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寿换帅:董事长总裁齐变阵,“湘江突围”疾行军

  时隔一年2个月后,人保寿险总裁终于落定。

  今日,《今日保》获悉人保寿险内部宣布:王文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人保集团副总裁兼人保寿董事长肖建友出任人保寿党委书记。同时,肖建友将不再兼任人保寿险董事长,转任总裁;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将兼任人保寿险董事长。不过,总裁、董事长一职尚需监管核准。

  这距离2021年4月傅安平去职人保寿险总裁,王文成为临时负责人、主持工作已有14个月。

  这是继去年年底人保健康更换主要负责人后,人保系又一保险业务子公司换帅。至此,人保集团三大主要保险业务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健康、人保寿险先后在一年内完成主要负责人更替。

  其中,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分别由人保集团副总裁于泽和肖建友担任执行董事、总裁,董事长将皆为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人保健康由人保财险原分管车险的副总裁邵利铎担任主持工作的副总裁。

  支撑人保未来版图和市值的另一条腿,自诞生之日起就被寄予诸多期待的人保寿险也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任总裁。

  作为“老七家”底蕴最薄者,人保寿险显然没有其余几大寿险巨头的个险基础,先做大再做强的规模效益化思路助其迅速做大规模撑起了人保集团的资产规模、客户数量、现金流等事关大哥颜面、世界500强等硬指标,但如何做厚利润、做出价值,成为集团市值的真正支撑,一直是之近年来的主要考验,亦是其近年磐石计划下的大个险、“湘江突围”下的业务管理模式创新变革的靶点。

  1968年出生学医的肖建友,曾经磐石计划的设计者,如今“湘江突围”的操刀者,身处人身险行业深度转型,尤其是寿险巨头核心数据快速下滑的今天,人保集团又对人保寿险的未来和改革有着怎样的期许?

  1

  -Insurance Today-

  “罗肖配”,人保寿第三代班子更替完成

  罗熹+肖建友,人保寿险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代领导班子核心。

  从此前集团副总裁兼任董事长,改为集团董事长亲自兼任寿险公司董事长;集团副总裁从非执行董事、董事长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裁的转变,皆诉说了人保集团层面当下对寿险改革的重视。

  作为此前董事长肖建友,乃寿险老人,出身寿险一哥——中国人寿,乃国寿保费与人才重镇——江苏基层成长而来:

  历任担任江苏省分公司营销部管理部副经理,个险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江苏省泰州市分公司总经理,并进入江苏省国寿班子;

  2014年,肖建友晋升为江苏国寿总经理,2015年升入国寿股份总公司,2016年底再度晋升为国寿副总裁,依旧是分管国寿最重要的个险板块;

  2019年6月,中医学院毕业且拥有法学学士的肖建友上调人保集团成为副总裁,随后兼任人保寿险董事长。

  从曾经的改革顶层设计者,到如今改革操刀者,伴随人保寿掌舵者的更替和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保寿险班子成员也在这两年完成了较大范围的更替。

  如人保寿险四大执行董事,2020年第四季度为总裁傅安平,副总裁余龙华、石新武、李学军和外方股东日本住友生命保险的大谷昌弘;2022年第一季度,仅剩下大谷昌弘。

  非董事层面的高管团队方面,变化亦较大。副总裁、总精算师、审计责任人等皆发生变化。

  排名第二的副总裁,季荣乃平安系出身,2021年9月方才进入人保寿险,12月获批担任副总裁。这位分管个险的副总裁,此前乃平安人寿宁波分公司一把手,亦是寿险营销基层出身者。早年曾做过平安人寿保费部督导培训室主任、营业区经理、分公司销售经理、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公司综合金融产品部总经理、烟台分公司一把手等职务。

  从最具市场化的平安到体制内的人保,季荣的进入将被视为人保寿险人才市场化的又一个开始。此外,人保集团还从内部调配多个干部补充人保寿险高管班子。

  如人保寿总经理助理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原宇玲亦是2021年3月进入人保寿险,此前为人保财险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乃国内互联网保险较早的一批探路者。

  至于人保寿险审计责任人和总精算师都来自人保集团,兼任子公司班子成员。人保寿审计责任人王亚东,亦是人保集团审计部总经理、审计中心总经理;总精算师乔利剑,乃人保集团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

