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天东汉末年董卓王允曹操

循序渐进,连续日更第213天

日记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项:习惯养成

第二项:运动数据

第三项:白话历史

第四项:学习笔记

-----------------------------------

第一项:习惯养成(连续日更第213天)

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日期2022-04-14   记录第 213 天输入阅读+学习笔记输出

一条+一条朋友圈+一篇阅读笔记

运动跳绳4000+冥想15分钟目标达成!寄语

救灾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灾害本身。

第二项:运动数据(连续日更第213天)

​​

第三项:白话历史

继续跟张良老师学历史,今天继续讲东汉。

我说,西汉时期的军事劲敌是匈奴,那东汉时期的军事劲敌又是谁呢?

他说,东汉时期也要打匈奴,但是匈奴整体呈没落状,已是吊打模式。历史进入东汉后,主要工作是内部维稳,尤其是对付西部羌族势力。彼时疆域上羌族已经属于大汉王朝,只是内心还有那么一丝倔强,不愿臣服,先后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起义,这三次羌族起义持续六十余年,客观上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我问,羌族在今天什么位置?

他说,青海、甘肃一带。

我问,借鉴西域都护府的屯田政策不行吗?直接在这些区域驻兵。

他说,行不通。西域都护府设立的前提是西域众多小国拥护,就如同美国在日韩驻兵的前提是日韩是亲美的,美国在俄罗斯驻兵试试?当整个羌族区域都不怎么亲汉时,驻兵是驻不住的。

我问,那采取什么管理策略?

他说,就是撵鸡模式,你在青海不老实是吧?我要求你必须举家搬迁到甘肃,哪个区域不老实,要求哪个区域整体搬迁,迁到汉族居住区,与汉民杂居生活。同时又在今青海西宁、乐都一带建立屯田区,长期驻军屯垦,切断羌族群体汉居区与暴乱区的联络,让他们搞不起大串联,类似森林火灾时主动砍伐以建隔离带。

我说,给予汉化呗。

他说,是的。郑吉当年迎降日逐王时,日逐王就是匈奴王,带着万多人马归降大汉王朝。那大汉又如何处理这些匈奴呢?就是把他们融入高浓度的汉族生活区。当时汉宣帝封日逐王为归德侯,留居长安。对付羌族也是如此,第一步是先给撵到甘肃区域,你若是还不老实?则会继续往关中撵,甚至撵至长安。后面我会给你讲到五胡乱华,整个黄河流域成了胡人的天下,可最终结果呢,我们反过头来把他们给汉化了,你就知道汉族文化有多强的渗透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调侃你未必不是胡人之后,我不是乱讲的,是有历史依据的。

我问,当时,甘肃不是董卓的天下吗?

他说,那是后来了,已经到东汉末年了。董卓能发展起来,就是借助的羌族叛乱风。董卓是这个区域比较有名的乡绅,德高望重。大汉朝廷觉得,应该在羌族区寻找有威望、有实力的代理人。选来选去就选到了董卓,一次次镇压羌族叛乱的结果就是,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强大。道理很简单,羌族叛乱规模越大,东汉政府给董卓的支持力度就越大,否则镇压不了,最终把董卓养成了一方霸主。霸到什么程度?甚至敢觊觎大汉江山。

我问,董卓为什么进京?

他说,何进请来的。当时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外戚与宦官夺权。何进是外戚,皇后的亲哥,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已经基本独揽大权了,但是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彼此都想清除对方。袁绍建议何进把董卓喊进来,利用董卓骁勇善战的西北军把宦官集团一窝端。这就如同村里选举,一方喊来黑社会助阵,董卓扮演的就是这么个角色!结果,没想到,董卓一进京,没人能拿捏得了他,鸠占鹊巢了。历史总是不断的重演,到西晋时期,司马家族内乱,兄弟爷们之间打仗,打不过就喊外族盟友来助阵,结果导致胡人霸占中原,后面的唐朝安史之乱也喊过外族盟友来助阵,而且是官方喊的。

我问,不是还有何进吗,他也拿捏不住董卓吗?

他说,董卓进京前,何进脑袋就搬家了!宦官集团一听,你要调集集团军来灭我们?那我们先把你灭了,董卓还没到,就设计把何进杀了。袁绍、曹操一听,啥?老大脑袋被人砍了?于是带兵把宦官集团给灭了。最初何进应该听曹操的,曹操反对召董卓进京,觉得就是杀几个太监而已,咱自己就办了,何必用牛刀?

