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关键要靠技术和制度创新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国研经济研究院与中国经济时报近日联合发布《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智能交通将是我国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加快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升级发展的关键动力。  《报告》建议,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构建中,要发挥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我国智能交通龙头企业、技术体系“走出去”发展。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制造业产业体系优势、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完整性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我国智能交通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优势。  业内专家认为,构建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的关键,是要做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这几年,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政策接踵而至,国内智能网联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8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同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9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2020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印发。2021年,《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和《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相继发布。  据初步统计,有27个省(市)出台管理细则,建设16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开放3500多公里测试道路,发放700余张测试牌照,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此前透露,在道路测试基础上,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长沙、重庆、海南、沧州等地已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示范应用,涉及乘用车载人、商用车载货等。  如今,自动驾驶出租车正在成为我国大城市一种新的出行方式。《报告》调研发现,“萝卜快跑”在北京亦庄载人测试示范运营的半年时间内,车辆数量、站点密度、订单密度增长超过50%,单车日均完单峰值达28单。“萝卜快跑”订单总数已超过全球自动驾驶领军企业Waymo。  这充分体现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智能交通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余斌指出,我国具备加快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多方面有利条件,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处于领先地位,智能交通相关技术研发水平也已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得益于5G、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技术,我国智能交通将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报告》预计,到2035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将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居于汽车生产销售主导地位,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高水平自动驾驶服务基本普及,大城市交通拥堵得以根本缓解。

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报告》披露,预计到“十四五”末,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汽车消费升级的主流,L4级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量产并形成重要的中高档乘用车细分市场,一批具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智慧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建成投用,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出行服务遍及大城市和主要旅游城市,绿色低碳共享出行消费理念得到普遍接纳,智能交通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体系建设需要协调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说,在“双智”城市发展中,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重要驱动力,而智慧城市的实现也依赖于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  比如,作为自动驾驶基础设施的“智慧道路”建设。高水平的自动驾驶离不开智慧化的行驶环境、辅助设施,将推动市政建设行业形态演进。《报告》建议,以道路和路口为基本单元,一体部署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路面传感器、监控识别装置等各类智慧化设施,并通过路侧单元(RSU)、智慧杆桩等集成化设备,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智慧建筑共建共享,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运行体系。  同时,保障智能交通体系运行的大容量通信网络运营。《报告》指出,“车联网”需要以大容量移动通信网络为基础,实现安全稳定的实时交互功能。为此需要开设专用频段,建设或升级交通专用通信网络,形成移动通信服务的细分市场。  在陈山枝看来,中国将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智能网联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通过高科技企业实践,走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的车路云协同发展模式,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和智慧城市的变革,并将培育出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完善智能交通监管机制

  记者注意到,针对智能交通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比如,加强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科技、能源、城建等主管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完善智能交通行业发展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促进各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无缝衔接。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特点,在安全可靠前提下逐步解除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修改有关法律法规、技术准入条件,合理界定机动车驾驶安全责任,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后加快实现无人驾驶汽车规模化商用。  同时,完善智能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加强道路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技术和产业安全等相应监管部门协调,统筹开展智能交通领域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更好发挥领军企业、行业自律组织在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将一部分经过检验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安全保障技术手段上升为行业标准。  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笑京看来,智能交通驶上新发展快车道,将为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交通发展模式绿色化、交通运行自动化和交通出行人性化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持,并给社会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变。  王笑京同时表示,智能交通发展要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综合考虑技术实用性和商业化效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余斌认为,构建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关键要做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厘清不同主体间的权责边界,充分调动头部企业和各方面的积极性。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