  从李良温时代先做大的规模效益化思路,到傅安平时期亟待做强的改革困难浮现,再至过去几年寿险固然常有改革举措,奈何大环境今非昔比,行业性低迷下,无疑放大了改革推进之难度。

  尤其是面对大个险等精细化经营的调整,更非朝夕之间。人心、信心与信念无比重要,这皆考验着每一家公司的改革,越大越沉重。战略调整,人事先行。伴随这一波密集的人事调整和市场化人才的引入,人保寿又一盘改革大旗开始了。

  2

  -Insurance Today-

  “湘江突围”,转型面前的生死存亡

  无论如何,这次重磅换帅都必将对人保寿险正在进行中的“湘江突围”转型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让这场光是名字就让人感到沉重的转型注定载入行业的史册。

  作为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湘江突围已经牢牢根植于我国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之中,这不仅是敌人疯狂的围追堵截,以及中央红军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的惨痛伤亡,更是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我国革命在错误路线的带领下,接连遭遇重大挫折与损失中,对于未来及方向的迷茫。

  也正是在湘江突围之后,才有了遵义会议上党的新领导核心的确立,使得红军逐渐走出绝境,使得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

  2021年8月,中国人保围绕人保寿险启动的新一轮转型中,“湘江突围”的命名既表达了人保上下坚定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保寿险目前的现状与压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人保也表示,“湘江突围”转型工程是人保寿险结合自身实际,适应行业转型趋势实施的一次全面、系统性的创新变革。

  可见,摆脱长期以来传统的扩张模式,不断提升业务与经营品质,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便是中国人保对于人保寿险的发展定位。在“湘江突围”转型计划发布之初,时任人保寿险主持工作的王文便表示,

  “公司加大转型力度,调整业务结构,减少中短存续期、趸交业务,加强高价值期交业务,同时,不断加强对代理人队伍的改革,清理了队伍中部分产能较低、能力较弱的代理人。”

  相对其他寿险巨头,人保寿险起步较晚,且对银保渠道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大,这也使得在“老七家”中人保寿险并没有明显的竞争力。在此次湘江突围”中,人保寿险渠道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大个险战略,发挥银保、团险和电网销互补优势。

  只是,在2018年便尝试降低银保比重,转型发力个险之后,随着人保寿险个险月均有效人力的流失,大个险总人力也从巅峰时期的近50万下降到2021年底的19万,个险新单不断失守,对整体的贡献率也进一步让位于银保。2021年,人保寿险的个险新单占新单保费比重为35.77%,而银保新单比重已达到58%。

  同时,从2021年的数据来看,人保寿险的新业务价值和价值率仍然在直线下降,而且尽管在近年来寿险改革的浪潮席卷行业,各家公司价值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但人保寿险始终都与其他几家A股及H股上市寿险险企有所差距。2021年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负增长40.56%,在上市寿险公司下滑幅度最大。

  加上在中国人保今年1至4月的保费收入公告中,人保寿险的期交寿险保费、期交续期保费皆负增长,而趸交保费反而同比增长超过100%。显然,这都意味着人保寿险似乎仍然在老路子上左右横跳,地位和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还有进一步被拉大差距的倾向,甚至正在向平庸滑落。而这必定与中国人保,以及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社会的期望背道而驰

  处在“湘江突围”中的红军战士,无疑是面临着生死存亡之境地。而如今的人保寿险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

  3

  -Insurance Today-

  新核确立,血战破局中的万里长征

  在中国人保之前几次重大的历史节点中,人保寿险都曾以当时的业绩表现做出过自己的贡献,完成了那个时期的任务与使命。并且作为大牌巨头中基础最为薄弱的公司,生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挤出了一片空间,为自己赢得“老七家”的江湖牌面,这不得不说也是种实力的体现。

  当然,在时代、社会与行业的滚滚江水中,曾经屡试不爽,甚至帮助自身走向辉煌的模式与方法不仅不再有用,甚至成为了束缚自己前进的桎梏。而昔日的荣光、转型的阵痛,加上经营上与日剧增的压力,其实不仅是人保寿险面临的窘境,也萦绕在几乎所有寿险企业的身上。

  不过,正如湘江血战之后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人保寿险在关键时期的这次大调整,也有着稳定军心、明确方向的意义。毕竟这个时候,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必定是实现突围的第一步。

