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忙着骂百度缺德,我们说点大家不知道的

文/东东(:一本黑)

【一本黑】媒体或商业转载必须获得授权,个人转发朋友圈无需授权。

读完需要

6分钟

速读仅需3分钟

最近,百度又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我们会站在安全从业者的角度浅析这件事,没有长篇大论,敬可放心。

没有什么比管理层的发声更能体现一个公司的坚决,李鑫言之凿凿的控告,让作业帮和小猿搜题的争端已然势同水火。

近日,一款名为「小猿搜题」的在线教育APP指控同类竞品「百度作业帮」故意在其APP内发布不良信息,并安排公关恶意夸大抹黑,一场疑似“恶意商业竞争”的闹剧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

(涉黄内容)

这些“违禁”内容里不仅涉黄、还包含对四川地震的调侃。根据【小猿搜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恶劣的栽赃陷害和蓄意抹黑行为,是百度「作业帮」所为。

小猿搜题副总裁李鑫在发布会上斥责:“这是我见到的史上最肮脏的攻击陷害行为,简直是触目惊心,而且还发生在了教育行业。”

随着受害者将矛头直指百度,舆论也疯狂倒向了对百度的谴责。

(微博评论)

这让我想起百度网盘被爆大量涉黄的事件,违规的内容给平台方带来极恶劣的负面影响。

目前事件尚未尘埃落定,对于此次疑似“恶性商业竞争”的事件,这里不再赘述过多的道德论述,只是谈谈企业在内容审查上的策略和业务安全的重要。

【小猿搜题】凭何断定此举是【作业帮】所为?

根据【小猿搜题】的表达,他们对发布涉黄信息账号进行了追踪,发现发布涉黄内容的手机采用了虚假的IP地址。根据老师傅的经验,这种虚假IP无非就是他们使用了海外的服务器作为代理(VPN),或者是使用虚拟机进行操作。

不只是掩盖IP地址,账号也是用非法的手机号码注册,而这些手机号在所在运营商的状态下并未售出,手机号码也无从查起。

据我们所知,时常会有未经过实名验证的手机卡流入黑市,要买到这些电话卡并非难事。

尽管IP和手机号码都无从查起,但是手机的“身份证”(设备号)已经露出马脚。从现在掌握的消息来看,小猿根据发布消息的手机设备号,调查到了这个手机的其他上网行为,且发现该手机还使用过其他IP登录过【小猿搜题】。

柳暗花明,小猿顺藤摸瓜,利用此号码查询到了这几台设备用过的所有IP,通过对比,确定此IP地址就是【作业帮】的办公所在地,其中有个IP地址还被作业帮的CEO用来登录小猿搜题。

什么是设备号?

设备号官方用语叫IMEI,是手机的唯一识别号码。

(如图所示)

拿掉手机电池后,可以看到机身上的IMEI,该设备号同时读写在手机的内存中,它是唯一的,就像是我们的身份证号,是该手机在厂家的“档案”和“身份证号”。和身份证一样,每一位数都有特定的含义。

前六位数一般代表机型,接着的两位数一般代表产地,之后的六位数是“串号”,一般代表生产顺序号,最后一位数为检验码,目前暂作备用。

【小猿搜题】就是通过对比厂家的“档案”,才让此事水落石出。

另一种快捷查询方法就是在拨号界面输入*#06#,屏幕上就会出现IMEI。

(如图)

根据老师傅的了解,开发者不能获取ios7之后版本的IMEI码,这样看来发布涉黄者的手机设备应该是iPhone6之前的版本或者安卓手机。

浅析企业内容审核

前段时间小密圈因涉黄被封,其实就是典型的业务安全问题。

现在企业不得不越来越重视业务安全。数量庞大的论坛、贴吧、APP里的UGC内容(用户原创)越来越多,网络上的内容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然而这些内容一直没能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赌博、色情、暴力等内容一直是屡禁不止。

从以前色情泛滥的快播到百度云网盘、再到如今的小密圈,催使互联网公司不断提高在内容审查上的能力。

除了大公司会自己建立审查过滤机制,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使用第三方的产品来解决自己的业务需要。这种产品可以提供“消息过滤服务”,这种服务一般可以应用于网站和APP的内部场景,包括发帖、评论、聊天。可以将这些场景中的恶意文字和图片内容、包括违法违规、色情垃圾广告、恶意营销等,处理掉。

原理就是当用户使用Web客户端或APP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会记录相关的账号、IP、时间、IMEI、图文内容等,通过对这些信息上传到某个“消息过滤服务器”,进行判断和验证,识别用户发布的内容中是否含有敏感、色情、欺诈广告等关键词,然后返回结果,从而断定当前用户是否发布了恶意信息。

企业的业务安全不止停留在对内容的审核上,公关风险则是整个事件的放大镜。

【作业帮】通过新浪微博@当时我就震惊了 等多个营销号在同一时间发布了内容一致的“小猿搜题APP涉黄内容”的微博,这才让这场“互黑战争”开始爆发,从而引发了社会舆论。

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两方的负面信息都已经被用户感知,形象都受到了影响。

(大V转载)

除了找大V转载,【作业帮】还在记者采访中冒充【小猿搜题】用户的家长,以此来制造虚假的话题,从用户的角度攻击【小猿搜题】。

这种行为是模糊了底线的,不管是雇佣大V在网上发帖,雇佣水军评论,还是通过新闻事件,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竞争对手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引发社会的舆论甚至投资者对其公司的不信任。

虽然国际上也普遍认为安全依靠威胁驱动,但是利用安全充当公关武器还是令人唏嘘。

浅析事件的背后

这两者教育类的APP都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又是同一个赛道的参赛者,这恐怕才是“战争”的来由。

表面上,这次事件是两个品牌之间的公关战,实际上却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C端用户的品牌依赖度和信任度。

打响品牌,以一个良好的口碑赢得用户的好感,是两家教育培训行业很关键的一步。对移动互联网教育来看说,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变现和持续的流量增长。

而不是在公关的牌桌上显露自己的智慧。

虽然各行各业都存在着竞争,但竞争可以相互促进和进步。对于这种通过钻企业内容审核机制空子和公关行为损害用户,特别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损的行为确实是很可耻。总之,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体现在道德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内容审核机制的不完善,业务审查不严谨方面。

题外话

熟悉【一本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号旨在把互联网中的黑色产业、行业里鲜为人知的故事,从幕后带到大众面前,让圈外人也能无障碍的理解。

信息爆炸的时代,相比内容数量,我们更希望把高质量的内容送给用户,更新频率我们会尽力提高。

前段时间小密圈因某种原因暂停服务,后来出现一系列问题,在这里说明一下:现在小密圈还在升级维护阶段,已确定小密圈将改名为【知识星球】,应用市场和APP Store暂时还未上架。原本就安装了小密圈的用户可以继续使用,后来者可以先使用小程序,在小程序里搜索知识星球即可。

一直在希望圈子做到小而美,因为用户数量越大,用户的口味就越杂,并不利于圈子内容质量的把控。这本就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人的圈子,希望诸位三思而后行,考虑清楚再入圈,切勿冲动消费。这汇集我们的知识分享,以及我的个人见闻,希望能够一直纯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