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时代华纳CEO杰瑞.莱文与美国在线董事长史蒂夫.凯斯曾为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合并握手相庆 “我
图注:时代华纳CEO杰瑞.莱文与美国在线董事长史蒂夫.凯斯曾为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合并握手相庆
“我从来没哭过,但是现在我经常哭泣。”
2002年5月,在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OL)合并还不到两年,时代华纳CEO杰瑞.莱文便黯然离开公司,他退休后想起这起史上最大的合并就会伤心。而美国在线董事长史蒂夫.凯斯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于2003年1月被迫辞掉新公司的董事长一职。
你情我愿但还是要谈条件
1999年12月,美国在线的一名董事会成员接受时代华纳的记者采访,在被问及迪斯尼是否有可能成为美国在线的收购目标时,他回答:“也许时代华纳更令人感兴趣。”大家以为这是一个玩笑,而没领会到这是个暗示。
当时,美国在线已买下网景公司,并拥有当时网上最流行的聊天软件ICQ,还同Sun等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盛极一时,然而一种忧虑充盈在公司CEO凯斯的心头。
“除了那1700多万用户外,美国在线还有什么?美国在线没有任何硬件设备—没有工厂、电影图书馆、计算机操作系统或有线网络之类的不动产。除了花言巧语,忘掉华尔街的歇斯底里和欣慰感,老实说,美国在线所拥有的只不过是一群成天上网、聊着琐事的人们。”作家妮娜.蒙克这样描写,“在凯斯看来,人们意识到美国在线缺乏物质资产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美国在线希望为虚拟空间填充一些实体的东西。“虽然我们并没有谈论‘泡沫’,”美国在线高管巴里.斯图勒说,“但我们确实在讨论即将到来的冬天。因为我们的股票中有大量现金,所以我们认为用这些钱使公司的业务多样化,为公司下一轮的增长打基础很重要。这样的话,如果冬天确实来临了,我们也能更好的生存。要想从这个冬天全身而退,美国在线需要电池、瓶装水、电力发动机、毯子和毒气面罩这样的资产。”
与此同时,时代华纳也在图谋转型。当时,它是世界最大的的传媒集团之一,旗下有CNN、TNT、卡通等电视台,拥有多家著名的杂志、报纸、出版社,涉足音乐、电影和有线电视等领域。但互联网的蓬勃兴起让这一切黯然失色。
1999年夏天,时代华纳CEO莱文突然一改昔日风格,告别西服、领带,改穿互联网圈流行的敞口衫。此前有媒体称“如果莱文在出席新闻发布会上的时候忘记打领带,那简直就跟忘记穿裤子一样。”敏感的业内人士分析:看来在时代华纳工作逾30年的莱文要带这个传统的传媒帝国,全面转型,进军互联网。莱文自己也说如果不和数字化媒介合作,没有学会在网络时代经营公司,那么就会在这场革命中丧失无数机会。
不过,美国在线看起来并不是时代华纳迈向互联网的好伙伴,甚至是个麻烦。美国在线掌门凯斯曾向立法部门施压,强迫时代华纳电缆部门用他们的数据线缆承载美国在线的宽带服务。凯斯的咄咄逼人让莱文很烦,他说:“这个家伙,我对他不感冒!”
