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曲靖农村信用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70年综述

  本文转自:掌上曲靖

  截至今年,曲靖农村信用社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整70个年头。从办社时的几名员工发展到现在成为拥有2300多名职工,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存贷款总额超1500亿元的全市机构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和纳税贡献最大的地方金融机构,曲靖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宗旨,把农村金融实践写在乌蒙大地上,把金融服务送到曲靖百姓身边。

  把金融实践写在乌蒙大地上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恢复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党和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1952年,曲靖第一家农村信用社——曲靖县雅户乡农村信用社成立。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伴农成长,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初心和使命。曲靖农信社建社初期,积极组织资金发放低利率贷款,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资金困难,被称为最接地气的金融服务。

  70年来,无论农信社管理体制如何变迁,曲靖农信人始终不忘初心,秉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情怀,发扬“一头露水、一身汗水、一脚泥水”的“三水”精神,践行“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要求,力行“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的“三千”作风,建立起与“三农”割舍不断的鱼水深情,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曲靖农信社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支持县域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定位,资金全部来自曲靖,贷款全部用于曲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金融“活水”。

  曲靖农信社以占全市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市85%以上的农户贷款、68.36%以上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灾害,曲靖农信社严格落实金融纾困惠企政策,对符合政策的客户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对符合政策的贷款实施了无还本续贷,做到了客户融资周转“无缝对接”,有力地服务了“六稳”“六保”大局。

  曲靖农信社致力于践行普惠金融,在全市设立了195个营业网点,462个农村金融服务便民站,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镇”,金融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居民。在全市推出“惠农一卡通”代理财政惠农资金服务,连续多年免费代发35项财政惠农资金,惠及全市542万户;聚焦创业、就业、就学等民生领域,发放了全市84%以上的创业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贷款。

  创新发展 砥砺前行

  曲靖农信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70年,也是自身创新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70年。

  曲靖农信社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党的建设要求写入曲靖农信章程,实现网点党员全覆盖、党的基层组织网点全覆盖;建立了全市农信联社党委巡察机制,实现常规巡察全覆盖;积极探索金融党建工作路子,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齐头并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历久弥新,初心历久弥坚。70年来,曲靖农信社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步跨越,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曲靖市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作为全省两家市级联社之一,自2000年11月成立以来,履行对全市农村信用社“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加快改革步伐。2016年、2020年分别完成了陆良、罗平、会泽3家县级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改制农商行的工作,现正启动师宗联社改制农商行的工作,其余5家县级联社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改制筹建工作。

  曲靖农信社坚持“小银行+大平台”发展战略,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网点的信息化核心业务系统,完成流程银行建设,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柜面信息化、系统网络化建设,从单一存贷业务到综合性金融服务的转变。强化科技引领,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子渠道替代率超过90%,全市农信社的客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70年的新起点上,曲靖农信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各项任务,持续推进改革发展进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再次迈出新步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全市农信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549亿元,贷款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岳德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