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金科文化(.SZ)宣布其斥资42亿元所收购的“会说话的汤姆猫家族”资产已完成过户,这一英国教育大IP成为中国企业的囊中之物。这一年度重磅收购案的完成,正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大举海外并购国际性教育IP的一个缩影。
“美国最知名的教育品牌过去几年里几乎都在中国做了布局,但从教育IP输出上看,中国的教育巨头也正在从单纯的代理和运营,向获取海外教育上游IP方向争夺,深度运营和开发成为大趋势。”一位教育投资人士对蓝鲸教育表示。
2016年以来,诸多上市公司纷纷把目光转向海外教育IP,但重组失败的案例也屡有发生。“国内资本看中海外教育IP,不少案例能看出有长远的目光,但是磨合需要较长的时间。”证券分析师周先生对蓝鲸教育说。
毕竟,知名教育IP也有开发殆尽之时,那么国内资本在买买买之中将走向何方?
为何美国教育IP近年来多被国内资本盯上?
少儿英语培训竞争激烈,资本搅动格局。国内资本已对美国多个超级教育IP表达强烈的收购意向。2017年末有知情人士称,数家中资私募竞购方正就收购迪士尼英语与华特迪士尼公司(NYSE:DIS)开展后期谈判。
尽管迪士尼公司对传闻未予置评,但有分析人士指出,迪士尼英语一直是迪士尼公司的直营培训品牌,潜在出售交易不涉及迪士尼英语这一品牌的知识产权,一旦收购成功可能无法使用原有品牌,也不再适用现在的少儿英语培训资源。
品牌价值无疑是资本看重的部分,“麦当劳”变“金拱门”是否会在教育行业再现?
随着华尔街英语出售,培生集团甩掉全部培训资产,领衔的接盘方正是此前主导收购麦当劳中国并更名“金拱门”的中国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资本(CITIC Capital)。由于该交易在2018年上半年才能完成,中信是否会让华尔街英语更“接地气”,尚未可知。
几度易手的华尔街英语最终脱离培生,原因在于培生被迫转型。实际上,近年来更多知名教育IP母公司面临危机。例如,美国童装企业金宝贝(Gymboree)于2017年6月申请破产保护,用户在担忧早教品牌金宝贝之际才发现其早已被剥离。
自精中教育集团将金宝贝品牌引入中国以来,代理权几度更迭,贝恩资本和美国金宝贝都曾主导相关运营。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金宝贝能有今天在中国的地位,和精中集团的运营密不可分。可以看到,当美国金宝贝从精中教育手中收回代理权的那两年里,美吉姆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冒出不少同样美式早教的机构。美国金宝贝收回去一年,发现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索性把金宝贝业务卖了。”
因此,由中国企业家创办的亿翔控股在2016年6月以1.3亿元收购金宝贝全球早教业务的全部股权。相关公告也表示,亿翔控股未来还将收购金宝贝早教课程以及相关商标的知识产权。
“前些年,收购外国教育IP的还是以私募机构居多,他们控制这些资产之后可以装进旗下的其他教育集团,培育一段时间再推上市或卖给上市公司,贝恩资本、中信资本之前就是这么做的。”周先生这样对蓝鲸教育分析。
上市公司收购中国代理机构,运营痛点多
由PE操盘的上市公司教育并购近年增多。此前并购的国际性的教育IP包含成人英语、少儿英语和早教品牌,上市公司此类并购更多以低龄方向为主。
“中植系”控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三垒股份自2017年5月以来,先后尝试收购代理悦宝园(Rompy)的睿优铭与代理美吉姆(MyGym)的美杰姆,誓要在早教领域拿下一席之地。
“尽管早教产业对于地域性的差别要求不如K12高,但太过于细分的领域难出巨头,又并非刚需,天花板也十分明显,很多企业做不大。海外的IP其实也有自己的缺陷,真正适应国内孩子还需要运营商的努力。”周先生对蓝鲸教育分析道。
的确,睿优铭与美吉姆都是外国早教IP在中国代理公司,多年来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的直营公司还很少有国内资本投资。