美国在线一度想采取强娶的办法,敌意收购时代华纳,但由于遭到时代华纳主要股东的反对,不得不改变策略。1999年10月,凯斯向莱文正式提出合并动议,他表示:如果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走到一起,他保证莱文会成为新公司的CEO,而他则只担任公司董事长。“我对经营管理不感兴趣,”凯斯对莱文说,“而你懂这个生意,杰瑞,如果我们的公司并购的话,你应该是负责人,因为我比较擅长在策略层工作。”
关于盟誓,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在热情燃烧的时候,一个人无论什么盟誓都会说出口来。这些火焰,是光多于热的,一下子就会光消焰灭,因为它本来是虚幻的,你不能把它当作真火看待。”
凯斯和莱文进行了深入的谈讨,但在美国在线用多少股票置换时代华纳的股票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几次谈判不欢而散。
莱文开始焦虑不安,他在12月14日的一张便笺上写道:“我并不是想与.com公司一较高下,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股票显然更有价值。”12月23日,双方的一次会谈再次陷入僵局。随后莱文和家人共度假日,当假期结束时,他接受了赴凯斯家共进晚餐的邀请,在那里,双方最终敲定了这项交易。
接下来,为了说服时代华纳的董事会成员接受这项交易,他们进行了历时9个小时的让人精疲力尽的会议。时代华纳的大股东特德?特纳后来对记者吹嘘:“昨天晚上将近9点,我荣幸地签下了最后投票的那张纸。那是为了这次并购所进行的第一次投票,这一票差不多代表我拥有1亿股,我做这件事时的激情和热情几乎和我42年前第一次做爱时一样,也许比那时更多。”
泰德.特纳有一段被广为传诵的名言:“我就喜欢做别人说我干不了的事儿,因为在我的一生中,总是会有人来说,我干不了这个干不了那个。而当我真正做成了,这种感觉就太棒了。”
反对声浪中的婚礼进行曲
“凯斯用膨胀的网络泡沫买下了真正的资产。”时代华纳前高管尼克.尼古拉斯如是说。
2000年1月10日,星期一早晨,当美国人从睡梦中醒来时,一条令他们难以置信的疯狂的消息在等着他们: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并购发生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买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娱乐公司,交易金额达1650亿美元。
消息传出后,在投资者中间产生了恐慌,两家公司的股票双双下跌。MindSpring公司总裁查尔斯.布鲁尔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将是一艘非常大的、脆弱的轮船。我本人并不认为每个人都喜欢在他们的生活中只有一种选择。”
Ralph Nader技术消费协会主席詹姆斯.拉夫则说,“我认为,这艘船早晚会沉。美国在线公司的发展非常好,但这次合并却意味着他们将最终放弃自己的优势。”
2月28日,在旧金山举行的一次计算机产业会议上,美国在线高管泰德.里昂西斯抨击那些反对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进行合并的人,称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线将会在新的互联网变革中担当领袖的角色,并说反对者“是目光短浅的‘小丑’。”当时台下有一千三百多名投资银行家和业界人士。
凯斯也辩称:“这是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们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与他人联系、购买商品和娱乐的方式。这对我们的客户和股东而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莱文也说:“你用未来为未来辩解,新媒体的股市价值是真实的……美国在线的价值是真实的,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美国在线认为一旦华尔街的投资人认识到合并给两家公司带来的好处,他们会更加看好公司的股票的。结果也确实这样,投资者的信心在恢复。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阿瑟.莱维特很少就公司合并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不过他对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事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并称这是经济处在变革时期的一个现象。
不过,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还面临着美国有关部门的审批,悬在他们头顶的是司法部的反垄断法。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结合,形成一个当时价值3500亿美元,年销售总额300亿美元以上的庞大联合体,对许多公司形成潜在的垄断威胁。它们宣布合并时,曾在包括微软在内的许多公司中引起了恐慌。
