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电视主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北京卫视的“时间小妮”、湖南卫视的“小漾”,到新华社的“小诤”“新小微”家族,再到央视的“小小撒”“康晓辉”、央视频的“央小天”“AI王冠”,以及越来越多的网络虚拟主播的出现,给观众带来更多科技感和新鲜感的同时,不禁让人感叹虚拟电视主播时代即将来临。
“AI王冠”堪比真人
去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要加快推进制播体系技术升级,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内容选题、素材集成、编辑制作、内容审核、媒资管理、字幕制作等环节的应用,促进制播流程智能化,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正是这一政策的推出,催生了各大平台虚拟主持人的产生。
资料显示,世界上第一位虚拟主持人——英国的阿娜诺娃于2001年诞生。国内早在2001年的央视节目中就出现过一名名为“伊妹儿”的电脑虚拟电视主持人。今年“两会”期间,通过央视频亮相的拥有超自然语音、超自然表情的超仿真主播“AI王冠”,代表了目前国内虚拟电视主播的最高水准。在3月6日播出的《“冠”察两会》节目中,“AI王冠”作为主持人与其原型、财经评论员王冠同框。节目中,“AI王冠”不仅表达清晰、手势自如,与财经评论员王冠的配合亦十分默契,丝毫不比专业主持人逊色。
各平台推出虚拟主播
目前,各家平台推出的虚拟主播,除了因技术更新带来的功能上的变化外,也都具有鲜明的平台自身特色。这些虚拟主持人之所以能够有不逊于甚至超越真人主持人的精彩表现,是因为虚拟主播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进行自我学习,能更立体地还原真实主持人。
比如亮相央视网络春晚的虚拟电视主播“小小撒”,根据主持人撒贝宁的形象设计,现场精彩台词脱口而出、表现亮眼。此前,央视新闻频道的特别报道《直播长江》中,虚拟主持人“康晓辉”与记者进行对话互动、表演绕口令,声音和形象都栩栩如生。央视电影频道《光影周刊》中,虚拟主播“小龙”呆萌的样子也给观众留下美好印象。新华社推出的AI合成主播“新小微”“新小浩”“新小萌”,可以随时切换各种场景,一秒换装,为大家带来别具一格又生动有趣的资讯播报体验,满足了大众对新闻播报的高标准要求。
此外,北京卫视的虚拟主播“时间小妮”,把北京卫视当家主持人春妮的形象进行数字化开发,侧重于用户服务功能,以人工智能和情景对话的形式为用户奉上贴心服务。湖南卫视从“快乐中国”到“青春中国”的口号升级更新之后,推出数字主持人“小漾”,大数据赋予她青春活泼、元气满满的形象。
虚拟主播提高播报效率
虚拟电视主播具有效率高、零出错、全天候在线等优点,极大提高了新闻播报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特别是像“北京小妮”“AI王冠”这类人格化虚拟主播的问世,体现了平台在功能之外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视。再加上网络直播带货中越来越多虚拟主播的出现,“虚拟主播”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过,如果就此断言“虚拟主播将替代真人”恐怕还为时过早。从技术层面看,尽管虚拟主播已经做到了“超仿真”,但依然存在互动性相对差的问题。比起真正的主播,虚拟主播还无法百分百做到和观众进行实时互动、无缝对接回答观众问题。从情感层面来说,人类作为“群居动物”,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无论虚拟主播的知识多么渊博,也不可能替代董卿在《朗读者》中与嘉宾心灵碰撞时,带给观众的那份感动。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