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搬出令人窝火的“大院”,5年后是什么让她重新选择了回归……

  本文转自:中国长安网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美丽大连。

  

  沙河口区机关党员主动与社区对接,以志愿“微行动”服务群众。

  

  中山区葵英街道清泉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共同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

  

  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工会组织职工利用午休时间进行贴花培训。

  

  市民在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没有高效能的基层社会治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发展。

  继今年2月召开2000余人参加的辽宁省大连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后,近日,大连市出台《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彰显了大连市委、市政府精准把握“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这“两先区”建设的核心要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打赢基层社会治理这场事关大连振兴发展全局关键之战的信念和决心。

  《实施方案》明确实行“十个推进”重点任务、143项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大连特色,尊重治理规律,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发展需要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夯实加快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当好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跳高队”,三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的基石。

  强化党的领导

  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党的领导。在《实施方案》中,“推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强化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被列在“十个推进”之首,着重从强化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激励党员干部发挥作用、选派干部充实基层一线力量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针对过去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单位指挥调度缺机制、缺抓手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都要健全“大工委”“大党委”工作机制,吸收驻区行政执法部门、公用事业単位、医疗卫生单位、规模较大的“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资源共享、工作互动,统筹解决小区民生需求。

  创新提出了“1331”工作法,即由乡镇(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牵头统筹策划,每年要提出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要点;乡镇(街道)、村(社区)与驻区企事业单位互相提供资源、需求、项目“三个清单”,建立定期会商、定期活动、定期反馈三项制度;最后,由党群服务中心做好具体工作承接落实。

  《实施方案》还提出,在全市重新划分综合网格的基础上,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健全村(社区)网格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疏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大连市不断拓展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

  物业管理事关基层社会治理和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实施方案》明确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对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及时成立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加强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领导。推行社区与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升服务质效,破解小区综合管理难题。

  党建阵地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实施方案》明确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即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一般不小于1000平方米,社区的达到每百户30平方米以上。同时,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构建多功能复合型党群服务阵地。力争到明年年底前,全市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标。

  坚持强基导向

  让基层“有人、有财力、有权、有事干”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最严峻的风险防起、最突出的漏洞堵起、最明显的短板补起。”《实施方案》强基导向鲜明。针对困扰基层的难点、痛点、堵点,《实施方案》以多项实招、硬招精准推进“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有人、有财力、有权、有事干”,实施高效能治理。

  针对目前社区工作者缺口严重的现状,《实施方案》提出,按照200户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选优配齐。预计到今年底,大连市社区工作者将增加3000人左右。

  同时,从干部下沉、单位结对共建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组织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社区)一对一结成“亲戚”,对口向全市928个村和743个社区选派3000余名干部,实现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

  此外,全市近20万名在职党员在原来进社区的基础上,按照居住地就近、就便编入网格党组织,参与网格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

  在财力保障上,大连市县两级每年增加财政预算3亿元,专项用于基层社会治理。其中,专门增加了村党组织服务专项经费,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突出问题,标准为大村(人口1500人以上)每年10万元,小村每年5万元。

  针对“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普遍现象,《实施方案》积极回应基层工作者所思所盼,勇于破题。明确强调为基层明责减负、赋权强能,着力发挥乡镇(街道)在基层治理中的龙头作用。

  强能上,《实施方案》提出,为乡镇(街道)增加行政事业编制1500个,将派驻乡镇(街道)的事业单位分支机构,整合设置为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解决基层工作者的身份问题、待遇问题、出路问题,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

  赋权上,《实施方案》提出三条明确意见,首先要落实乡镇(街道)党(工)委对辖区的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和应急处置权,强化其对涉及本区域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对于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乡镇(街道)党(工)委对其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同志任免具有建议意见权;依法赋予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权,以乡镇(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同时接受县(市、区)有关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明责减负上,《实施方案》明确,建立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明确条块权责关系和事权边界,建立职责准入制度。未经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区市县直部门不得将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委托或交由乡镇(街道)承担。

  健全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对申请进入的工作事项,通过实施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评审制度,真正赋予基层话语权。对于清单以外的工作,让村(社区)真正有底气说不,切实为社区工作人员“松绑减负”,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下沉到网格,能够积极主动为百姓干实事、解难题。

  共建共治共享

  画出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大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社会治理全部工作中,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切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

  其中,社会稳定与否,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振兴发展大局,受关注度最高。为此,在《实施方案》中,“十个推进”中有三个方面聚焦了“安全稳定”,分别为“推进社会矛盾风险化解”“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安风险防控”。

