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穿梭巴士”看协同红利

  范荣

  伴随汽笛长鸣,黄骅港货轮进出繁忙。每天,大量海运物资从这里出发,经天津港中转后源源不断运往南方。这条往返于两港之间的货运专线,被形象地称为“海上穿梭巴士”。

  热络的海上快线,成为津冀航运品牌,也是环渤海内支线运输网络不断织密的缩影。回顾以前,河北港口与天津港的关系并没有这么紧密。从地理位置看,环津冀有640多公里海岸线,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唐山港、天津港、黄骅港五大港口。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和产业分布,五大港口分工虽有差异,但普遍以大宗散货、汽车滚装、集装箱等为主,重复建设、内卷严重。再加上航线重合、航路交汇、深水锚地重叠等问题,水路运输的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并未凸显。

  发展出题目,协同作文章。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定位更加明确,各港口也由“对手”变为“伙伴”,迈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步伐。一方面,港口间建立了资本合作关系,对集装箱外贸内支线统筹调度,扭转了无序竞争的局面。另一方面,立足各自优势,对业务重点重新梳理。其中,天津港全力发展集装箱业务,河北“三港四区”坚守大宗散货优势,积极发掘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等新模式。联动发展、统筹布局,港口群的竞争力直线攀升,释放出“1+1>2”的协同效应。

  目前,津冀港口干支联动、无缝衔接、相互支撑的格局初具规模。但对标世界级现代化港口群的宏伟目标,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决定港口竞争力的指标既有区位条件等“硬件”,更有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软件”。于津冀港口群而言,进一步打响品牌、提升效能,还得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比如瞄准船舶“即到即引、即引即靠、即靠即作、即作即开、即开即运”的目标,把区域港口的生产组织、干支衔接、客户查询等功能高度协同起来,进一步提速增效。

  “海上穿梭巴士”开通后,有物流公司给某家电制造业企业算了一笔账:一趟节省两三天的时间成本,企业竞争力提升了一大截。让这一物流体系更高效,协同红利还将惠泽更多市场主体,也必将推动区域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大格局。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