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津沽大地产出更多高产优质粮(图)

  多个优质小站稻良种在津沽大地选育成功,让10个涉农区的稻农种上了高产优质稻;每年都进行冬小麦、春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质品种选育、展示,让津郊农户近水楼台先得月。大力开展秸秆就地肥料化全量还田,推广使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等新技术,粮食更高产,质量更安全,环境更绿色。最近几年来,市农业农村委以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为基地,组织一大批农技专家积极开展高产粮食作物公益性示范、推广,选育出了一大批良种,研发了多项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做到了集约高效、绿色环保,为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做出了贡献。

  选育优良品种

  让农田丰收农民增收

  5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宁河区的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水稻插秧早已经完毕,稻田里新栽的秧苗一片新绿。

  育种专家于福安戴着草帽,蹲在稻田边,正仔细查看新品种秧苗的生长情况。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去年选育成功的一个新品种,最大优点就是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还做到优质,蒸出来的米饭比普通米饭更香糯绵软,稻农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名字:“软米。”

  于福安介绍,这个品种是介于普通水稻和糯米稻中间的一个新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0%左右,集合了良种水稻品种特色,是目前稻米市场上的时尚品种,很多稻农都喜欢种植,因为稻谷价格要比其他品种高,每亩可增收200多元。

  在小站稻新品种试验田里,还栽种了“津原891”“津原986”等多个新品种,吸引了不少种稻大户前来参观。

  承包了3000多亩稻田的种稻大户刘树岭介绍,最近5年来,他承包的稻田面积不断扩大,效益逐年提高,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比如,去年种的“津原89”,亩产量800多公斤,比其他品种亩产高出100公斤左右。另外,这些良种还具有抗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优点,节省了很多病虫害防治成本。

  最近几年来,小站稻育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依靠的是一流的育种技术,依靠的是育种专家们的拼搏精神,但也跟这里的良好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天津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所属天津原种场办公区,是国家级水稻原种场,具有国际国内先进的育种、仓储、加工、检验设施,每年向津、冀、鲁、辽等地区供应水稻原种300余万公斤,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水稻原种繁育场。

  多年来,他们在市农业农村委的全力支持下,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选育了很多个“津原”水稻品种。特别是最近5年来,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选育出的“津原89”“津原U99”“津原E28”等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病虫害能力强,每年播种区域覆盖辽、冀、津、鲁、苏(北)等地,面积超过500万亩。

  水稻种植大户张首富去年承包了7000多亩稻田,专门种植小站稻,每亩增收600多元,他特别感谢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他介绍,中心选育的都是常规水稻品种,种子价格每公斤还不到10元,很便宜,跟买杂交水稻种子相比,让他和其他稻农节省了很多种植成本。

  记者看到,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农田里,栽种了大片小麦,即将进入丰收季节。高级农艺师杨永安介绍,这里每年都栽种来自京津冀育种家选育的60多个优质冬小麦、春小麦品种,还承接了全国68个春玉米品种展示试验、58个全国夏玉米品种展示试验。他们挑选最好的农田,精心种植,从中挑选出最适宜天津农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广受欢迎。

  推广良法

  打造“吨粮田”节水节肥

  天津优质小站稻连年获得丰收,除了有良好的种子外,先进科学的栽种方法也至关重要。为小站稻拼搏了30多年的栽培专家郑爱军,带领她的团队,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潜心研究,先后在这里建大棚、选基质,开展水稻育秧,为小站稻丰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种水稻需要先育秧,天津稻农传统的育秧方法就是在挖取表层土、撒种,浇灌长出稻秧。这种“土”办法遇到了困难:一是育秧必需的表层土现在很难弄到;二是露天育秧,常遭遇冻害、风灾等,秧苗损失率较高。

  为帮助稻农破解这个难题,郑爱军带领她的团队先后多次外出学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了用大棚育秧的方法,而且是使用基质育秧。采用这种方法育秧,首先是不再需要到处挖土,而是用人造的基质替代表层土,这样一来保护了宝贵的农田。其次是育出的秧苗茁壮,无病害。第三是利用大棚育秧苗安全,有效规避了风灾。由于这种育秧效果好,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现场推动会。目前,天津10个涉农区都积极推广大棚基质育秧技术,栽种面积已超过30万亩。