一位培生前高管对蓝鲸教育指出,“外国教育企业在华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本土化问题,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人才组织,以及业务性质、发展战略这几个方面。国内外的教育市场虽然在很多领域有趋同趋势,但还是非常不同的市场,无论是政策环境、消费习惯等因素。”
他认为,完全直营模式的外国教育品牌在中国教培行业竞争中并不占优势,而国外知名教育IP的国内运营机构不管是营销还是人才管理体系都已经很成熟,能够适应中国家长的需求,成为资本的香饽饽。
国内外资本融合的运营团队也兼具二者优势。盛通股份2018年1月通过旗下基金华控盛通投资了东方格希,后者运营美国知名教育出版商麦格劳希尔的和新东方合资的迈格森。由此,盛通股份在布局少儿机器人教育、数学教育之后又进入少儿英语培训领域。
随着跨界教育的上市公司层出不穷,在接纳国内运营团队的同时直接收购海外研发母公司,这能带来诸多益处。金科文化通过“过桥收购”交易作价42亿元收购研发汤姆猫的Outfit7公司56%股权杀入教育领域。
据悉,金科文化这一并购在产品研发能力端布局,在教育领域方向将结合幼教和游戏:联合旗下星宝乐园早教品牌,挖掘亲子互动教育的市场空间。
从事跨国并购的毕德投资高级经理曾诚对蓝鲸教育指出,教育行业可以借鉴游戏领域扩张的思路,从整合国内运营团队,到收购海外研发公司,给予本地产品团队足够权限,去修改甚至颠覆产品,才能真正拿下相关IP在国内未来的发展空间。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接触的一些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教育标的还是担心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因为有些在海外没有实体,所以他需要做相关前期的搭建,以及向境外投资的审批手续,时间成本也会很高。”他说。
深度绑定韩国教育资源,素质教育为新方向
关注教育IP海外研发的不止是金科文化,相比于欧美公司的投资难度,以盛通股份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在韩国的教育投资值得借鉴。
专注于机器人的中国教育公司乐博乐博是韩国乐博在中国区域的独家代理,销售机器人产品及培训课程。盛通股份在2016年11月与乐博乐博重组尚在进行中,目前已对韩国乐博增资入股,持有其18%的股权,投资金额约合人民币1070万元。
乐博乐博董事长侯景刚曾对蓝鲸教育表示:“机器人教育是通过组装搭建机器人,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韩国做得很好,不逊色于日本和美国。我们并入盛通之后又投了韩国乐博,也是用一种方式去加码上游,不必让我们现有的团队来做产品研发,因为韩国乐博的估值不高,聘人来做很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11月,韩国乐博被科斯达克上市公司HANAMUST吸收合并,使得盛通股份这一投资增值近2.5倍。目前盛通与韩国教育公司合作还包括和CMSEDU等合资设立盛思数维来布局青少年数学培训市场。
据了解,近期还有一家利润近亿元人民币的韩国K12数学课外辅导机构,也在寻求国内资本接盘。韩国教育面临市场饱和,龙头企业成长速度趋缓,也在寻求海外突破。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公司参与开发韩国教育市场的力度也在加大,例如首控集团以1.35亿美元控股韩国在线语言学习平台,中国高科与韩国Lumsol公司合作,知名考试服务机构ATA在韩国济州岛运营ACT考试。
“韩国和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考试文化和培训产业发展程度相似,韩国培训机构的教案、课件完全可以直接复制到中国来,并且相关线上的资源可以很快转换为中文使用。”曾诚对蓝鲸教育表示。
周先生也指出,不管是与韩国还是欧美企业合作,中国公司把教育业务延伸到海外基本都会在资本市场上有不错的反响,因为国内K12领域竞争激烈,来自海外市场的收益相当可观,产品和研发能力的积累都是推动公司发展教育的重要支撑。
“但即使是强势的海外IP,在国内缺乏成熟企业家和团队运营,那个品牌就不能发挥价值,失败、烂尾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