  而作为我国保险业当仁不让的老大哥,中国人保旗下的人保财险是绝对的行业霸主,无论财险在强大的协同与联动资源,还是集团化经营在综合金融中丰富而广阔的空间,都将为人保寿险的破局,予以坚实的支持。

  对于人保寿险来说,比起做大规模、扩张保费,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站稳市场、实现追赶的速度、反应与成长性,其实更考验这家公司的能力与优势资源调度:能否凭借上述能力抓住当时的市场窗口期,把自己带到能与巨头险企相提并论的地步,令之可以在如今的寿险版图与行业格局之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定程度上,在如今行业改革再起之时,人保寿险因为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又有着PICC这个金字招牌,或许在大公司中历史负担最小,转型空间也更大,一旦在消除了内部的思想顾忌,找准出击重点,其势头也必定显而易见。

  在“湘江突围”的转型框架中,人保寿险已经明确了两条主线,一个是业务模式创新,一个是管理模式变革。

  业务模式创新是围绕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优化产品供给,重建销售队伍,创新销售模式,明晰渠道策略,构建服务生态,形成服务驱动的营销新模式。

  管理模式变革是推进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建组织架构,加快运营改造,加强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队伍整训,实现公司运作高效、管理规范。

  在今年6月11日,中国经营报刊登的《详解人保寿险“湘江突围”转型工程》一文中,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曾明确表示,

  “人保寿险要打造差异化优势,朝‘三高’(高端人才、高端产品、高端客户)模式转型,并通过社会及企业的保险来拓展自己的高端客户。”

  还是在这篇报道中写到,

  “据悉,人保寿险以‘服务乡村客户为中心’,拓展农村保险市场,持续推进产寿险业务协同发展。”

  这种现状与目标的差距意味着,战略路线确定之后,接下来则必须是长期的坚持。显然,这个血战突围转型过程,不仅是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惨烈的代价,还有着堪比长征般的漫长道路要走。

  后记

  人保寿险的未来,花开大养老?

  联想当前中国保险行业正处在深度调整、精细化运营,和中国式寿险之路的行进,行业进入集体转型和反思:

  我们到底需要走出一条怎样的路径?渠道、产品、客群、运营、服务......大客户主权时代的到来,原有路径已然不通?

  作为一家大型国字号,金融保险央企的重要子公司,人保寿险注定承载着更多的集团和国家寄予。纵览大养老、大健康已成为寿险未来主赛道,第三支柱呼啸而出,多层次保障体系下的健康需求觉醒喷薄汹涌,加之税延、税优政策的出现,既是上层建筑对保险的期许,也符合主流保险演进方向,更是行业一次彻底转型的契机。

  相对而言,大养老方向或许才是之未来主流方向。无论是财险和健康险子公司强劲的健康险业务增长,还是站在集团的角度看自身寿险公司的定位,似乎都注定了这一方向。

  6月1日,人保投控养老产业投资公司在京挂牌,定位为:

  为中国人保集团旗下专业的养老产业投资运营平台,业务领域涵盖养老产业投资、养老运营管理、养老服务等领域,未来计划将建设“三位一体”的养老社区。

  联想2021年初人保集团董事长罗熹对人保在养老第三支柱方面的公开表述:

  第一,积极研发适应各层次养老人群的养老保险品种,利用传统的寿险产品为个人储备养老和寿险准备金,已经达到近3300亿元。

  第二,积极承办长期护理保险,解决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难题。2020年,承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96个,保障人群达到4200万人。目前,在各个省市都在探索这项保险服务。

  第三,积极开展养老产业建设,充分发挥养老长期资金的优势,聚焦长期护理服务商、综合康养服务商等养老产业投资。启动开展“支付有保险、看病有医院、养老有社区”的多层次养老社区建设,探索保险服务养老的新模式。

  第四,积极参与管理养老保险基金。我们现在管理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已经达到了250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倍多。

  事实上,当前第一支柱养老金的入不敷出已是现实,且在未来缺口将是万亿级。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0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如何保障国人老有所养,第三支柱成为多方期待。

  此前,也有媒体公开报道湘江突围的一则重要内容即,人保寿险将融入集团战略蓝图,尽快补齐公司在医疗、医药、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产业布局短板。加强投保联动,加快养老社区、专科医院等战略项目落地,增强对寿险主业支持。

  上述愿景的达成,或许才能更好的彰显“国”字头深度参与国家治理体系之优势,真正走出中国式寿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今日保)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