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引导师范生“云入”真实课堂贯通教学实践“最后一公里”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受疫情影响,师范生的校外教学实践难度增加。近日,在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下文简称“教师发展中心”)的微格实训室内,华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周昊妍正在用录播设备为江西省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的小学生上课。屏幕的另一端,思源实验学校的刘老师在课堂上协同辅助,课堂新颖有趣,学生兴致盎然。

  云端课堂:助力师范生校外实践

  近年来出台的国家卓越教师计划及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提出新要求。2022年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尹睿联合希沃高级教学研究顾问袁晶发起“双师协同课堂”项目,联接在校师范生与江西省赣州市杨梅小学、赣州市田心明德小学、赣州市兴国县思源实验学校3所学校进行远程结对,开展“双师协同课堂”线上教学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身处广州,给江西的小学生上课

  疫情成为师范生校外教学实践的阻力。随着线上教学新常态发展,2021年起,尹睿开始探索新形势下如何突破时空界限,解决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上“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依托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实验》,发起“双师协同课堂”实践项目,即师范生在学习了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后,借助信息化教学录播设备,由师范生作为主讲教师、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教师作为辅助教师,开展远程协同教学,旨在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增强其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时代责任与职业担当。

  要求更高:跨越空间的教学实践

  与以往师范生在校期间的模拟教学实践项目不同,“双师协同课堂”不仅是一种真实场景的教学实践,而且是一种跨越空间的教学实践,这对师范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且挑战性更大。

  在课前,师范生需要提前与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老师进行教学内容商定,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学情,优化课件设计,规划教学流程。在课上,师范生不仅需要在主课堂端进行知识讲授,更需要借助云屏实时观察远端学生的听课情况,主动与远端的协助教师进行联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后,师范生根据课堂录播视频回顾教学过程,针对结对学校的一线小学教师的评课反馈,进行反思性自我评课,从而发现优势与差距,提升能力。

  透过屏幕,可看到两地的课堂

  “在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中,师范生主要通过模拟教学或者观摩一线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这对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与建构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师范生缺乏真实教学场景的感知与体验,在模拟教学时容易出现设计理想化、教学预设化、学生悬置化的问题。通过与一线教师结成教学研共同体,在一线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亲自‘走进’真实课堂,有助于师范生回归现实,切实从学生角度开展教学。”尹睿表示,“双师协同课堂”对于师范生而言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如今通过2022年春季学期的应用实践后,打通教学实践“最后一公里”,让师范生不再受时空限制,体验并完成真实课堂的教学。

  江西本地的一线老师,引导师范生给小学生上课

  除此之外,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启买介绍,面向师范生成长,教师发展中心基于智慧课室设置实训空间,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设计的要求,以技术手段支撑师范生呈现信息化教学的新样态,助力该校高素质创新型卓越教师的发展与培养。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孙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