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产品观察_IP属地,小标签掀起千层浪

「一周产品观察」是一个关于产品热点分析的周末栏目,我们通过观察、体验、拆解不同产品的新功能,试着从用户和产品经理的角度输出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本期是「一周产品观察」的第14期,我们聚焦主流APP公开IP属地这一热点事件。虽然只是显示了一个小小的“属地标签”,一时间网上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这些现象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对用户体验以及平台都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次我们采访了多位社群成员,分享他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一些展望。

PART 1关于IP属地

背景介绍

4月底,微博、、小红书、知乎等互联网平台都宣布显示用户IP属地。平台展示的IP属地为最近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级行政单位,境外展示到国家或地区。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的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对于公开IP属地的初衷,说明新规是为了“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进一步打击仿冒搬运、造谣传谣等行为”;微博称“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真实透明”;小红书则表示此举是“为维护真实互动的社区氛围”。有报导称显示IP属地是针对现实问题酝酿已久的解决方案。去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到:“服务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现账号IP地址属地信息”。而今年以来很多突发事件被广泛讨论,很多不实信息被广泛传播,加快了这一方案落地的进程。图: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提及公开IP属地

一点科普

IP属地和IP地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时IP属地也可能与现实中用户的属地存在偏差。IP是指Internet Protocol,即互联网协议,IP地址就是互联网协议地址,形如159.226.1.1。目前广泛使用的IPV4协议用的是32位数据存储,地址一共有42亿多个,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属于无效地址,实际可用地址大约有30亿个。因此IP地址首先被分配给机构与组织,之后再由机构动态地分配给个人(例如采用使用之后收回等策略)。所以用户显示的IP属地其实是设备连接的上网机构属地。由此可见,仅通过精确到省份的IP属地还是很难定位到个人的。此外,IP属地也可能存在一些“不准确”的情况。例如:情况1:总部位于某地的机构在进行IP分配的时候决定在其他地区也使用总部的IP,那么在其他地区也将显示总部的IP属地。情况2:移动设备可能会在两个信号差不多的基站之间切换连接,而两个基站恰好是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导致IP属地反复变化。情况3:用户委托服务器访问另外一个网站,然后将访问的结果转发给自己,此时在被访问网站看来,IP属地就是服务器的IP属地。以上这些情况都有可能让我们发现显示的IP属地与使用者实际所在地不同。

平台如何公开IP属地

本次产品观察活动进行期间,不同平台的IP属地也在进行微调或逐步上线中。可以发现不同平台的公开方式有着微妙的差别。在采访中也有不少人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平台陆续全面上线或进一步完善IP属地的设置。目前来看,一些公开IP属地的主流平台如下:

开始的时候是在文章结尾以及评论区用户昵称旁边出现。大约在5月19日前后,社群成员发现推文的IP属地已更改为正文开头,而用户昵称旁的设置没有变化。评论区的IP属地展示方式为“来自XX”。另外,有公告说明视频号也将于近日开始显示IP属地。左图:5月17日推文,IP属地显示在文章末尾右图:5月21日推文,IP属地显示在文章开头(可以看到对视频号公开IP属地的相关规定)

微博

微博中在用户个人主页显示IP属地;发文内容上,信息流中的帖子不显示IP属地,点击进入正文才能看到;评论的下方均显示IP属地。评论显示方式为“来自XX”。左图:微博信息流界面未显示IP属地右图:点击进入微博正文,在正文上方显示IP属地此外,微博与不同的一点在于:微博上一些官方账号的主页及其发布的动态中是不显示IP属地的,有报导说明这是因为已经“前台实名”,所以不需要用这种方式辨别真伪;而目前来看对所有账号的推文“一视同仁”,均显示IP属地。左图:央视新闻在微博上不显示IP属地右图:央视新闻在公众平台上发文显示IP属地