  稳定压倒一切。为营造持续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大连市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

  在推进社会矛盾风险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发挥社区警务人员、网格人员、人民调解员、律师、平安志愿者等“前哨”作用,持续开展拉网式、滚动式排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报告或现场处置矛盾纠纷。为提高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能力,乡镇(街道)应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有条件的可为村(社区)配备1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

  在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城乡本质安全水平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多方参与的安全教育、风险防范和应急动员响应体系。乡镇(街道)独立设置安监机构,并至少配备3名监督检查人员,村(社区)至少明确1名专职监督检查人员。

  在推进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建立联防、联治、联控的组织体系,构建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格局,增强社会治安风险预警、预防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化、智能化水平。要求优化治安防控人员配置,派出所警力达到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40%以上,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不低于40%。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先手棋”。大连市充分发挥基层哨点作用,激发群防群治活力,推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实施方案》提出重塑网格化治理体系,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城市社区按照200至300户标准、农村原则上一个村民组或自然屯划分为一个网格,让社区工作者、村民小组长等担任网格员,每50至100户设立1名网格信息员,织密服务管理“一张网”,通过网格员、网格信息员深入楼院、深入群众,做到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同时,注重发挥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快速增长的新业态群体作用。一方面引导他们到附近的社区报到备案,帮助他们解决就餐、饮水、如厕、充电等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组织他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社区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凝聚共治合力。

  突出鲜明特色

  实施“十个推进”和143项务实举措

  “句句是实话,项项要干货!”回顾《实施方案》起草、修改直至印发的整个过程,多位大连市相关部门的参与者表示,“语言平实,内容务实”是大连市委主要负责人为《实施方案》提出的要求,确保《实施方案》“既是行动纲领,又是具体施工图”。

  “网格党组织怎么建”“人怎么配”“有没有钱”“现在全国是什么情况、大连是什么基础”……市委主要负责人带头逐条逐项过筛子。粗略统计,从今年1月20日以来,工作专班人员围绕《实施方案》的起草,先后召开业务研讨会37次。

  《实施方案》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结合大连实际。全市12个地区、72个部门的参与制定者边调研、边谋划、边实践,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建言献策,充分体现本地特色。

  不仅如此,反复锤炼、数易其稿的《实施方案》,大到整体结构,小到具体内容,全部针对基层实际事务、实际状况制定,聚焦补短板、强弱项精准发力。“十个推进”重点任务和143项具体举措指向明确、路径清晰,无须反复解读,即可执行。

  比如,“开展在职党员进网格工作”一项,《实施方案》要求,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并编入网格党支部,按居住地分配到楼院党小组。根据基层党组织安排和自身实际,在职党员要利用八小时以外和节假日时间,积极主动到所在网格党组织参与各种服务活动。按照平时服务、战时应急的要求,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根据需要参加党员突击队,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同时明确,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情况,将作为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从具体做法、任务目标到考核管理都很明确,均体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目标导向,所采取的都是实招硬招,含金量高”,大连市委党校教授宿玥认为,每一项举措都切实回应基层干部所思所想和人民群众所期所盼,彰显大连市委、市政府做好基层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的坚定决心。

  方案务实可行,贵在落实执行。

  为确保基层社会治理按时间节点达到预期目标,即今年6月底前形成体系,12月底前让全市人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基层社会治理成果,到2025年基本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连市专门制定工作清单,143项举措分别由副市长和市委常委领衔挂帅,带头干、具体办。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专题协调推动,全力确保各项推进措施落实落地,努力实现大连城市更加亮丽安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发展有奔头,工作有劲头” 

  “干工作的劲头越来越足了!”郭志英是大连市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说,《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一出台,她就和同事们逐句逐条研究,大家越看越兴奋。

  郭志英今年45岁,2005年随军到大连后,一直在社区工作。做过计生专干、文体群团专干,2014年成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她所在的林茂社区有3000余户居民,常住人口5400余人。社区11名工作人员除了忙于行政事务,每人还要负责近300户居民各种信息汇总等工作。18年来在社区工作的经历,让她感慨颇多。

  “所有的政策、事务最终都要靠基层来执行,我们既要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事项,同时还要承担敲百家门、服务群众的职责。《实施方案》完全切中了基层问题的要害,解决的正是我们遇到的难题。”郭志英说。

  除了人、财、物等向基层下沉,让基层资源多起来、强起来,郭志英更关注《实施方案》中为基层减负赋能的具体举措。其中包括:健全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准入制度,确定“四个清单”,清单之外可以说“不”,赋予基层话语权;建设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强化数据智能应用,形成数据“一张表”,避免重复采集、上报等。

