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充分利用“两区”政策优势,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等方面深度融合,促进“两区”知识产权运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其中,推动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北京设立常驻代表机构,促进“两区”国际服务能力提升。
这是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在今天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介绍的。负责人表示,目前,“两区”建设251项任务清单中,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的12项牵头工作,已完成11项,完成率91.7%,3项配合工作已全部完成。
支持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2020年9月,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围绕知识产权信息登记、交易定价、专业服务、综合金融四大功能定位开展服务。
2021年4月,由中国技术交易所(交易中心)作为原始权益人的北京首单专利许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获批,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该项目已于2021年6月在交易中心启动,目前中国技术交易所(交易中心)正会同有关担保机构,积极推动拟入池企业和基础资产筛选评估,抓紧准备首期专项计划发行工作。
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
为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2021年2月北京市成立贷款服务中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心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在该中心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服务窗口办理专利和商标质押登记业务,专利权质押登记业务1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并出具《专利权质押登记通知书》,方便企业尽快向银行申请放款。
目前,质押融资中心已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3090万元。为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保障体系,2021年3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印发《关于建立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的若干措施》,已开展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支持资金项目征集工作。
在自贸试验区增设商标受理窗口
为推进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便企业就近办理商标申请事宜,积极申请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设商标受理窗口并办理商标质押业务,2021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批准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受理窗口,该窗口于7月20日正式启动运行,能够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商标申请和质押登记受理服务。
深化知识产权保险试点
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自2020年启动以来,积极探索通过保险方式分散企业知识产权维权和价值转换过程中的风险,为北京市单项冠军企业和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专利执行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知识产权风险保障。试点两年来,已有332家企业的3366件专利成功投保。
建设“两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
2021年4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建立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经开区分中心和大兴区分中心。
两家分中心运行以来,积极探索发展保护中心分中心服务新模式,以专业化运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加强分中心专业化保障能力建设,突出新领域新业态,构建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协同保护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专利快速确权试点,优先推荐“两区”专利进入快速复审或优先审查程序,为区域内创新主体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推动外国专利代理机构设立常驻代表机构
经积极申请,2020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在北京开展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试点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京设立的常驻代表机构可以依法为企业海外目标市场提供投资、预警、知识产权争端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援助等高端专业化咨询服务。通过推进专利代理对外开放,起到提升国内机构国际服务质量、提高国际化商事仲裁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两区”专业服务体系。
建立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相关制度
北京积极探索国际数字产品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分别与海淀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顺义园及部分园区企业交流征集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根据调研情况制定了国际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指引,指导企业开展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对标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综合运用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手段,做好数字产品制造、销售等全产业链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筛查和应对准备。
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将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全环节改革,在加快申请流程、行政保护协调与司法保护衔接、质押融资和证券化等方面实现突破,破解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切实解决创新主体面临的知识产权难题,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