小红书

在用户个人主页、发布内容下方以及评论区均显示IP属地。在发布内容及评论区的显示方式均为简单的“省份”。

知乎

社群成员发现目前知乎正在逐步上线IP属地功能,且较早开始在热点话题及热评后显示IP属地。目前PC端个人主页、部分文章末尾以及部分内容的评论区已显示IP属地。显示方式为“IP属地:XX”。左图:未显示IP属地的知乎文章右图:显示IP属地的知乎文章

抖音

在非官方账号的用户主页及所有评论旁显示IP属地,评论区显示方式为“IP:XX”。目前还没有显示IP属地,预测未来将会显示的APP:① B站这样大流量且存在大量自媒体博主的视频平台② 淘宝这种消费场景中的评论区/买家秀可以看出,选择公开IP属地的平台对该规定的响应方式是较为相似的,大部分都选择显示“用户现在在哪里”、“在哪里发布内容”以及“在哪里发表评论”,让用户在平台上的足迹全方位与IP属地绑定。但不同平台的细节设计上也有细微差别,例如显示的形式、位于正文的前后位置,这与平台原有的内容形式以及平台风格等有一定关系。比如,推文通常很长,推送完读率较低,开始的时候把IP放在推送结尾非常不显眼的地方,几乎不会被用户感知到,后来将末尾的IP属地调整至开头,才能让更多人看到。PART 2用户体验“IP属地公开以来,用户有感觉到体验变好吗”@ Smart Zhining用户角度来看,感觉没有影响我的发言意愿,因为我本来不咋发言,但也没觉得环境变好。我是觉得,只公布省份并不让我害怕,但是以后有这种一步步侵犯个人空间的趋势比较可怕。@ Bing感觉确实评论有点变化,就是很多人忽然切身意识到自己在网上没有想象的那么隐蔽。但是猜想对普通大众来讲这种变化是短期的,很快就会恢复。一开始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大家会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言论是可以被溯源的。虽然这种可溯源性一直存在,但是公众之前对此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次的IP属地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在发一些特定言论的时候会开始谨言慎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公众会逐渐习惯IP属地的存在,并且发现其体验和以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于是会恢复常态。完成这一变化过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公众对网络理解变化而产生行为的变化。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于网络的管控力度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公众的网络体验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IP属地对普通大众所谓的“约束性”自然就会消失。@ Martin从用户体验看,我觉得IP属地对我来说是一个挺不错的功能。我可以通过属地背景更好地理解别人的发言。有人在微博和我互动,我之前一直以为我的关注者都是北京高校的人,后来看到有其他地区的关注者向我评论提问,我觉得被离我很遥远的人关注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就也更愿意用更详细地语言“科普”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可能都很熟悉的事情。@ yuqi如果这个属地标签本身带有一些负面印象,其实用户是更不愿意公布的。我在国外的朋友表达过,因为担忧被人带着“有色眼镜”攻击,现在不太看微博也不想发言。“对不同的IP属地展示方式感受如何” @ Moon个人觉得评论区的“IP属地: XX”和“来自XX”有些细微差别,例如这个“来自XX”给人感觉更有人情味,体现了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但可能这样也更像是“贴标签”,有一种发言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地方的感觉;而像知乎这样只写“IP属地”就像在是说:这只是用户当前上网的一个状态属性。@ 饼干每次看到“IP属地XX”就感觉心头一凉,又被提醒了这个新改变。

地域梗 V.S. 地域黑

带着地域标签来看用户发布的内容,一方面可能会因为获得更多信息更好地理解自己看到的内容,同时可以产生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互动;不过也难免让人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在网络上的进一步讨论中或许能消除刻板印象,但也可能会进一步强化,造成网络的分化。@ 可乐看到抖音上最近有“全国各地来上分”的活动,属地成为了一个互动的标签,评论里大家会以属地代称来互相调侃,还挺有意思的。@ yuqi其实在国内的我们,感受到的可能只是省和省之间的区别,大家开一些地域特色的玩笑,觉得无关痛痒,甚至很有意思。但是个人觉得这种给人“贴标签”的功能,其实是在加剧人群之间的分化。更进一步地,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未来社会中我们究竟应该塑造一种“彼此是一样的”价值观,还是“我们不一样”?这种潜移默化中的趋势是值得思考的。只是说目前看来,公布IP属地在这一举措是向着“分化”的方向迈进了。@ Bing如果说互联网亚文化的产生是兴趣分化的结果的话,我觉得IP产生的地域分化估计可能会是一个比较负面的效果。