  随着天津小站稻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多,小站稻秸秆处理也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有些稻农割下来卖给外地奶牛场当饲料,价格低,长途运送还不方便。

  为解决这个棘手难题,市农业农村委积极组织专家进行科技攻关。市农科院、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积极参与,发明了很多高效技术。其中,郑爱军带领她的团队苦心钻研,多次试验,研发出了“水稻秸秆就地肥料化全量还田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具体方法是:把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然后深耕,再放发酵生物菌剂,促使秸秆在较短时间内腐烂变为有机肥。这个办法简单易行,比堆肥更节省人力、物力,效果更好,每亩能替代20%的化肥用量,节省了肥料,增加了肥力,为小站稻秸秆循环利用找到了一条出路。

  杨永安介绍,多年来,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已经成为国家级优质农产品生产新技术集成展示示范中心。2021年承接了小站稻标准化建设项目、天津氮磷流失监测项目、智慧农场精准决策技术田间示范应用等项目。还承接了天津农学院冬春小麦肥料利用效率试验、绿肥油菜还田──玉米不同肥料试验。承接了南开大学小麦、水稻不同除草剂试验和稻田土壤改良项目等。这些项目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天津乃至全国农民提供了先进的栽培技术。

  最近几年来,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每年都要举行“稻麦连作”技术示范推广会,目的就是让现有耕地多产粮,让天津粮食生产更加安全。过去宝坻区、宁河区等地的一些农户每年只种一茬儿粮食作物,耕地闲置半年。为破解这个难题,在多部门指导下,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市农科院等单位的农技人员积极探索“稻麦连种”并获得成功。具体方法是:春季种植一茬儿春小麦,收获后,再通过旱地直播方式种植一茬儿小站稻,这样做到了一年两茬儿,亩产达到吨粮。

  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春小麦育种专家冯刚介绍,他们选育的春小麦“津强8号”,生长期较短,6月中旬就成熟了,收获后可以马上种一茬儿水稻。这项技术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进行了示范推广,效果良好。今年由于春小麦播种面积更大,所以更需要推广“稻麦连种”。这样一来,将大大增加天津本地口粮供给,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生产基础,走出一条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开展绿色生物防治

  田园更美粮食质量更优

  粮食要获得丰收,就要防治好病虫害,农户们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喷洒农药。

  站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示范田旁,只见每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里,都插有一根高1米的木杆,上面安装有一个类似白色节能灯一样的装置,特别醒目。

  天津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业部负责人徐建波介绍,这叫性诱剂盒,里面装的是性诱剂,这是一种对水稻害虫有性引诱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不断释放独特气味,吸引二化螟等害虫自投罗网。此项技术绿色环保、无污染,已经推广到我市10个涉农区,除了稻田外,还广泛用于其他粮田。

  多年来,北方地区春季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膜,用于早春时节种植的玉米、杂粮和蔬菜保温保墒。今年以来,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积极开展相关试验,全力引导农户摒弃传统农膜,在确保粮食优质高产的同时,助力农田环境更加优化。

  记者走进一块春玉米试验田,株高已近一米,长势良好。技术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春季播种时,就采用了可自动降解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其厚度达到0.01毫米,示范面积13亩,120天能降解成碎块,收获旋耕时地膜基本消失。虽然这种地膜价格贵一些,但质量好,特别是可自动降解,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特别有益处。

  杨永安告诉记者,现在这种地膜刚开始进入自动降解期,他先后组织多名技术员对这种地膜的保温保湿性能进行了严密观测,发现效果很好。他们目前正在跟踪监测该地膜的自动分解状况等,并对其使用成本和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助力该地膜在全市农田大面积推广。

  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负责人张建民介绍,推广好良种良法,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非常重要。最近两年来,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他们积极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利用现有设施,邀请“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积极开展绿色高产优质粮生产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