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指定华国锋为代总理?

毛泽东为何指定华国锋为代总理?(下)  当代历史故事 2019-05-31 18:47 毛泽东换人的

毛泽东为何指定华国锋为代总理?(下) 

毛泽东换人的决策影响全局。各方迅速作出反应。

1 月22 日下午, 在西山叶剑英的住所, 叶帅和熊向晖长谈。

熊向晖是毛泽东、 周恩来经常表扬的情报战线后三杰之一。 1936年, 17 岁的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 1937 年12 月打入国民党胡宗南部。 在胡宗南身边工作近10年, 为延安提供了大量情报, 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 1947 年9 月被胡宗南送到美国读研究生, 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 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新中国成立后, 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办公厅副主任、 驻英代办 (当时中国和英国没有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 1967 年和其他使节一起奉召回国, 参加 “ 文化大革命”, 挨批挨斗。

1969 年4 月中共九大召开后, 毛泽东指定由外交部长陈毅牵头, 陈毅、 叶剑英、 徐向前、 聂荣臻4位元帅研究国际形势, 向中央提出建议。 陈毅召集几位老帅带各自的秘书开过一次会后, 向周总理汇报。因 “ 二月逆流” 事件时存在秘书“揭发” 等问题, 周总理批评说, 今后开会不准带秘书, 就你们4 人参加。 同时, 指定熊向晖为助手, 列席4 位老帅的国际形势座谈会, 帮助看英文材料。 当时熊向晖还没有分配工作, 以前在各种场合他见过老帅们, 但除陈毅外都没有单独接触过, 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 欣然同意, 从此和4 位老帅都熟悉了。

当时珍宝岛战役刚刚结束, 大多数人认为: 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迫在眉睫。 但4 位老帅的看法截然不同。 经过6 次讨论, 7 月11 日4 位老帅签署 《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 上报中央, 认为反华大战不会轻易发生, 明确指出 “苏修进行扩张实际是挤美帝的地盘”, “它们的斗争是经常的、 尖锐的”, 准确勾画出国际战略格局, 为打开中美关系提供了依据。 9 月, 4 位老帅又根据新的形势的变化写出 《对目前局势的看法》。 (参见熊向晖: 《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 见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年版, 第185 页)

熊向晖认真准备材料, 列席会议, 记录整理。 他的工作得到4 位老帅的肯定和赞扬。 从此他和叶帅的来往不断, 叶帅经常约熊向晖来住所谈话, 交换情况, 交流看法, 分析形势。 (2005 年9 月13 日, 在熊向晖的遗体告别会上, 叶帅秘书王守江告诉笔者, 熊向晖和叶帅的关系很早了。)

叶帅走路缓慢, 毕竟是快80 岁的人。 熊向晖首先问候叶帅身体。

叶剑英说, 打庆大霉素打得过多, 第八 (对脑) 神经受损, 别无他病。

叶剑英开始长谈, 说: 总理患膀胱癌本可治, 而终于不治是耽误了。 七二年就发现, 有新办法, 不用摘除, 不费事, 不费时, 毛不批。

讲到毛时, 叶不明讲, 只是晃晃大拇指, 熊向晖便心领神会。

叶剑英继续说: 从好处想是为了大局, 不让 “ 眼镜” ( 指张春桥) 、“三点水” (指江青) 接班。从坏处想是慈禧对光绪。 总理是忠心耿耿, 毛还要批他, 如七三年就批了。“少帅” (指毛远新) 已成为政治局导演, 上传下达, 批小平, 等等。普希金的诗, “天上的云、少女的心是没有定准的”, 毛也是如此。究竟什么意图不了解, 我也试探汪东兴, 汪也不了解。“少帅”讲的是真是假, 汪也弄不清楚。邓小平是我推荐的, 绵里藏针, 柔中有刚, 人才难得。在“文革”中毛对刘、邓看法有区别, 七三年我已经和总理商量, 看来, 主席不让“四人帮”接班, 让小平挑重担。总理不便讲, 我大胆议事。结果主席正有此意, 但是要保证永不翻案。这样总理七四年才能休息治疗。开始王洪文主持工作, 毛不满意, “眼镜”、“三点水”也不满意, 让邓主持。现小平又见忌于毛。本来毛是举棋不定, 但也有不满, 加上“少帅”、“眼镜”、“三点水”煽风点火。总理逝世前, 我去看总理, 还是考虑不让他们接班。“三点水”想当总理, 毛不同意。现在小平已检查两次, 就是上次所讲, 就是那个原因 (邓小平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说:“这个会议是很重要的, 可以说是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后各级领导干部来得最多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 毛不表态。

小平前天到我这来, 估计毛要换马。 我告之这是一种可能, 但是也要争取另一种可能, 批透了再保。这次总理追悼会事先政治局研究过, 他们说王主持, 致悼词无非是叶邓两个。 我提议邓。 一方面我怕念不下去, 另一方面, 也给邓一个机会, 扶他一把。 现在看来难了。 我看毛培养 “少帅”。 现在政治局批邓, 过去也批 “四人帮”, 批了3 次就不批了, 现在他们抓住不放, 越批越凶。我很困难, 参加不参加? 参加吧, 怎么批? 老不参加也不好。 江青已放风, 她有两个敌人, 第一四川, 第二广东。 先打四川, 再打广东。毛威信大降。 我现在地位很难处。小英 (即叶剑英之女, 叶小英) 劝我到外地休息。 你是什么意见?