热点地区

近年来,疫情成为新常态,各种社会问题也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不少地区难免成为话题中的“热点”。将IP属地公开后,人们更容易识别出来自当前敏感地区、热点地区用户的发言,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全貌,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得更多人对网上发声有所顾虑,公开属地信息后人们甚至更容易注意到一些热点地区的发言内容被屏蔽或淹没。“我们是离真相更近还是更远了呢”@ Martin看大家在官方发布的和疫情相关下的评论精选,态度在支持和反对上,在地域上有很大的差异,在上海和不在上海的人,差别很大。我觉得这是有助于我们了解上海疫情的,比如有些大号会得到很多其他地区人莫名其妙的支持,但他们其实不在上海,所谓的支持也不足信。@ yuqi有关部门在尝试公开IP属地的时候,应该是考虑到了公开IP属地会让国内的舆论环境更安全,会让一些与主流声音不太相符的内容在国内社交平台上被消解掉。而从更宏观的角度上看,这样的政策和目前的地缘政治、全球化进程停滞都有关系。PART 3平台逻辑

各路账号,谁在营业

IP属地公开后,出现了很多“新鲜事”:很多“定居国外”的网红其实都住在国内;各地美食账号的属地都在同一地;通过对比IP属地与明星行程发现评论区“翻牌子”的只是工作人员......各种“表象”被揭穿的背后,究竟是一种分工运营的逻辑,还是纯粹的欺骗?@ Xu最近发现针对IP属地不准的情况或者粉丝误解的情况很多博主都开始进行解释。比如很多抖音博主名字叫 xxx在美国 /在印度/在德国,但IP属地显示是在国内,他们就会拍个短视频,再次发一下国外的地标性建筑,调侃说他在国内是花了多少多少钱盖的,但其实确实在国外。也有澄清说是人在海外但是国内团队运营的,例如刘墉应该就是国内运营团队。@ 小舟我感觉这个是运营的分工问题。个人觉得明星在成为一个IP之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自然人了,明星个人已经失去对其各方面进行全面管理的能力,所以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来代理。@ 饼干感觉名人的团队应该基本都会科学上网?虽然会翻车,但是如果想要隐藏IP也是可以做到的,很可能有一些非公开的行程或者工作人员代发的现象。@ MoonIP属地公开让很多看上去“对不上”的运营者都多了一些解释成本,甚至由此让人一时间感觉更有些真假难辨。其实属地和展示内容不符的“代理”模式可能本身没有大问题:一个中心负责发布,其他人分散在各地收集信息;明星没时间自己去互动也可以理解。但用户发现了之后心理上还是会有些不适应的,例如我发现哈尔滨本地宝的推文都是在湖北发布的,多少还是会感觉有点奇怪。类似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大流量账号的“粉丝忠诚度”。

对平台指标的影响

公开IP属地会对用户的发言情况产生影响,在减少不当言论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平台上不同话题下发言的数量及讨论的热度,并反映在平台的指标上。“公开IP属地会对平台指标产生什么影响呢”@ Martin我想可能一少部分讨论敏感话题的人,或者属地对他们有影响的人会受到影响,或许对DAU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推测更多是影响日新增内容发布数,该指标会有下降;互动情况的话,如果是计算互动数/内容发布数这一比值,我觉得每一条发出来的内容互动可能会变多,因为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讨论可能会更多。@ Xu首先,整体指标上,我觉得对DAU会有影响,可能会有部分用户觉得平台侵犯隐私了,或者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IP属地,会流失或者抑制部分日活;另外,外露IP属地对于关注关系会有影响,比如用户会和同乡或者有偏好属地的人社交会更加深入密切;此外公开IP属地对评论区的互动、发言等也会有略微影响,但对一些极端的情况会有收敛。

