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中旬至今,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已经实行全封闭管理80多天,家属暂停探视,老人“不进不出”。但封闭管理不封亲情,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养老机构、热心助老人士通过各种暖心措施关注着老人的身心健康,想方设法地缓解老人们的焦虑情绪。
一位老人和家人隔着玻璃相聚。
▶添了新设备◀
老人和家属“隔窗”聊天儿
在西城区国投健康长者公寓的落地窗外,每天都会有家属和老人“隔窗相聚”。隔着透明玻璃,老人们见到了孩子熟悉的面庞,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再仔细一看,老人旁边的桌上还放着一个小小的通话器。通过这个新添置的小设备,老人还能够和家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畅快聊天。
这里有近190位老人,全封闭管理80多天,对于老人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副院长盖广介绍,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养老机构再次实行了全封闭管理,相比起之前,这次全封闭管理的时间比较长。虽然老人对封闭管理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家属也比较理解,但老人在情绪上的波动仍不可避免。例如,有的老人会经常询问什么时候能开放?家人什么时候能来探视?封闭管理的日子一天天增加,老人询问的频率也越来越多。
盖广说,院内居住的老人平均年龄都在85岁以上,尤其需要家人的关爱。“我们会帮助老人通过视频或电话的方式和家人沟通,但这种方式毕竟有局限性。老人还是希望能够近距离地和家人见面交流。”
怎么能够让封闭管理的老人离家人更近一些呢?公寓的落地窗以及银行柜台的通话装置给了工作人员启发。一部小小的通话器,拉近了老人和家属之间的距离。以往有家属会约好时间和老人隔着窗户见个面,但由于隔着厚厚的玻璃,双方需要很大声地说话或是打电话交流。“如果安装一部通话器,交流不就方便多了?”
在这次封闭管理期间,院方安装的通话器派上了大用场,有效缓解了老人的焦虑情绪。为了方便老人和家属,院方还对一楼的家具进行了重新布置,在窗前摆放了沙发。在室外,工作人员还摆放了两把椅子,好让家属能有个坐的地方,和老人多聊一会儿。这种无接触的探访方式深受老人和家属欢迎。一位老人高兴地说,听到孩子的声音也会更踏实一些。因为落地窗前的通话器太受老人喜欢,公寓一楼出现了排队等见面的情况。
“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我们心里也很高兴。”盖广说,在封闭管理期间,老人们非常安全,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
▶增加新爱好◀
线上阅读让人平静下来
老年人有了心理问题,往往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会通过种种反常举动来表现。“比如,有的老人会‘没事找事’,还有的会和别人吵架或者骂人,频繁打电话给子女要这要那也是老人出现心理问题的表现。”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薛晓萍说,大部分老年人,尤其是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需要心理上的慰藉。养老机构封闭管理期间,更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
在阅读中,老人暂时忘却了时间放下了愁绪。
“给老人买这买那,不如陪老人多说说话。”薛晓萍表示,疫情之下,封闭管理的养老机构需要更多的关注。薛晓萍是老年公益阅读平台“银龄书院”的创始人。十几年来,她带领老年人通过阅读走出阴霾,获得内心的平和,“阅读是让老年人平静下来的最简单的方法。”
“银龄书院”的读者中,有大约10%的老人是住在养老机构的。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不让这部分老人觉得寂寞,薛晓萍结合阅读平台的特点,利用网络和广播,组织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每天早上6点,她就和义工在群里发“早安卡”,带领老人们一起朗读古诗词,邀请老人参加线上活动。目前,“银龄书院”已经组织了十几场有针对性的线上活动,每次都有300多人参与。老人们在群里晒出自己拍的照片、小视频,焦虑就在一次次转发、点赞中消散了。
到了晚上9点钟,群里的消息依然响个不停。这时,薛晓萍就会在群里“查寝”,提醒老人早点儿休息。“疫情之下不能出门,很多老人养成了刷短视频的习惯,对手机依赖严重。老人对手机依赖,归根结底还是孤独。”好在,大部分老人看到提醒后,也就乖乖地睡觉了。
“银龄书院”每周的课程都排得很满。工作人员还动员老年人参与制作有声读物,在电台带领大家读书,这种方式深受大家的欢迎。上周五,大家在电台讲的是《不生气不生病》,很多老人一听书名就乐了。
目前,全市疫情整体进入扫尾阶段,许多老人面对疫情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各方面服务越来越完善,线上的活动也比较丰富,老人们逐渐不再惧怕封闭管理。比如阅读带来的新鲜感,可以转移老人的注意力,让老人不那么寂寞。有时候,为了让老人“有事干”,工作人员会特意讲一些比较难的诗词,让老人去查字典查出处,从而远离不好的情绪。“我们做了这么多,就是希望疫情期间老人能够‘心静身安’。”
▶开通新服务◀
一条热线
随时倾听老人心事
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这段时间,部分老人出现情绪焦虑、食欲下降、失眠等现象,疫情对老人心理带来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勇介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不但会给人带来精神负担,甚至还会引发身体上的反应。例如,想睡觉却总也睡不着,没有重活却总感到很疲惫,吃饭没有胃口,总是莫名其妙地想咳嗽等等。“有的人甚至到医院做了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的病症。其实,这些症状都是心理问题在身体上的表现。”
此外,有的老人在面对疫情时出现过激行为,原有的矛盾更加凸显,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正常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加上老年人体弱多病,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等原因,无助感进一步加深。孤独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老年人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并封锁内心,不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在孤独、恐惧之外,老年人还容易出现幻想、抑郁、偏激、多疑等心理问题。
为了呵护老年人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开通了老年心理服务热线,对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干预。郭勇介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受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老年人的家庭矛盾在疫情下增多,老年人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工作人员守候在电话的另一端,耐心地倾听,帮助老人疏解负面情绪。
“一个积极乐观的老年人,是很少发生心理疾病的。当他感受到家人给予的重视以及大自然给予的馈赠时,通常都是积极乐观、自信且充满正能量的。”专家表示,在这个特殊时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特别需要多方面的情感支持。比如,来自家人的支持以及照护人员的照顾。在封闭管理期间,照护人员与老人朝夕相处,他们的精神状态也直接影响到老人的精神状态。
在这场“共度时艰”的大考中,家人、养老机构以及热心人士都在默默地守护着老人。
(原标题:养老院封闭80多天怎么熬过来的 增加新的东西让老人开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流程编辑:u099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