我问,是不是那时曹操还没有话语权?

他说,当时他跟袁绍都还是何进的小跟班,而且他跟袁绍也没法比,袁家那可是四世三公,大贵族。而曹操呢,虽然也算贵族出身,但有污点,就像郭德纲调侃于谦是宦官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个时期的曹操只是初露锋芒,舞台上唱戏的主角还是何进、董卓、王允。

我问,若是让您评选三国男一号,您选谁?

他说,肯定是曹操!

我问,请你着重给我讲一下三国吧。他说,你的初衷是着眼大局,熟悉历史框架,而三国是三岁小儿皆知,并且每个人对三国都有自己的解读,无论谁来讲,哪怕易中天来讲,也是一人难称百人心。

我问,您如何评价易中天?

他说,易中天是一个很幽默的人,能把枯燥的学问幽默化输出,这是天才级选手,还有那个讲刑法的罗翔,比深入浅出的境界更高的是深入笑出。

我问,您看过《百家讲坛》吗?

他说,看过。我问,能记住谁?

他说,易中天、于丹,因为他们俩属于招牌系列,王立群我也关注过,因为他讲过关于我的专题,探讨张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问,易中天与于丹还有王立群,你更喜欢谁?

他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易中天,他身上有一股力量,胸怀大志,想成为一个刘歆、班固、蔡邕这样的人。你知道吗,在古代,每一代都有“史学家”想以一己之力重写历史。易中天在参加《百家讲坛》后,就发了大愿,重写中华史,用十年来完成。我认为这会使他站在全新的高度,不仅仅会在当代史学研究领域有位置,在未来的史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席之地。

我说,貌似已经完工了,前两本,我买过。

他问,你读后感觉如何?

我说,耳目一新,对他这个人也有了新的认识。过去觉得他不过是个研究文学和历史的网红教授,但认真审视了一下他做的这个事,还是会让人肃然起敬,至少他敢想,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

他说,一般人也敢想,只是想了也白想,写了也白搭,因为你没有名气,出版社是不会给你出版的,最终也无法面世。他是天时地利人和。

我问,这些学者解读历史有没有局限性?

他说,肯定会有,身份的局限性。若是让清朝皇帝来解读三国,肯定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因为他们处于平行高度,感同身受,视角相似。学者也是老百姓,是有想象力天花板的,就如同王立群解读张良,讲的头头是道,而在我看来,他讲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只是恰好跟我重名而已。

我问,三国时期的历史,为什么如此精彩?

他说,精彩取决于两点:第一、有文学作品加持,《三国演义》结构宏伟,写了大量精彩的战争场面,既有情节也有韬略,把整个三国时期的人物全部推成了网红,至今人人耳熟能详。其实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精彩,但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幸被创作成《三国演义》类的传世大片;第二、三国时期是群雄逐鹿模式,不是一个势力推翻另外一个势力,而是主角陨落了,几大配角争相上位。群雄逐鹿就是你射死了鹿也未必能拿走鹿,整个局势是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的,让人应接不暇。最初是何进占领先机,请董卓入京,结果引狼入室,董卓据有优势后,然后王允杀董卓,王允独占鳌头不到一个月,机会又落到了袁绍与袁术兄弟俩身上。

我说,袁绍袁术兄弟俩,在《三国演义》里总感觉蠢蠢的。

他说,那是错觉。若不是因为内讧,大汉江山就姓袁了!东汉末年,他俩分别在一南一北称霸,遥相呼应,大有一统天下的势头,当时的贵族门阀也希望袁家来实现改朝换代。事实上呢,和大家期望的刚好相反,袁氏兄弟俩是同父异母,娘的身份不同,一直以来彼此瞧不上,甚至想弄死对方。袁术与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结盟,袁绍则联合袁术的强敌刘表,兄弟俩成天窝里斗。后来的风云人物曹操、刘备当时都还是打酱油状态。所以说,历史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偶然性。

我问,出现群雄争霸的根源是什么?

他说,这个观点前面谈过多次,就是帝王基因逐步弱势了,压不住冉冉升起的强势基因了。所有的内讧都是因为老大不行。郭德纲在,岳云鹏、于谦都反不了,若是郭德纲不在了?很快就会三分天下,一派是拥护郭麒麟的,一派是拥护于谦的,一派是拥护岳云鹏的,三派争来争去,结果最终姜昆成了德云社的新掌门。

我问,董卓算不算人才?