熊向晖问: 江的话确不确实?

叶剑英说: 确实。 有一次在政治局开会休息时, 江说, 没有 “四人帮”, 只有二人转。 就是叶和邓。这是苏振华告诉我的。 王洪文也告诉过我。 王洪文老是约我打猎、 钓鱼, 也是脚踏两只船。 也可能是试探, 他和其他3 个人不同。

熊向晖问: 这几年来你对军队可以掌握吗?

叶剑英说: 可以掌握。 总参杨成武, 各大军区。 只是对北京军区、北京卫戍区不大摸底。 由于我和邓的关系, 打了他也会打我。

熊向晖问: 你身边的人是否可靠?

叶剑英说: 可靠。

情况清楚了, 熊向晖胸有成竹, 说:“你问我的意见, 我建议采取韬晦之计。 韬晦之计有革命的, 有反革命的。 不赞成你到南方去。 称病请假, 不离开北京。 军队要掌握, 进可以攻, 退可以守, 不能和小平同时完。 主席也讲过先要保存自己, 只有对军队有把握 (才能) 可进可退。”

叶剑英竖起大拇指说:“这个主意好。”

谈话结束, 俩人一起到饭厅。叶剑英对 (叶) 小英说: 向晖建议我称病请假。 不到南方去。

( 叶) 小英兴奋地说: 熊叔叔当过大使, 高, 高, 高!

饭桌上有鹌鹑, (叶) 小英说:这是王洪文叔叔送来的。

饭后, 留熊向晖看电影 《创业》《 称心如意 》 。 电影开演前, 粟裕来了。 大家一起看电影。 (以上引述叶剑英与熊向晖谈话内容均参见熊向晖日记)

30 日下午, 王洪文到西山看望叶剑英, 向叶剑英通报中央最近动态。 他说, 毛远新在政治局会议上宣布, 主席要华国锋当代总理, 陈锡联在叶生病期间主持军委工作。毛主席事先找了他, 说, 政治局嘛, 邓小平要让一让, 你也要让一让, 让华国锋来主持。 邓小平和刘、 林不一样, 他能承认错误, 不要一棍子打死。 周总理逝世, 他 (指邓小平) 再当总理不合适, 减轻他的工作, 不脱离工作。 主席讲这3 个人事安排都是临时的。 主席一再讲是临时的。

王洪文说主席讲这3 个人事安排都是临时的。 而毛远新在政治局会议上却没有传达 “主席讲是临时的”。 为什么两个人的说法不一样呢? 王洪文为什么强调这是 “临时的”? 这表明, 他对此种安排并不满意。 虽然拉下邓小平, 但是 “四人帮” 的势力没有上升。 第一, 张春桥没有当上代总理。 大家都不了解、不重视的华国锋当上代总理。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第二, 毛泽东没有明确再由王洪文主持中央工作。“四人帮” 认为自己斗了半天, 竹篮打水一场空, 替他人作嫁衣裳。 他从内心希望这是 “临时的”, 将来由王洪文主持中央工作, 张春桥当总理。

毛泽东的这个安排也出乎叶剑英的意料。 叶剑英和聂荣臻商量以后, 请了病假。 叶剑英给中央写信拥护毛泽东这个决定, 信中特别写道:“虽然 (是) 临时的, 但是重要的。 我有病, 但不严重。”

新任代总理只有三句话, 滴水不漏

经过几日紧张工作, 一切就绪, 31 日毛远新向毛泽东书面报告:我个人考虑, 确实需要。 这样做也等于向下打了一个招呼: 小平有错误。 如主席同意, 可否这样讲: (1) 在国务院副总理、 部长范围讲, 经主席同意, 政治局一致同意, 国务院的工作, 由华国锋同志主要负责。 (2) 在军委常委、 各总部负责人范围讲, 经毛主席提议, 政治局一致同意, 中央军委的工作, 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 由陈锡联同志主要负责。

当天下午5 时, 毛主席在毛远新提交的政治局会议关于人事安排的报告上批示: 已阅, 同意。 还应同小平同志谈一下。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十三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 第518 页)

此时毛泽东仍保护邓小平。

“四人帮” 迫不及待, 立即将邓小平被拉下来的消息公布于众。 下午5 时毛泽东批示一来, 他们并不执行 “还应同小平同志谈一下” 的指示, 马上通知召开紧急会议, 晚7时半开始。