时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皮托夫斯基带着疑虑说:“从广义上说,我们担心的是这两家大公司的合并将会把其竞争对手拒之于如此引人入胜的宽带技术的大门之外。”
不过,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说过:“增长并不总能保证企业成功。它往往会将一家成功的企业变成一个平庸的庞然大物。”
闪婚后的裂痕
2001年1月11日,在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一年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终于同意这起并购。举案齐眉的婚后生活似乎就要开始了,但不祥的疑云笼罩在新公司的上空。
“从并购一开始,我们就觉得它最终将走向失败。”曾经参与合并进程的一位时代华纳员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他仅有三天时间,日日夜夜加班准备合并所需要的材料,他认为合并一开始就显得太过匆忙而准备不足。
一位熟悉当时情况的知情者拉尔.克拉默指出:“在时代华纳,内容为王,编辑比发行者有着更多的权利。然而,在美国在线,形势发生了逆转。美国在线的市场部门主导着这家公司,他们把数以万计的联网安装光盘发给用户,并销售网络连接方案,重视技术而忽视内容。”
时代华纳的工作气氛则比较严肃,而美国在线则过于轻松,曾有媒体这样调侃:“你在美国在线在可以漫无目的地闲逛,在大厅里变水果戏法,给同事喷腐蚀性的化学物——如果喜欢这样的环境,请到美国在线应聘。”一位分析人士曾评价两家公司的关系,就像一批西装笔挺的老人跟习惯穿牛仔裤的年轻技工在一起那样,很难相处。
“当时许多来自时代华纳的员工担心美国在线的团队会控制整个公司。于是,他们拒绝与这伙新‘亲戚’一起工作。”克拉默透露。
而美国在线一方也在提防时代华纳,凯斯为加强对新公司的控制,合并前,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合并协议中,任命了直接对自己负责的四名高级职员,而合并后任联合公司CEO的莱文将无权干涉其行动或将他们开除。左右手直接听命于董事长,这相当于将莱文架空。
《新闻周刊》报道,就在他们宣布合并的前一天,凯斯和莱文曾关上门,在屋里进行了激烈的权力之争。即将出任CEO的莱文,担心给作为董事长的凯斯的权力过多,在交易的最后一刻,差点拂袖而去。但在表面上,他们尽量维持一团和气,一块合影并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凯斯着正装,系领带,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脸上,头大幅度地靠向莱文;莱文虽然没有打领带,但看起来比较庄重,一丝笑容看起来像是挤出来的。
联合公司的副董事长特纳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说:“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在想,两家公司在管理和业务特点方面可能会发生一些磨擦。但我坚信,双方一定能使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
虽然双方在合并时都信誓旦旦地称这是一起对等的合并,是两个公司、两种企业文化的融合。但事实上,美国在线是收购者。因为虽然新公司命名为“AOL时代华纳”,但在证券市场的交易代码仍是“AOL”。
美国在线的迈克尔.凯利担任联合公司的财务主管后,双方的紧张关系开始公开化。他在一次双方高管都参加的会议上,提到1998年美国在线并购网景的往事时,得意地说“我们当时把他们(指网景高管)都给开了。现在,我们要着手做同样的事!”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行有疏失,容易补救;言有疏失,不可挽回。”
在公司外部,互联网泡沫的爆裂声噼啪作响,联合公司收入极速下降,股票狂跌。豪华婚礼后仅两年,公司就巨亏987亿美元,市值蒸发近1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在线部分收入下降格外厉害,而时代华纳部分赢利尚可。
股价的暴跌引发了股东的不满,并引发了系列诉讼,有股东控诉美国在线在合并前涉嫌财务造假。2002年7月,《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在线为了收购时代华纳,虚报了自己的广告收益。这些天,美国证交委和司法部已经介入调查,使得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票降至8.7美元。”10月下旬,《华尔街日报》也披露美国在线在并购时代华纳前的确有做假账的不法行为,夸大了在线广告的收入。11月份出版的《经济学家》杂志也称在当年的并购案中,美国在线的股票价格大大超过了其实际价值,“美国在线当年恐怕是把时代华纳骗到手的。”
在AOL时代华纳的股东中,副董事长特纳最为恼火,他曾是合并案的热心支持者,但现在,联合公司差劲的表现,让他原本价值72亿美元的股票大为缩水,只剩下2亿美元的零头。在一次早餐会上,当着众人的面,他大爆粗口,对公司高管的骂声不绝于耳。