他说,绝对是人才,他的形象取决于后人的书写,你可以把他理解为王莽的翻版,成王败寇。文人是很有骨气的,大学问家蔡邕在董卓死后都表示过叹息、缅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董卓应该是一个很有魄力、很有家国情怀的人,至于说鸠占鹊巢,之前我也讲过,谁遇到权力不迷糊?

我问,王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杀的蔡邕?

他说,蔡邕是个文学家、史学家,当时是有计划以一己之力重写中华史,王允想了想,那这个人不能留,还不知道他把我写成什么样子。于是,给咔嚓了。王允其实比董卓更加心狠手辣,王允拒绝了董卓部下的投降,还有就是杀了蔡邕,因而失了民心,掌权不到一个月,下台了。你知道为什么易中天一定要重写中华史不?就是对历史人物研究多了,逐步找到了自己的偶像与史学者的使命,而且往往是什么情况?爹写不完儿子继续写,这是何等的信念。易中天写完中华史后,哪天他真的要离开了,他也会心满意足的闭上眼默念:此生已完成。

我问,我该怎么理解蔡邕呢?

他说,一个有司马迁史学抱负的张衡,只是把张衡的发明创造替换为书法+音乐,前面我们提到了多个开山鼻祖,那么蔡邕可以理解为书法界的祖师爷,他还是东汉时期的大音乐家。

我问,王允、董卓、蔡邕,算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

他说,算是序幕吧,因为当时核心主角都还没有登场,虽然此时是群雄逐鹿,但是大家都只能做地下主角,台上的主角依然是汉献帝刘协。

我说,感觉刘协太窝囊了。

他说,刘家大势已去,刘协九岁继位,先是董卓的傀儡,然后又被辗转了几手到了曹操手里,曹操对他是真不错,至少使他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他也平稳的把政权过渡给曹家,自己安享晚年,保住了刘邦和刘秀的血脉。他也挺能活的,曹操曹丕都死了,他还活的硬硬朗朗的,末代皇帝能寿终正寝已经是人生赢家了。我说,我发现整个三国时期出现的人物,都不陌生,因为我们玩的网络游戏主要是三国题材的,每个人物都会频繁地出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技能。他说,三国系列是整个游戏时代最大的IP。

我说,尤其是吕布、貂蝉这对CP。

他问,在游戏里,吕布属于什么级别?

我说,战神,绝对的王者。不是有个笑话嘛,关羽说,吕布你站起来,吕布问为什么,关羽说你先站起来。吕布站起来后,关羽傲慢地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他说,前面我不是给你科普过吗,带兵打仗,考验的不是将军的单挑能力,而是指挥能力,最终拼的就是脑子。我一直都觉得吕布是个有勇无谋的悲剧人物,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没脑子,他诛杀董卓等一系列操作给自己带来的江湖评价就是:为人反复,不值得信任和结盟。说起有没有脑子,你若是有兴趣,可以把曹操当谋略天才去认识,然后去重新看新版的《三国演义》,你会发现,曹操的每一次出场都很性感。

我问,你如何看待新三国与老三国?

他说,翻拍四大名著,每一次肯定都是骂声一片,新《西游记》有人看吗?投资人、导演知道这个局面吗?知道。那为什么还会拍?就是他们坚信,终究有后来人懂他们。为什么大家迷恋老版的《西游记》?就是被先入为主了,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符合小朋友的胃口,深入每一代娃的心,但是从原著角度讲,新版的才是经典,更能经受起时间的考验。新三国相比老三国,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曹操的刻画,从奸贼到中立,更客观了。

我问,曹操跟蔡邕是老铁?

他说,我个人认为,曹操很欣赏蔡邕,也可以理解为崇拜,毕竟蔡邕在当时差不多相当于莫言+启功+谭盾。

我问,蔡文姬,在当时有没有名?

他说,蔡文姬在今天很有名,游戏功不可没,还有就是有些历史书把她归类成了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但是,在当时她的名气并不大,而且蹭的是她爹蔡邕的人气。她被匈奴抢走后,在那边结婚生子,生活了十二年,已经被时代给遗忘了。到曹操掌权后,越想越不是个事,于是就花重金把她赎回来了,也就是那个典故,文姬归汉。今天呢?正好相反,很多人对蔡邕很陌生,反而对蔡文姬很熟悉。你知道蔡文姬是哪里人不?