到会的有: 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国务院各部委一把手。政治局中朱德、 叶剑英、 李先念、余秋里没有出席。 朱德年事已高, 平时就很少出席政治局会议。 叶帅、李先念、 余秋里请了病假。 国务院各部委一把手也没有都到, 如石化部部长康世恩因病住院。 可是, 不是各部委一把手的毛远新、 王海容、唐闻生、 迟群、 谢静宜却到了会场, 格外引人注目。 到会的同志神情凝重, 会场气氛严肃、 紧张。 江青、张春桥、 姚文元等十分轻松, 一进会场互相打招呼, 格外活跃, 与会场气氛格格不入。

张春桥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满面笑容, 随即宣布:“毛主席提议, 政治局一致通过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 虽然他没有当上代总理, 毕竟将邓小平拉下马。 他欣喜的表情仿佛向众人宣示: 这是 “四人帮” 的一个胜利。

邓小平表现平静, 讲话简短:总理生病期间我主持工作本来不合适, 几个月来我犯了路线错误, 给华国锋留下一些麻烦, 铁道部、 七机部问题多些, 我都应负责。 (参见杨贵日记及2006 年4 月18 日电话采访杨贵内容) 决心在毛主席领导下, 在国锋同志主持下努力工作, 改正错误。 (参见熊向晖日记)

张春桥马上补充:“邓小平管外事。” 言外之意, 邓小平已不主持中央工作。

华国锋坐在第一排, 不卑不亢, 不慌不忙, 只讲了三句话:“水平不够, 不能胜任, 主席让我主持国务院工作, 只好服从。 大事请示主席, 日常工作和政治局各同志、 国务院各位副总理及各部部长商量着办。 本着23 号文件以阶级斗争为纲, 努力工作。” 他的讲话滴水不漏, 无懈可击。

每个人的讲话都不长, 会议从开始到散会只用了10 多分钟。

会场上每个人的表情鲜明而对立。 张春桥满面笑容。 邓小平表现镇静。 王震、 谷牧表情沉重。 江青、张春桥、 姚文元等鼓掌。 散会时, 大家默默向外走, 卫生部长刘湘屏故意大声讲:“局势已定, 现在是华国锋当代总理, 将来总理还是应该张春桥当。” 态度明确, 毫无遮拦。 可见 “四人帮” 并没有将华国锋放在心里。

迟群在会场没有说话。 1 月29日, 迟群在清华讲话, 指出当前运动有3 个特点: 1、 走资派还在走;2、 右倾翻案有个集团, 镇压造反派。 3、 他们一向反对毛主席, 给他们落实政策安排工作还要反。 他们这个集团的人之间不一定都认识, 但是思想相同, 杏黄旗一摇都动起来。 但是我们也不是把他们一切都打倒。 (参见熊向晖日记)

散会了, 华国锋和大家一起离席, 走出会场。 王洪文、 张春桥没有起身, 接着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张春桥是中央军委常委、 总政治部主任, 王洪文是中央军委常委。 华国锋不是军委委员, 在中央军委没有任职, 没有出席这个会议。

晚8 点, 王洪文宣布: 经主席提议, 政治局一致通过, 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由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政治局工作由华国锋主持。

会后, 叶帅给毛主席写信拥护中央的决定, 称这一决定虽然是临时的, 但是是重要的。

2 月2 日, 中央下发1976 年1号文件, 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通知: 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 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 由华国锋同志任国务院代总理。 经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 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 在叶剑英生病期间, 由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工作。

历史将华国锋推到第一线。

华国锋说, 毛主席的这一重大决策挫败了 “四人帮” 抢夺总理位置的黄粱美梦。 主席说: 安刘社稷必勃也。 他想到江青会闹事, 以后会有人除掉江青的。 但是他自己没有做这件事。 如果他像铁托一样生前处理好夫人的问题, 他的威望就更高了。

张春桥写诗泄恨, 江青没把资历浅的代总理放在眼里

2 月3 日, 农历大年初四。 张春桥1973 年在周恩来的压力下, 和有历史问题的妻子文静离婚后, ( 据徐景贤在其回忆录 《 十年一梦 》中所述: 1973 年9 月周恩来陪同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统蓬皮杜, 邓颖超随行, 但是并不与外宾见面。 16 日到上海, 邓颖超到康平路市委大院看望各家, 独独没有看望张春桥的夫人文静。 消息传到北京, 张春桥下决心和感情很好的文静离婚, 专门向中央写报告, 得到中央批准。由王洪文回到上海向上海市委宣布, 王洪文和姚文元决定文静不搬出康平路, 这样对孩子好些。 张春桥1972 年秋最后一次回上海, 从此文静再没有到北京探亲) 无家可回, 一个人住在钓鱼台9 号楼。 钓鱼台偌大的园子, 平时人就少, 现在新春佳节, 更加寂静无声。 姚文元搬走后, 可以和张春桥谈话的人就更少, 他一天只说6 个字: 早晨服务员送早餐, 他说 “谢谢”, 中午又是“谢谢”, 晚上还是 “谢谢”。 一人独处, 茕茕孓立, 形影相吊。 枯坐在灯下, 想着一个月来发生的事情, 心中的怒火直冲脑门, 提笔写下《二月三日有感》:

