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的故事这么多,福州人都该看看!

福州非遗探秘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福州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6项。它们就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告诉我们福州人的血脉里曾经流淌着怎样的激情与梦想。它们因福州而生,又成就着今日的福州。

本报今起联合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福州市群众艺术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辟“福州非遗探秘”栏目,采用主题系列形式,点面结合,立体呈现那一直影响至今的福州过去的生活。春节即将来临,吃是主题之一,首期先从舌尖上的百年福州开始吧。

佛跳墙是怎么来的?

用料高大上的正宗佛跳墙

春节就要到了,许多福州人的年夜饭上少不了一道大菜——佛跳墙。传统闽菜经典“佛跳墙”由一代闽菜大师郑春发所创,成形于19世纪70年代。

由民俗专家方炳桂等走访聚春园老厨师并整理史料而编写的《百年聚春园》记载,光绪二年(1876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按察使周莲时,由其绍兴籍内眷制作了一道“福寿全”,将鸡肉、鸭肉、猪肉和几种海鲜一并盛于绍兴酒坛内煨制而成。周莲赞赏不已,后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在用料上加以改进,以萝卜衬底,投以母鸡、番鸭、猪蹄、猪肚、羊肘、上排,覆以鱼翅、鲍鱼、海参、鱼唇、干贝、墨鱼以及蹄筋、鸽蛋、鸡胗、香菇、冬笋等,配以绍兴酒、桂皮、茴香、老姜、八角等香料,再以荷叶封于酒坛中用炭火煨制,创出了这道“高大上”的坛煨菜肴。

正宗佛跳墙食材是山珍海味的荟萃

1884年郑春发入股位于东街口的三友斋菜馆后推出了这道菜肴,大受欢迎。有文人墨客席上闻其开坛时四溢之荤香,脱口吟出“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佳句,而“福寿全”与“佛跳墙”在福州方言中颇为相近,该菜从此得名“佛跳墙”。

1904年郑春发接手三友斋,次年更名“聚春园”。如今,聚春园已是我省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历史名店,获评“中华老字号”,2002年聚春园烹制的佛跳墙获全国优质产品“金鼎奖”。

佛跳墙有几种类型?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罗世伟在检视佛跳墙菜品质量。

今年66岁的罗世伟是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第七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从初上手到做出一道比较满意的佛跳墙,用了五六年。

为稳定佛跳墙的品质,罗世伟在担任聚春园总厨师长期间采用专门厨师团队制作,对佛跳墙实行用料标准量化与制度化。

入坛前,杨伟华将佛跳墙食材加入花雕煸炒

今年43岁的杨伟华是佛跳墙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按照现代人饮食养生的需要,在保持佛跳墙风味的前提下,推出了平民化的坛烧八味、素食材为主的罗汉佛跳墙,以及仅在聚春园餐饮部销售的半成品佛跳墙。

佛跳墙讲究什么?

100多年间,佛跳墙这道闽菜佳肴由聚春园向外传播,不仅省内的许多酒家有此菜,连浙江、广东、北京、台湾等地都有,甚至国宾馆的大厨们也常做“中国佛跳墙”这道菜。

佛跳墙制作技艺展示厅也是佛跳墙煨制的场所

2006年5月,罗世伟在聚春园与来自台湾日月潭酒店的大厨交流佛跳墙的制作。

杨伟华说,佛跳墙对食材要求高,土鸡土鸭是由指定的农场放养的,海鲜干货是从广东选购的,花菇、冬笋是本地产的,调香用的是从绍兴定制的三年花雕。只有使用高品质的食材,才能保证菜品的口感和风味。而且创始人郑春发当年游历粤浙,所以烹饪手法上也吸收了粤菜、江浙菜的特点。

佛跳墙风味独特,与坛煨的烹饪方式有很大关系。煨制佛跳墙的陶坛是在长乐定制的,坛中的盐分在煨汤时会有少量渗出。坛的形状肚大口小,可以有效保留菜肴中的水分。高档的佛跳墙还得用炭火来煨制,经过从旺火到文火再到残火的不同温度,煨出的风味方为上乘。

福州百年味道

人要能吃到一块儿,那差不多可以说是有“共同语言”了。福州非遗名录项目里的食物,产生都算蛮奇特的,但真正离奇的还得说是竟然流传下来了,这得靠着多少代多少人的捧场,好这一口,才能将它们支撑着传到了今天,传到了今人的味蕾。这些食物意味着福州人的共同语言,传递着那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情与特色。

佛跳墙、永和鱼丸、鼎鼎肉松、同利肉燕、苏苏酱鸭、木金肉丸、元宵(耳聋伯)、黄米糕、闽清粉干、闽清线面等,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共性。

没有菜蔬类,食物制作偏向精深加工,大多比较耐保存。而且差不多都是百年历史,除了永和鱼丸、闽清粉干等,基本都创制于清朝的后期。

创制有着美丽的传奇。佛跳墙的名字源自一句诗:“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鼎鼎肉松源于一次“将错就错”,创始人林鼎鼎把肉烧过头了,太烂了,所以干脆把汤烧干,变成肉绒。永和鱼丸是刘二弟(大名刘必松)在台湾永和学来,再引进福州,过程励志且传奇。

与三坊七巷的渊源关系。鼎鼎肉松发家于光禄坊。永和鱼丸的创始人刘二弟是三坊七巷人氏。同利肉燕老铺位于南后街。姚木金家住在澳门路营房里口。佛跳墙创始人郑春发也住过安民巷。

很多都经历过走街串巷的摊贩阶段,有民间基础。鼎鼎肉松、永和鱼丸、苏苏酱鸭、木金肉丸、耳聋伯元宵等都经历过。

很多都出自官宦私房菜。佛跳墙来自按察使周莲家,鼎鼎肉松来自福州盐运使刘步溪家,肉燕的诞生与福建浦城县一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分不开。

有着“隐”的哲学之境,或隐于味,或隐于形。佛跳墙食材虽多但味不杂乱,秘诀之一就是将禽类、猪蹄等味道藏于汤中。同利肉燕就更为典型了,所谓“肉包肉”,不说明很难相信燕皮是用猪肉捶打而成的。木金肉丸外皮的制作也是如此,里面包含了白芋头、菇粉、红糖等。鼎鼎肉松则完全改变了肉的质地、形状,是肉制品加工的一种创造。

传承至今,发展势头还算不错,这与传承人的不懈坚持和产品本身的魅力、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是分不开的。只有苏苏酱鸭比较可惜,第三代传人刘依富终身未娶、没有后代,随着老人去世,这一技艺再也无法传承下去了。佛跳墙在接班人问题上也曾出现断档危险,创始人郑春发独子不幸过世,但他在痛定思痛之余培养了很多高徒,使得制作技艺传了下去。

以三坊七巷为中心的昔日福州、以朱门大户为引领的饮食文化非常繁荣,佛跳墙、肉松、肉燕等当初都是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落脚的地方多了,生存的环境广了,燕子才能活得好、飞得远吧。

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阳 万小英

新媒体编辑  陈心斐

福州晚报新媒体部出品,转载请注明!

福州日报社矩阵

昵称号昵称号福州晚报fuzhouwb福州日报HAPPY团fzrbhappy福州日报fuzhouribao福州日报教育新时空fzrbjiaoyu福州晚报东街口dongjiekou-FZWB福晚招考通fzwbzkt福州新闻网fzxww爱晚团fzwba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