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解丽
尽管凌晨才回家,但昨日8点,西城区广外街道椿树馆社区90后社工薛晨又准时来到办公室。她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下载需要核查的大数据,“只有6个信息需要核查,今天似乎能松口气了。前一天的协查信息那才叫多!”在薛晨的回忆下,她8月5日的“超负荷”工作呈现在北京青年报记者眼前。
8月5日一早上班后,薛晨先下载了涉及从湖北、湖南、山东等6省市回京人员近50个协查信息。经过初筛找出24个隶属辖区的信息,她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确定回京人员的具体地址、是否到过中风险地区、几时回京、目前状况等,并一一记录进台账。
“如果只是经由低风险地区,要询问疫苗接种情况、有没有三日内的核酸检测结果以及健康宝情况。如果没有核酸结果,就要上报街道安排核酸检测。随后还要加上对方的,要求其上传车票、行程卡截图等,并将其拉进24小时体温监测群,方便他们在群内报告7天体温情况。”薛晨掰着手指说道,这些信息也会每天入台账。
临近中午时分,从湖南株洲返京的一家四口落入薛晨的视线,“株洲刚升级为中风险地区,我赶紧给他们打电话,确认符合居家隔离14天的条件后,先加,再带齐居家隔离承诺书、爱心卡、感应门磁等入户。”这一顿操作忙活下来,已经快过了吃饭的点儿。匆忙扒拉几口饭,薛晨又开始核查其他回京人员信息。
当日16时,薛晨拿着装有84消毒液的喷壶,去社区4户居家隔离人员家查看情况。她先在楼道里进行消杀,之后挨家查看隔离人员情况,询问他们是否有什么需求。等到信息全部核查完,薛晨还要将前一天所做的核酸检测结果核查一遍,再归入回京人员台账中。台账既有纸质版也有电子版,体温监测、回京日期、家庭住址、核酸证明、健康宝照片、承诺书、接种疫苗等信息一目了然。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薛晨等5位年轻社工在社区党委书记带领下组建了社区疫情动态数据管理团队。台账是动态的,哪里新出现疫情、哪里新调成中高风险,台账就跟进落实。市民从哪里返京、哪家有人体温异常了、哪家是租户、哪家还需要继续跟踪服务……只要打开台账,就能在表格里面轻轻松松地查到各类统计数据和动态数据。截至目前,薛晨和她的同事们创建起来的社区回京人员动态台账也已增至25套,共计监测返回椿树馆社区人员322人,无一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