又是一个一号文件。 去年发了一个一号文件。 (1975 年1号文件是对邓小平的任命) 真是得志更猖狂。 来得快, 来得凶, 垮得也快。

错误路线总是行不通的。 可以得意于一时, 似乎天下就是他的了, 要开始一个什么新时代了。 他们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人民是决定性的因素。

代表人民的利益, 为大多数人谋利, 在任何情况下都站在人民群众一边, 站在先进分子一边, 就是胜利。反之必然失败。正是:

对于华国锋的任命, 张春桥虽然在毛远新面前表态, 完全拥护, 保证支持。 这只是表面说说而已。他知道此事毛泽东主意已定, 不可更改, 如不这样表态, 会引起毛主席的反感, 甚至批评, 不但于事无补, 反而更加不利。

但是, 他心头之恨, 不可抑制, 必然要发泄出来。 对邓小平的仇恨, 对华国锋的仇恨, 对毛泽东的仇恨。他认为华国锋哪点都不如他, 认为华国锋和邓小平一样 “来得快, 来得凶, 垮得也快”。 他认为, “错误路线总是行不通的”, 毛泽东只提出反击右倾翻案风是不够的。 毛泽东怎么让华国锋当代总理? 这一招棋迟早要失败的。

他完全没有自知之明, 完全脱离群众。 多年的宣传工作经历使他只会从 “内参” 了解情况, 了解社会。 在政治高压下, 说实话的人要倒霉的, 人们都是拣上面爱听的、 喜欢听的说。“内参”期期都报道人们怎样拥护反击右倾翻案风, 怎么拥护 “两报一刊”社论。 其实这些东西, 记者是奉命而写, 编辑是奉命而编。 明明知道这不是事实, 起码不是全部事实, 但是, 在姚文元严格控制下, 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多年以来, 人人养成习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谁也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 其结果怎样? 下情不能上达, 群众的疾苦得不到及时解决。 张春桥这等从不关心群众、从不做调查研究、以看“内参”为业者, 必然信以为真, 做出错误的判断。 真是, 害人者必害己!

在一片虚假的叫好声中, 张春桥自我感觉特别好, 打开报纸一看, 打开广播一听, 对“文化大革命”一片赞扬。 他根本不知道群众 “对文化大革命” 有多么怨恨, 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群众中形象多么恶劣, 自以为只有他才是 “代表人民的利益”。

是不是 “代表人民的利益”, 不是自称、 也不是高叫, 而是由人民判定, 由历史评定。 张春桥连这点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 他多年搞宣传工作, 只会讲套话、 空话, 并不理解这些话的真实含意。 自认为稳操胜券, 不但能当上总理, 还会夺取党政军最高权力。 等到这一天到来时, 可以公布《二月三日有感》, 以证明他的先见之明, 成为教育后代的史料。 他绝没有想到自己会被隔离审查, 而这篇文章被从住地搜出来后, 反倒成为他反党的铁证, 成为两面派的铁证。 真是志大智小。

华国锋虽然当了代总理, 但是他在党内的地位没有变化, 仍是政治局委员。 江青不满毛泽东的任命。她一向排斥华国锋, 1968 年湖南成立革委会, 华国锋担任副主任, 她指责湖南革委会是 “老保革委会”, 造反派闻风而动, 攻击湖南革委会。华国锋到中央工作, 1973 年江青、张春桥、 姚文元在报纸上组织批判华国锋推荐的 《园丁之歌》。 江青得知毛泽东看 《园丁之歌 》 时鼓掌, 恼羞成怒在政治局质问华国锋。 批林批孔时, 华国锋向湖南同志传达政治局多数意见: 批孔不能超过批林。 江青又一次在政治局会议闹事。江青认为华国锋资历浅, 不是大革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干部, 是三八式干部, 从地方到中央工作时间短, 不把他放在眼里, 当面对他说:“以后见外宾, 你不能和洪文、 春桥一起见外宾。 否则, 见报时谁摆在前面?” 当时王洪文是党的副主席, 张春桥是政治局常委, 在党内的地位都在华国锋之上。

华国锋说: “我当代总理时, 可怜得很”

“四人帮” 控制报刊, 迟迟不公布华国锋当代总理的消息。 1 月28日中央中央通过任命, 10 天后才公布, 还是报道一次外事活动中顺便提到。 2 月7 日下午, 华国锋以代总理身份会见委内瑞拉首任驻华大使。外事活动不能不见报, 第二天各报报道很简单, 寥寥数语:

