体反复曝光,至于那些“量子产品”,不但专家已经清楚地作出警示“所有打着‘量子’旗号进行营销的日常生活产品,全部为虚假宣传”,更遭到中消协的重拳整治。种种案例,无非警醒企业和商家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名副其实才是产品赢得消费者的关键,消费者不可能多次坠入同一个陷阱。当“花钱买教训”被牢记后,更多人会对问题企业和商家避而远之,正如人们感叹拿“0蔗糖”为卖点忽悠消费者的企业,“终究还是错付了啊”。
用概念打造卖点,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便于识别的品牌,要求企业和商家恪守法律边界。一方面,产品品质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标准。最近受到相关部门点名批评的给食品“穿金戴银”现象再次说明,想要用炒作概念的方式博出位,终会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宣传本身也要合法。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相关发布者、代言人还要承担连带责任。
新概念绝不能成为被任意张贴的标签。一些商家意欲通过炒作新概念打造网红产品,说到底还是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在作怪。至于那些伪造概念、“碰瓷”高科技的商家和企业,十有八九都是动机不纯,为的就是骗取消费者钱财。无论哪种情况,尤其需要监管部门对症下药,施以精准而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将法律严起来,将责任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