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访千年临海古城:人们在风和日丽下开启新生

初秋的浙江临海古城,风和日丽。人们着各色短衫,三两结对漫步在洒扫一新的街头,眉宇津津,谈笑风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似乎和往常一样,天气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细者,将目光投向墙上深

朝天门下,工作人员向人们指出当时洪水到达的最高线位周悦磊摄

初秋的浙江临海古城,风和日丽。人们着各色短衫,三两结对漫步在洒扫一新的街头,眉宇津津,谈笑风生。  

小巷一角,书籍在阳光下铺晒周悦磊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似乎和往常一样,天气晴朗,人群奔忙。

但也有眼尖心细者,将目光投向墙上深沁的水渍、书店前铺晒的书本、和小巷中亟待清理的废物,它们佐证了150多个小时前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的事纪——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千年“台州府城”陷落为平均水深近2米的东方“威尼斯”。  

灾后临海大道恢复正常周悦磊摄

朝天门大门被洪水冲刷得只剩一扇周悦磊摄

在过去,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观光。而临海市防汛防旱指挥部13日的一份汇报显示,台风劲吹之时,城内惟余292艘冲锋舟在水面上往来疾驰,挽起15470名受灾群众的生命。  

瓮城一角,砖石碎落周悦磊摄

远眺瓮城碎落的一角周悦磊摄

风主宰着水的命运,但12997名救援者用连续四天四夜的艰苦奋战例证:在临海古城,人的命运没有被风雨主宰。

如今,救援者们剪水行舟的身影随洪水退去——在完成“水进人退”向“人进水退”转换的力挽狂澜后,他们酣酣沉睡。

和救援者一道坚守的,还有城池外围的5公里长台州府城墙。

1600多年来,御敌和抗洪是这些沧古砖石对一方百姓所肩负的使命。时隔36年,台州府城墙因超强台风“利奇马”再次落闸封城。

朝天门,离灵江上游最近的一座城门。如遇洪水,这里便是前哨。城墙根下迎春坊的居民回忆,老城门抗住了1962年的大洪水和2004年的14级台风“云娜”,却在“利奇马”的汹汹来势下,失守了。  

因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老城墙上斑驳出各时期涂盖的壳层周悦磊摄

紫阳老街街头,旌旗招摇周悦磊摄

“当时城墙外的水漫过了城门上的匾额,半扇城门也被洪水冲破。”临海市文物保护所所长彭连生回忆,10日晚,城墙在洪水浸泡中出现内渗,3厘米左右直径的水柱从砖石缝隙中冲出。洪水退去后,11日晚11时30分,瓮城一处长12米,高3.5米的半弧型墙体碎落。

现场一位青年扼腕,这些晋朝的砖块熬过了千年,在这次灾难中,护住临海一方百姓后,坍塌成一地文明的悲伤。

“如果没有城墙,不要说经济损失,人身安全都很难保障。”西门街的周女士家中电器受损严重,但谈起老城墙,她的眼中泛着泪花。作为“临海守护者”,台州府城墙又一次重申了其存在的不朽意义。  

一队婚车从城门下疾驰而过徐继宏摄

走在古城街头,老街坊们的子女陆续运来了新被褥,人们捯饬完家务,开始一齐清理街面。行至西门街281号门前,一枚燕窝下方,四季海棠、牵牛花等各色花卉迎着阳光绚丽绽放。

“你看这花多好看,我看着它们,自己心情也会变好,因为花朵代表着生命和希望。”池女士笑着说,在洪水退去后,自己第一时间将抢救上楼的花摆在了门口,成了街上一处鲜艳明目的风景。

而在朝天门不远处的“临海第一古街”紫阳街,也正历经涅槃重生。

“这次受灾虽然严重,但是这么大的风浪都挺过来了,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店里就能重整旗鼓,开始营业。”65岁的蔡雪贞是百年老店永利秤店的第五代传人,忙着整理店面的她神情坚毅,信心满满。

街的另一头,杭州疾控中心的应急队员们正进行街面消毒。“穿着长袖长裤热得慌,当地老百姓给我们买来了冰棍,真是谢谢他们。”这是消毒员陈杰(化名)来到临海的第四天,当地居民在灾后自救时表现出的团结、热情、友好,让他们感动异常。

在临海大道,出租车开始正常运营;在四季年华购物中心,存量不多的积水正被水泵榨尽;在洪水中唯一未被淹没的小区湖畔尚城,居民们忙着将地下车库口的被子、米袋撤除……四溢的洪水让临海人抱成一团,千年古城正萌发出一种强大的自愈力。

“‘利奇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海遭受的最大洪水,城区淹没面积达到80%。但看到我们救援队伍在灾前紧急预防,灾中及时抢救,市民们在灾后积极自救,不需多时,古城就能恢复如初。”临海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王荣杰如是说道。

他介绍,下一步,临海市将针对1处国保、10处省保、50多处市保单位进行专业修复。以破损的瓮城为例,对于掉落的砖块,修复人员将用牡蛎壳灰烬混合糯米浆、泥土制成“古法水泥”,进行重砌。

采访结束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飘进了千年古城中。一队崭新的婚车驶过龙隺頁(hú)门,车身的彩带和街边的红旗一道,在风雨中飘舞。新人们一路疾驰,奔向新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