新华社1976 年2 月7 日讯: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今天下午会见委内瑞拉首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何塞·德赫苏斯·桑切斯·卡雷罗, 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报道副总理接见外宾常例都配有照片, 而这次报道却没有照片。消息见报后, 外电感到意外, 议论纷纷。

“ 四人帮” 掌握的宣传舆论工具, 还明目张胆将批判的矛头对准华国锋。

1975 年8 月间, 华国锋曾传达毛泽东关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不要搞急了的指示。 2 月11 日在 《光明日报》 以高路的名字发表梁效写的《坚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斗争 》 文章, 文章说: “有人名为共产党员, 却对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事业毫无热情, 对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 缩小三大差别的事情深为反感。” 这种人是 “ 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辩护士”, 是 “资产阶级老爷的挑战”, “ 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无耻背叛” 。 ( 参见中共中央文件1977 年37 号《王洪文、 张春桥、 江青、 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 (材料之三) 》 第46 页)

梁效写了 《“克己复礼” 再批判》 一文, 说:“孔老二继续大搞‘ 克己 ’ , 靠这种政治骗术, 终于蒙蔽了季氏, 当上了鲁国的中都宰 ( 地方长官) , 三四年由中都宰而司空、 司寇 (公安部长) , 最后并担任了三个月的摄相 (相当于代总理) 的职务。 三四年的时间不算长, 三个月的时间就更短了, 但是这对复辟派的孔老二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来行。他一上台, 就立刻大搞反攻倒算, 把复辟的希望变成复辟的行动, 大搞 ‘复礼’ 了。 一时妖雾重来, 谣言四起, 把鲁国搞得乱七八糟。” 以此影射华国锋, 并暗示华国锋任代总理超不过3 个月。 文章太露骨了, “四人帮” 亲信鲁瑛控制的 《人民日报》 不敢登, 登在3 月6 日的 《光明日报》 上。 (参见 《王洪文、 张春桥、 江青、 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 (材料之三) 》 第46 页)

马天水、 徐景贤、 王秀珍则讲得更露骨。 徐景贤在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一号文件到达上海的那天, 马天水、 我和王秀珍都非常兴奋, 两个月的批邓、 反击右倾翻案风终于有了成果, 从组织上把邓小平拉下了马。 在康平路小礼堂学习室, 我们一面看文件, 一面议论开了。

我说:“邓小平这下彻底完了, 主席安排非常理想, 谁也想不到, 主席会选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 这样新的、 老的都没有话说, 双方都能接受。”

马天水赞成我的分析, 说:“对, 非常理想。 华国锋这个人我熟悉, 他在国务院业务组工作, 人忠厚, 能力不强, 选这样的人, 大家都能够接受。 反正今后中央都是集体领导的嘛。”

王秀珍看到文件的后面一段, 她击掌道:“关键是军权, 叶剑英体面下台, 陈司令官掌权, 太好了。” 王秀珍是东北人, 陈锡联是沈阳军区司令员, 跟毛远新关系密切。 我们与毛远新、陈锡联观点一致, 每次我们到中央开会, 都要看望陈锡联和毛远新。 王秀珍1975 年回辽阳老家探亲的时候, 专门拜会过陈锡联, 所以她对陈锡联主持军委工作特别高兴。

按照1975 年四届人大决定的政府人选, 当时第一副总理是邓小平, 排第二位的是张春桥。按照名单, 邓小平下台, 替补上去的应该是张春桥, 但是我们看了毛主席的决策后, 觉得十分明智。 因为我们知道, 张春桥在中央摆不平, 中央一些老的不赞成。 (参见徐景贤:《十年一梦》, 时代国际出版公司2003 年12月第1 版, 第384 页)

徐景贤毕竟在上海接触群众多些, 又是旁观者, 隔岸观火, 对张春桥的认识明智些。 但这是他过了27 年后的回忆。 这是不是他当时的认识? 如果当年他就对张春桥认识这样清楚, 为什么10 月和 “四人帮” 联系不上, 就敢下令武装暴动呢? 他不知道指挥地方武装暴动是杀头之罪? 徐景贤的回忆录发表后, 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少人认为他的回忆录基本是真实的, 但也有为自己辩护, 或者将事后的想法移到当时之嫌。 如他在回忆录中就没有提到, 上海贴出大字报要求张春桥当总理一事。 这样的大字报要送到中央、 毛泽东手里, 必须通过上海市革委会转交。 这样的大事, 作为上海市第三把手的徐景贤不会不知道。

马天水、 徐景贤、 王秀珍收到一号文件兴高采烈的态度, 并不是因为毛泽东任命华国锋, 而是因为终于将邓小平拉下来, 改变了1975年夏上海被动、 压抑的局面。 他们这种态度反映了1975 年全国被整顿的造反派的看法, 很有代表性。