我说,知道,河南杞县圉镇,我去过,当地对蔡文姬这个IP不是很重视,搞了个文化馆还被流浪汉占领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乡下,太偏僻,没有旅游开发的价值。乡镇上有个白色的蔡文姬雕像,上面有郭沫若写的三个字:蔡文姬,就这些东西,至于蔡邕的痕迹?几乎没有!蔡文姬有名气也有才气,我很好奇她结过几次婚?

他说,去匈奴之前就结过一次婚,在匈奴又结了一次,且生了俩娃,从匈奴回来时已经是个中年妇女了,曹操把她许配给了董祀。

我说,董卓真的就像书上写的是个反面人物么?

他说,你一定想着,若是史书把一个人描写成了黑色的,那么一定是刻意遮住了白色部分,同理,若是把一个人描写成了白色的,那一定是遮住了黑色部分。越是大人物越是立体的,有阴有阳,有圆有缺,而且一定有爱。你要相信,董卓一定是个大爱之人,否则带不了兵,成不了气候。

我问,蔡文姬嫁董祀后,过的如何?

他说,过的还不错,他们俩算是姐弟恋,生了一儿一女。有史书说蔡文姬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司马师是西晋的奠基人。但是,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司马师的第三任妻子是羊徽瑜,羊徽瑜的妈妈是蔡邕的另一个女儿,也就是说,羊徽瑜应该是蔡文姬的外甥女。

我说,看来,从通婚角度来看,古代贵族与老百姓之间几乎是物理绝缘的。

他说,今天也是物理绝缘的,不用说高了,你跟县长做亲家的概率都无限接近于零,相信不?

我说,过去不信,现在深信,我在县城生活了这么多年,与科级干部都几乎是物理绝缘的,即便认识也是点头之交,何况是县长了,我都没见过县长。

他说,但是,研究历史久了,你就会觉得县令仿佛也只是打酱油的,不值一提,因为史学的主角只有王侯将相。

我说,我挺羡慕古代人的,能娶那么多媳妇。

他说,错了,媳妇只能娶一个,小妾可以纳,但是也不是随便纳,若是诸侯级,可以娶九个,一般官员只能娶三个。

我问,大老婆与小老婆生的娃,有没有区别?

他说,那区别大了,大老婆生的叫嫡出,小老婆生的叫庶出,袁绍跟袁术为什么不对付?就是因为袁术是嫡出,而袁绍是庶出。小老婆生的能耐更大,那肯定想把大老婆生的挑落马下。

我说,类似事业编与合同工,表面上看起来一样,其实云泥之别。

他问,若是三国人物让你选,你选跟着谁?

我说,肯定司马懿,最大的赢家。

他说,若你的确是个人才,而且出头的很早,你肯定不会跟着司马懿,而是先跟着董卓,后跟着袁绍,再跟着曹操,再跟着司马懿,是这么一个路线。人才都是跳来跳去的,很少有从一而终的。三国时期那些谋士,都是跳槽专家,你看贾诩,最先是董卓的人,又跟过李傕、郭汜、段煨、张绣……

我问,你们古代不讲忠诚度吗?

他说,不管什么年代,人才跳槽都属常规操作。你观察一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高管变动,你就会发现,这些人也是跳来跳去的,就是我跟你是竞争对手,但是我跟你手下的人没有仇恨,是人才,我就想拿来用。

我说,看来,忠诚也是相对的。

他说,都是打工人,忠于自己的职责就好。不站队,做一个中性的良才,那么不管谁上台,都喜欢用你,因为欣赏你的才华。这也是前面我跟你提到的,为什么朝代更迭了,贵族还是贵族。就是因为他们普遍是人才,他们需要皇权庇护,皇权也需要他们支持。

我问,曹操为什么没称帝?

他说,死的有些早,再给他二十年,他可能就一统江湖了。当时虽然叫三足鼎立,其实是曹操一家独大,孙权与刘备没有任何叫板的实力,你别光看地图觉得的确是三分天下,其实当时整个中华文明就是黄河流域,全在曹操的掌握之中。再者,曹操是摸着王莽过河的,有王莽的前车之鉴,曹操称帝一定会给自己预留足够长的缓冲时期,曹丕若是能活到曹操的年龄,也一统江湖了,无奈太短命!司马懿家族为什么能一统江湖?是因为他们站在了曹家肩膀之上。

第四项:学习笔记​​​​​​​​​​​​​​​​​​​​​​​​​​​​​​​​​​​​​今日社群笔记完结,打个广告

钱不在多,打赏鼓励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