  郭志英认为,这些都是为社区工作人员“松绑减负”的实招,有了拒绝的底气,没了烦冗事务的束缚,社区工作人员会有更多时间、精力深入网格,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区更加和谐稳定。

  “既有工作层面的,也有解决社区工作者身份问题、待遇问题、出路问题的考虑,真的特别暖心。这是对我们基层工作者价值的充分认可,也会吸引更多年富力强、有专业才能的人才深入基层工作,实现基层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并形成良性循环。” 郭志英说,《实施方案》中143项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她和同事们充满了工作的力量,今后将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

  “和合大院”自治模式全城推广 

  

  志愿者服务队在和合大院内美化小区环境。 

  今年65岁的陈雪娜说,她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重新搬回了和合大院。

  和合大院位于大连市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由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6栋散楼组成,曾多年处于弃管状态。

  陈雪娜家住二楼。“以前院内特别脏乱,窗户都不敢开。邻里关系也比较紧张,治安问题多,住在这里真是太窝火了。” 一气之下,她搬了出去,在外面一住就是5年。

  和合大院的变化是从2013年夏天开始的。

  当时,有栋楼自来水管线坏了,需要更换水管。不少住户不配合,导致无法施工。关键时刻,平素热心公益的退休工人王秋萍主动站出来,挨家挨户做通了工作。通水那天,看到大家很开心,爱张罗的王秋萍趁势在院里组织了一场“百家宴”,大家献厨艺、拉家常,其乐融融。由此,王秋萍赢得了居民的广泛信任,在街道和社区的支持下,她牵头成立大院自管委员会,带领居民走上了自管自治之路。

  从此,垃圾有人管了,楼道有人扫了,纠纷有人调解了……大院的面貌一天天向好。陈雪娜看到这个可喜的变化,决定搬回来。

  在王秋萍的影响下,陈雪娜还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意识在大院逐渐生根,居民成为自治管理的志愿者。”

  经过几年探索,和合大院创新形成了“1315”自治工作法:建强1个楼院党支部,成立自管、议事、监督3个自治委员会,制定1套楼院党支部、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动自治机制,用好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5支志愿者队伍。

  王秋萍目前担任楼院党支部书记,每天带领居民们有条不紊地管理大院。对这个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文化丰富、邻里融洽、文明祥和、安全稳定、居民满意的美好家园,大家取名为“和合大院”。

  “干净、整洁,邻里关系和谐,288户居民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陈雪娜说生活在大院里的每一天都让她感到开心。

  刚出台的《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倡导、推广“和合大院”居民协商自治模式,组建以楼长、老党员等为主体的自治队伍,将社区协商工作的起点放在楼院,推动老旧楼院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微治理”局面。下一步,随着在全市推广,“和合大院”居民协商自治模式将由“盆景”变“风景”。

  “良好的基层自治能为百姓解烦心事,提供贴心服务,不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关小佼深有感触地说。目前,中兴社区按照上级部署,借鉴“和合大院”居民协商自治模式,推动其他各类老旧楼院尽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擦亮“七携手”品牌 造福辖区居民

  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街道香秀社区是老旧小区,社区第四网格党支部书记王丽明得知30号楼7门洞单元门锁遭破坏后,立即联系了社区网格长。当晚,网格长就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由居民共同出资更换了门锁,还加装了监控摄像头和感应灯。

  单元门事情虽小,却关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西岗区香炉礁街道作为我省社区党建示范点,以党建“七携手”(携手加强政治建设、携手加强组织建设、携手推进社会治理、携手深化社区服务、携手共育社区文化、携手共建宜居环境、携手优化营商环境)模式,强化网格管理,构建党组织引领下的群众自治和党群共治的组织体系,充分调动辖区各类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赢得了党员和群众的广泛认同。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和问题。”香炉礁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宪峰表示,街道承担了大量繁杂任务,有时该“亮剑”时缺少有力抓手;街道与驻区单位在“深融合、强配合”上仍有欠缺,驻区单位、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等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驻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缺乏有效引导和精准对接。

  张宪峰认为,《大连市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针对性强,非常解渴。比如,《实施方案》提出依法赋予街道行政执法权,明确街道可整合基层执法力量,确保基层有充分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实施方案》还提出,培育扶持基层所需的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激励政策,吸纳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张宪峰难掩兴奋之情,他说,《实施方案》的印发,吹响了全市基层社会治理的“集结号”,香炉礁街道将以此为契机,一步一个脚印,擦亮“七携手”品牌,用基层的高效能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