叶剑英决定静观, 说:“四人帮”没上台, 重要在于这里

2 月8 日, 熊向晖到小翔凤叶帅住宅看望叶帅。 小翔凤位于什刹海的南岸, 是一条幽静的胡同。

叶剑英吐露心声。 他说: (毛) 让王洪文让一让, 让邓小平让一让是搞平衡。 过去毛选了刘、 林, 林出事后他是两面, “文革” 派保守派保持平衡。 保守派用我们这些。让邓下来, 并没有让 “四人帮” 下来, 批 “四人帮” 今年解决不了, 明年解决: 明年解决不了, 后年解决……他犹豫。 对邓他也犹豫。 他有些举棋不定。 他让毛远新传达的话, 前后矛盾, 批 “四人帮” 也犹豫不定, 批邓又让他工作。

现在看起来出乎常规。 毛主席对一方面军、 二方面军、 四方面军的干部都是一视同仁, 但主持军委工作一向是一方面军的。 现在让陈主持 (陈是四方面军) , 过去没有。

华这个人我不认识, 他原在地方工作。 七一年才调来。 开会时才见到。 他不大讲话。 他讲话我也听不懂, 没有多大能力。 他让陈主持是培养 “少帅”, 让陈保驾。 邓主持, 毛远新就代表毛当面批邓, 对邓尚且如此, 对华还能放在眼里吗?华主持, 不过是过渡人物。“四人帮” 没上台, 重要在于这里。 现在还得静观。“四人帮” 也不是铁板一块, 王洪文是脚踏两只船, 没让他主持, 他也不满。 华摆在他们3个人上面, 他们也不满。 毛讲邓人才难得, 绵里藏针, 柔中有刚, 可以说是对小平的评价, 也可以说是希望, 聂说的对, 栽跟斗就是开钢铁公司, 他不全面。 保留 (邓管) 外事还是静观。 上面的问题, 让下面来轰。 (参见熊向晖日记)

叶剑英看得很准。 但是, 像叶帅这样冷静的人是少数, 任命传达后很多人只看到邓小平下台, 愤愤不平, 甚至个别人想采取极端行动。周恩来逝世了, 大家将希望寄托于邓小平, 但是周恩来逝世不到半个月, 毛泽东就将邓小平拿下。 大家看到邓小平摔跟斗, 内心十分焦急。政局更加动荡不安。

1 月31 日, 一机部部长周子健参加了国务院紧急会议后, 看到没有任命邓小平为代总理, 而是让其专管外事, 内心郁闷, 散会后没有回家, 直接来到老战友罗青长家里。他对罗青长和熊向晖说: 我跟不上, 越干越糊涂。 下边的干部 (对形势) 比我们估计得更严重。 洛阳、 郑州、江西都停产, 郑州、 兰州铁路局又乱了, 运输又断了。 (参见熊向晖日记)

在迷茫中, 干部、 群众并不看好华国锋

“文革” 以来, “四人帮” 在干群中积怨甚深。 周恩来在时, 人们将希望寄托在周恩来的身上, 有周恩来在, 大家的日子好过些。 在周恩来领导下与 “四人帮” 斗争、 周旋, 大家有信心、 有办法, 因而也有胆量。 周恩来住院病重后, 人们关注邓小平、 叶剑英, 认为他们代表党中央的声音。 在邓小平、 叶剑英的领导下, 进行1975 年的整顿, 经济走上正规, 国家有了希望。 而现在周恩来病逝, 邓小平遭批判, 叶剑英告病休养。 今后有了问题向谁请示, 谁来领导与 “四人帮” 的斗争呢?“四人帮” 会不会由此控制中央? 如果 “四人帮” 控制了中央, 中国的前途在哪里? 后果令人不寒而栗。

叶剑英看得很准:重要在于“四人帮”没有上台。 现在还得静观。

很多人没有这个水平, 焦虑不安。 焦虑者, 开始寻找出路。 找出路者分为两种, 一种是为国家找出路, 开始串连, 准备与 “四人帮”决战。 另一种是为自己找出路, 认为虽然现在华国锋是代总理, 但是毛泽东病故后, 迟早是张春桥当总理, 江青当党主席, 这是大势所趋。为了给自己准备后路, 开始投靠“ 四人帮” 。 没有门路, 直接写信, 有的给江青写效忠信, 有的写劝进表, 劝江青当党中央主席, 以便在他们上台时, 新内阁中有自己一席之地。 干部队伍重新组合。 其实这个重新结合是从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就不断进行着的, 现在, 随着毛泽东病体加重, 生命垂危, 越演越烈。

绝大多数干部静观不动。 他们的静观与叶剑英不同, 他们是在忧虑、 迷茫中等待。 他们多是中层、基层干部, 凭着多年的经验, 认为中国共产党垮不了, 认为毛泽东或党中央会有人出来收拾 “四人帮”, 会结束 “文化大革命” 的。 他们相信党, 相信群众, 这是一种信念, 但是具体如何解决呢? 前途茫然, 却又无能为力, 只能等待, 在焦虑中等待。