平台如何尝试“挽回”用户体验

公开IP属地信息可能会让一些用户对这个标签比较介意,是否有一些方式能让用户对公开属地产生一些积极的体验呢,例如探索同城社交等新玩法?@ yuqi如果从更积极的角度想,我觉得平台可以据此增加一些玩法来改善用户体验,一部分程度上抵消负面的感受,例如之前微博强化过同城的信息流,让同城的用户体验到归属感,也避免大家在疫情当中不经意间“互相对比”,怎么我隔离了但你没有?再比如,既然平台让大家看到了彼此的确身处不同的地方,那么不如用一些设计让这种“不一样”变得更有特色,破除偏见,而不是去成为地域黑的手段。比如根据IP属地设计独特的tag或者是小标签颜色和样式。@ Bing关于同城社交,其实还蛮多社交app 有在探索这方面的,不过感觉玩法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目前所有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匹配的社交程序,只要匹配距离够小,某种程度都能视为“同城社交”。按照我的这个定义,像summer, soul 等软件都算拥有“同城社交”属性。在社交中活动中,地理位置其实是相对比较次要的属性,所有的软件都是在地理属性上加上其他的匹配机制,例如兴趣指标之类的。所以本质上同城社交并不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如果某个app能做到的话,那么大概率也和同城社交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Moon个人觉得如果想从损失体验的“源头”来改善,在短期内是很困难的,例如让海外用户在正当发言的时候不用有太多顾虑,让人们也能听到来自当事地点的真实声音,这些可能需要网络大环境一步步改变,所以平台指标短期内受到负面影响是难免的。或许平台只能从其他方面来“挽回”这种体验。我觉得长期来看,这个事件之后用户可能更加在意平台对自己信息的获取及使用,会更加敏感一些,所以平台需要思考如何让用户感知到被获取的信息都被用来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同时又不以一种“冒犯”的方式出现。例如推荐方面,我刚和朋友讨论完某个事情搜索推荐栏就出现相应关键词,我和周围人对此其实都是负面感受更多的。所以个人感觉平台可能需要更多建立一些“边界感”,认识到“过犹不及”,在分析用户行为上有所保留或许反而更好。目前,各大平台正式宣布公开IP属地尚不足一个月,我们已经可以窥见其对用户的体验、基于地域的身份认知、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判别,以及平台管理分析用户的方式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未来是否还有更多平台相继公开IP属地或采取进一步行动?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用户如何更好地在网上发声并更正确理性地认知网上的信息?平台如何在落实舆论管理规定与维护用户体验之间做出更好的平衡?这些问题都留待我们在社群持续观察和思考。

文章参考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参考以下两篇文章:1. 关于IP属地的一点科普https://blog.51cto.com/u_13707997/52976642. 关于显示IP属地的几重担忧,真没必要?f=post2020_dy_recommends本期策划:申馨月 刘旭 黄语琦审核:徐华(指导教师) 以上就是本期产品观察你对公开IP属地有什么新的看法呢?欢迎关注我们,在后台发表你的看法后续会推出更多产品观察和产品精酿系列文章~

五道口产品观察研讨社群目前有100+成员,来自经管、美院、电子、社科等不同院系,70+同学有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等互联网企业产品实习经验,30+同学来自设计、技术、投资、战略等多元背景。研究话题覆盖信息流产品,短视频商业模式,个性化推荐技术等。我们是一个年轻而严肃的研讨社群,希望以产品为支点探索互联网世界的本质。我们在寻找更多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但愿意深入思考互联网世界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