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王柯宇
关于“德寿宫”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不少,关于“德寿宫”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
此刻(5月24日中午),“只此江南·浙里行”迎接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全省晚报融媒体走基层特别行动,已经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南宋博物院(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项目现场。
目前,这里可以看到怎样的画面?南宋皇家宫殿风貌,是否已经初露端倪?
你期待吗?
据上城区城投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实施的是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暨南宋博物院一期(中西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以遗址综合保护及展示为主。
总体建筑布局延续了德寿宫“南宫北苑”的格局,主要通过中区保护厅棚、西区保护厅棚两组主要建筑,来标识展示德寿宫两宫并列的特征。
“目前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7月份项目将完成验收,8月份进行布展调试,9月份向观众开放。”这位负责人说。
按照目前的考古发现,德寿宫东到上城区直吉祥巷,西至中河中路,南抵望江路,北及梅花碑一带,大概有17万平方米。
在历史上,中、西区的宫殿建筑群曾是德寿宫南部宫殿区价值最高、最具代表性、最具可看性的建筑。
此次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涉及中、西区,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
杭州上城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春宇说,为了更好地追求“原汁原味”,前期他们参考了大量文献历史资料。“原汁原味并不是一模一样,有关德寿宫记载的宋代文献是基础和核心,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宋画。在这些基础之上,建筑的比例面积也是符合现代审美的。”
中区大殿效果图
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构件细节,都有史可据,尽可能地再现南宋风韵。
眼下,南宋博物院(暨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室内装修展陈、室外市政景观施工等工作。
会有哪些与南宋相关的“好物”与大家见面?
“目前展陈物品还没有进场,不过已经基本到位了。除了考古发掘出的瓷器残片,也会有瓦片、茶器等生活化物件,届时这里会集中展陈三四百件南宋时期的文物。”姚春宇说。
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暨南宋博物院是上城区高水平打造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的核心工程之一,也是杭州首个规模性展示南宋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时代宋韵IP的标识性建筑地标,项目将聚焦数字化展示和博物馆展陈两大重点,并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宋韵“流动”起来。
在探访德寿宫的过程中,第一眼的震撼,来自于刚进门的那一刻。
气势恢宏的主殿外观,已经基本完工,视线所及的这一眼,就可以一下子把你拉入到历史的氛围感中。
姚春宇说,其实,真正的震撼还在后头。
“进入主殿后,大家还可以看到地下真实的遗址,带给大家的震撼会更不一样。可以说,进入德寿宫参观,是‘震撼’感不断被刷新的过程。”
德寿宫的建造,为了追求“原汁原味”,一草一木,都精益求精。
要如何还原?有些是参考文献资料,有些从宋画当中去找,还有的,就是根据原物的残片进行复原。
姚春宇说,整个过程,“痛并快乐着”。
比如一块瓦。
“根据考古发现,有一些带有滴水纹路的残片,我们不光要把它的‘形’模仿出来,更要把它的功能尽可能还原出来。包括用在宫殿上的瓦头花纹,也都必须要符合宋代的味道。”
一片瓦的复原,都多不容易?
首先要有设计稿,再根据定稿,进行泥胚制样。包括弯度、曲度,长短,都要不断打磨。最后固化下来以后,再进行重新开模。
“没有什么物件是现成的,都要进行定制加工。从定稿到加工样品出来,起码三个月时间,这已经算很快了,是建立在有原物可考的前提下。”姚春宇说。
如果没有原物怎么办?
“纯粹从宋画上去模仿,但是画上的比例关系,线条走线,都是和实际施工图有很大差别的。看是一回事,要变成实物,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