不少人认识到与 “四人帮” 的决战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没有找到决战的时机和办法。 大家都知道与“四人帮” 的决战是一场恶战。 经过十年 “文革”, “四人帮” 羽翼已丰, 在各省、 各部门都有小爪牙, 又控制舆论。 宣传、 舆论, “四人帮” 占上风。 周恩来如此有威望、有能力的领导人都没有将他们斗倒、斗垮。 毛泽东说: “我看问题不大, 不要小题大作……上半年解决不了, 下半年解决; 今年解决不了, 明年解决; 明年解决不了, 后年解决。”在这个大背景下周恩来只能抱憾终生。 现在, 周恩来不在了, 谁还能领导大家与他们斗争呢? 这需要非凡的能力, 超人的智慧。 人们将希望放在邓小平、 叶剑英的身上。 现在邓小平被打倒, 叶剑英被赶走 ( 生病休养) , 照此发展下去, 离“四人帮” 上台的日子不远了。

现在还有谁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华国锋到中央后负责农业工作, 除因工作关系, 和李先念、 纪登奎、余秋里、 谷牧等国务院副总理接触较多外, 其他人对他了解甚少。 叶剑英等中央同志尚且认为他除农业外, 其他方面能力低, 一般群众更不可能预想到, 华国锋会领导党中央不费一枪一弹解决了 “四人帮”的问题。 当时的群众、 干部, 无论是反对 “四人帮” 的, 还是迷茫的, 有一点是共同的, 在1976 年年初时, 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华国锋的身上。

“四人帮” 以及追随 “ 四人帮”的人, 将毛泽东起用华国锋看成是暂时的, 他们将华国锋看成他们夺权的阻力, 将矛头对准华国锋。

华国锋面临的政治局势复杂, 斗争激烈。 当时他又不为大多数人了解、 认可, 他的处境更加艰难。但华国锋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每临大事有静气。 他自有办法。

以静制动, 华国锋决定, 一切按主席批示办, 依靠老同志

1 月31 日, 华国锋在国务院会议上讲道: “水平不够, 不能胜任, 主席让我主持国务院工作, 只好服从。 大事请示主席, 日常工作和政治局各同志、 国务院各位副总理及各部部长商量着办。” 由此可见, 他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认识很清醒, 对自己的处境、 能力、 职责的认识清楚而恰当。

华国锋回忆说: 国务院依然是李先念主持常务, 我没有研究过国务院的分工。 毛远新通知我, 说:主席让召开会议, 让谁参加。 我就照办。 我从不主动召开会议, 因为“ 四人帮” 在政治局会议上胡搅蛮缠, 与毛远新上下呼应; 他们又掌握着舆论工具, 他们在政治局讲什么, 马上就宣传出去; 各省各部都有他们的人, 内外呼应。 我不召开会议就是不给他们提供机会。

为什么面对 “四人帮” 的步步紧逼, 华国锋能如此沉着、 冷静呢?

华国锋到中央工作后, 把 “四人帮” 的行径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他们一贯对抗伟大领袖毛主席, 那样肆无忌惮地篡改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封锁和歪曲毛主席指示, 干扰和破坏毛主席的战略部署呢?

为什么他们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必欲打倒, 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为什么他们对几十年来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那样敌视, 千方百计反军乱军, 妄图毁我 “长城” 呢?

为什么他们对中央和地方的一大批党政军负责同志, 对这些跟随毛主席革命几十年, 忠心耿耿为人民,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党的领导骨干, 那样恨之入骨, 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呢?

为什么他们对敢于坚持原则, 敢于抵制和反对他们的青年同志那样不择手段地镇压和迫害呢?

为什么他们对犯了错误, 包括犯了严重错误但是愿意改正的新老干部不是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 而是一棍子打死呢?

为什么他们煽动资产阶级派性, 挑动武斗, 全面内战, 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内部制造分裂, 制造新老干部对立, 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灾难和痛苦呢?

为什么他们挑拨民族关系, 制造民族分裂, 破坏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呢?

为什么他们总是依靠翁森鹤 (翁森鹤是杭州丝绸厂的工人, 造反派头目, 任杭州丝绸厂革委会副主任、 总工会副主任、 浙江省革委会常委, 1970 年加入共产党。 王洪文、张春桥多次召见他, 支持他。 1975年因反革命案被拘留审查, 1976 年12 月23 日被捕, 1978 年被判无期徒刑) 、 张铁生那样一些新生的反革命分子, 依靠那些野心勃勃、 投机钻营、 搞打砸抢、 盗窃国家财产、危害社会秩序的坏分子呢?

为什么他们对广大工人、 贫下中农、 革命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民群众, 那样恣意践踏, 作威作福, 不问人民疾苦, 不顾群众死活呢?

