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封开特色文旅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与会专家学者热议“广府文化与全域旅游”新关系

封川古城。 通讯员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9月12日至13日举行的第五届广府文化论坛吸引了来自广东广西的众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参会人员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就 “广府文化与全域旅游”的新关系展开了思想火花的激烈交流和灵魂碰撞。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封开要进一步把握好广府文化脉搏、挖掘好南粤古驿道(封开段)·潇贺古道文化底蕴,塑造好广府文化品牌文化形象,为展现广府文化创造一个全新舞台。封开县借助论坛之力,开辟文旅新干线,通过串联和挖掘散落在古驿道沿线的文化和景观资源,创新“古驿道+旅游”“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等多种发展模式,构筑“古驿道经济带”“古驿道文化带”,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广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省政府特聘参事、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元林教授从潇贺古道对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封开县作为广府文化发源地的现代发展优势和方向。

  王元林认为,秦汉时期南岭的灵渠以及潇贺古道等多条水陆道路的开辟和整治,沟通了岭南甚至域外与内地的联系,为维护大一统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起到了桥梁作用,也为维护岭南边疆的安定起到了保障作用。其交通在促进岭南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促使南岭南北的商品往来,“中国商贾者多取富焉”,而且使“南海诸国”商品流通到北方。南岭交通当然也促进了岭南手工工具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大推动了岭南社会的进步。同时,北方先进的文化随着官员在地方上的推行政令,社会风气渐趋改变,岭南文化发达的苍梧等也出现了经文学家。秦汉南岭交通的开辟与发展,奠定了其后各代岭南与北方交通的基础,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潇贺古道作为南岭通道中的重要的一条道路,其作用与地位不可低估。

  暨南大学汉语言方言研究中心的侯兴泉教授则从古粤言的发展演变角度深入分析探讨了水陆交通、南北交流、民族融合对于地方语言的影响,为潇贺古道上的人文风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研究院专家张河清教授指出,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2016年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先后发布《南粤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等多个文件,逐步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行动计划”。以“潇贺古道”为研究对象,探讨潇贺古道空间生产实践与地方营造问题,对推动包括潇贺古道在内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促进岭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封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潇贺古道活化利用工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资助、节事活动和赛事活动的举办等多种治理方式推动“古道焕新”,取得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成绩。但值得注意的是,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是一个动态且长久的过程,在文旅融合政策的大势背景下,在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如何让古驿道真正发挥廊道作用、如何结合不同地区古驿道的文化特色,实现各具特色的地方营造、如何将政府治理与古驿道共同体构建相结合,唤醒村民角色意识和建设意识等都是要进行深入思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广东省方志办巡视员、《岭南文史》主编侯月祥指出,封开的潇贺古道,包含了水陆古道,是广东最具特色的古道。它具有中国传统的古代驿道制度文化,对沟通中央政权与岭南、海外的联系,传播中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统一寰宇”的“中华大一统思想”;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文化、军事文化、商贸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亲善文化;也具有深厚的岭南文化、珠江文化和西江文化特色;促进了地区间的合作,为岭南地区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做好潇贺古道文化资源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增强文化自信,加速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封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新疆纪委监委驻党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德润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从“岭南首府,两广源流”“潇贺古道,沟通南北”“广信贺水,兵家必争”三个方面,全景式地介绍了潇贺古道的前世,进一步探讨了贺江古驿道的重大意义和文化内涵。

  肇庆名城与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肇庆学院教师刘晓生指出,封开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既要服从肇庆全市的大局统筹,又要因地制宜调整完善自身的“创新创建模式”。在自然生态及乡村旅游方面,封开已取得一些成果,如“封开贺江奇景生态游”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东畔村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等。但在历史人文方面,封开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是千年广信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封开应当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重塑岭南文化新高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