不满在联合公司扩散,美国在线派逐渐失势,公司内部出现“将凯斯和美国在线通通踢出去”的声音。2003年,凯斯退出联合公司经营,此时美国在线仍致力于互联网拨号接入服务,而当时用户正转向宽带和卫星上网,这动摇了美国在线的核心业务。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年10月14日,AOL时代华纳正式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正式更名为时代华纳,从而将原来名称中的AOL彻底去掉,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代号也改回为“T”。AOL被看做是一个部门,而不是公司首要的一部分。
一位华尔街的分析师这样评论:“这次更名所代表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一个传统的传媒巨头的互联网梦想结束了,自然要把这次失败的一些标志性的符号抹去,就像人们掸走衣服上的灰尘一样。”
分手前的勾心斗角
“当时熟悉这两家公司的人都知道,如果你不是与时代华纳相关的公司,那么你会更容易获得美国在线的合同。同样,时代华纳旗下如《财富》、CNN等品牌媒体更愿意把内容放在美国在线以外的网站上。”拉尔.克拉默这样说。
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两派的股东和员工先是互相指责对方欺骗,继而互不理睬,视对方为透明,双方的管理人员以牛郎织女会面的频率联系。可问题是敌意重重的双方仍拥有共同的董事会,这使得决策的方向和效率都受到掣肘,导致美国在线此后的转型多次失误或延迟。
《大雁的力量——信任创造绩效》的作者拉里.雷诺兹提到:具有高信任度的组织机构就像一群迁徙飞行的大雁,即使在改变阵型与方向的时候,每只大雁都能默契地调整自己的速度,始终使阵型保持优美、协调,目标一致,充满活力,最终完成上千公里的飞行。而低信任度机构群体则像被赶往牧场的羊群,如果没有牧羊人的驱赶,它们随时可能停下来不走了,队伍行进得不快,而且漫无目的,毫无秩序。
在起家的网络接入业务每况愈下的时候,美国在线把自己定位于门户网站,但背拥时代华纳丰富内容资源的它,实际上却因为内部冲突而失去了内容上的优势。
美国在线在与雅虎、微软MSN等网站苦苦竞争的同时,又遭遇了社交网站这一潜力巨大的竞争对手。技术专家鲍勃.恩德勒指出:“美国在线离网络越来越远,它现在剩下的就是品牌了。如今,它已经不可能成为谷歌,也不可能成为Facebook或是Twitter,它该走出自己的路。”时代华纳在新世纪的前几年里对美国在线部分存有鸡肋情节,但后来则似乎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2008年3月,时代华纳旗下互联网部门AOL宣布以8.5亿美元收购社交网站Bebo。时任美国在线部门CEO的兰迪.法尔科在声明中指出,合并计划将提高公司的地位,“为广告客户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力,帮助商家更清楚地知晓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
分析师罗伯.安德勒不同意他的说法,他推测此次收购可能是时代华纳在粉饰美国在线AOL,以吸引谷歌或微软等潜在买家。他指出:“我认为时代华纳仍准备将自己与美国在线分离,但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让美国在线再度重要起来,而收购Bebo可能使美国在线在微软或谷歌的眼中更具吸引力。”
安德勒还称:“如果这一推测是真的,这将是一个很有趣的交易策略。就像你准备售出一条丑陋的狗,在它身上披一件漂亮外套可能于事无补,但如果外套具有足够的价值,可能就很有助于狗的出售。”安德勒的分析视角很新颖,但并不哗众取宠,因为时代华纳的大股东卡尔.伊克每年都叫嚣抛弃美国在线。
“卷地风来忽吹散”,一年后,2009年5月28日,时代华纳董事会召开会议决定分拆美国在线,12月10日,美国在线股票开始独立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仍为“AOL”。十年春梦了无痕!
《经济学人》杂志曾经说过:“企业合并要比好莱坞明星结合的失败率更高。”
历史的回声
“从战略上讲,我依然认为这笔交易可行。之所以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是执行和远见问题。”2009年12月初,在美国在线即将同时代华纳分离之际,凯斯这样说。
而莱文则不这样认为,1个月后,他表示对合并造成的“痛苦和损失”感到抱歉,“显然我缔造了二十世纪最糟糕的交易。对那些公司相关人士来说,我认为是时候站出来说:你知道吗,我一人对此负有责任。我当时负责一切。我对造成的痛苦和损失真的感到非常抱歉,我承担责任。”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关系,其实可以用一句古谚做结:“以势交之,势尽则疏;以利合之,利尽则散。”
图注:合并10年后,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劳燕分飞
本文参考文献:
《美国在线:史蒂夫·凯斯如何击败比尔· 盖茨》 作者:卡拉·斯威舍,译者:封宗信、关涛、胡昕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
《抢滩传媒的傻子们: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作者:妮娜·蒙克,译者:王德伦 ,中信出版社,2005年
本文作者姜洪军,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开有线下讲座《创新学》。:锐智号,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