为什么他们破坏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和政策, 崇洋媚外, 里通外国, 投降帝国主义呢?

为什么他们打倒一切, 根本否定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丑化我们党和无产阶级事业, 疯狂地摧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经济事业, 破坏革命、 破坏生产呢?

答案只有一个: 他们是极右派, 是彻头彻尾的走资派, 是穷凶极恶的反革命派。 什么 “左派”, 什么“ 激进派” ! 他们的路线, 右得不能再右了! 他们右就右在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 搞修正主义、 搞分裂、搞阴谋诡计, 千方百计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复辟资本主义。 他们自成系统, 搞党中之党, 一切为了他们那“ 帮” , 一切为了篡党, 是一个反革命的地下独立王国。 他们蓄意颠倒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敌我关系, 把自己打扮成 “左派”、“革命派”, 而把坚持革命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当做他们的“革命”对象。 (以上内容参见华国锋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1976年12月28日)

华国锋认真思考, 对 “四人帮”的认识是深刻的、 正确的。

华国锋性格内向, 含而不露。遇事沉着, 处变不惊, 以静制动, 这不仅性格使然, 更是长期斗争锻炼出来的。 他17 岁参加革命, 同年 (1938 年) 入党, 此时已经历38 年的考验和锻炼。 八年抗战, 他一直在敌后。 他所在的晋绥八分区靠近太原, 斗争格外残酷、 艰苦, 是干部牺牲最多的地区之一。 他一直坚持武装斗争, 常常深入敌后, 下平川抓汉奸, 开展工作。 多次遇险, 临危不惧, 化险为夷。 残酷的斗争环境使他更加坚强刚毅。 面对日军、汉奸、 地主、 开明士绅等各种势力, 在复杂、 严峻的斗争中培养了沉着、冷静的作风, 灵活掌握运用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他担任过县委、 地委、 省委的第一把手, 独当一面。 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 以来, 他一直坚持工作, 对 “文革” 造成的社会动荡深有体会, 对中央的复杂斗争认识清醒, 头脑冷静。 到中央后, 他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革命家学习到了很多工作方法。 他是一个敢于负责、勇于负责的领导干部。 当历史将他推向第一线, 他毫不犹豫、 毫不推诿, 主动担起历史责任。

几十年脚踏实地的工作, 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 不懈努力, 工作能力、 观察判断能力不断提高。 丰富的经历, 培养出严谨、 冷静的作风; 残酷斗争, 造就临危不惧的优秀品格。 眼中有群众, 胸中有政策, 内心有力量。 面对复杂、 严酷的局面, 能够以静制动。

“四人帮” 对毛泽东的人事安排不满, 会兴风作浪。 从华国锋担任代总理开始, 从毛泽东要他们让一让, 要他们协助华国锋的工作开始, “四人帮” 一直在各种问题上不断发难。

面对 “四人帮” 的兴风作浪, 华国锋受命于危难之时, 多事之秋。他说, 开始我请求主席另择人选, 就是怕难以担当党和国家的重任。现在既然主席这样信任自己, 又得到除 “四人帮” 外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的鼎力支持, 这副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自己的肩上, 就必须勇敢地承担起来, 同中央政治局多数同志一道坚决同 “四人帮” 斗争到底。毛主席健在, 我按主席的指示办, 一旦毛主席百年后, 我们也要继承毛主席的遗志, 一定要解决 “四人帮” 的问题, 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我们党, 我们国家, 我们军队不能毁在我的手里。 毛主席领导我们建立起来的江山不能断送在我的手里。 他们如得逞了, 就会有千万人头落地, 那我就成了历史的千古罪人, 死难烈士们的流血牺牲, 广大群众和干部艰苦奋斗的成果就会付之东流。

华国锋非常明确要取得胜利, 需要这些老同志的支持和帮助。

华国锋回忆道: 李先念心脏早搏, 时常犯病。 叶帅指定我为李先念医疗小组组长, (我) 经常去他家里看他。 因中南海施工, 李临时住在圆明园附近的7089 号, 后住在西皇城根南街礼王府。 周总理去世后, 让先念休息, 开始商量去外地, 我也赞成。 宣布我为代总理后, 我站在第一线, 提出他不能离开北京, 因为有些事我要找这些老同志商量。我需要这些老同志的支持和帮助。 ( 我) 很清楚, 这场斗争格外激烈、尖锐, 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没有调和的余地, 我要在老同志的支持下取得胜利, 决不能让 “四人帮” 的阴谋得逞。 先辈们打下的江山决不能断送在我的手里, 否则对不起先烈们, 对不起广大的干部、 群众。

李先念听从华国锋的意见, 没有到外地, 一直在北京。 1976 年10月, 华国锋在叶剑英、 李先念等老同志的支持下, 一举粉碎了 “四人帮”。 (完)

责任编辑:王周茹 PX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