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地散发疫情阻挡了不少人归乡的脚步,于是“代客祭扫”业务火了起来。
“清明节代扫墓,会哭、会叫、会闹,在线预约”“XX地区,代扫墓、献花、买祭品、上香”……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有很多代祭祀的帖子,普遍以自己所在城市及周边作为服务范围,定价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但与此同时,收费无标准漫天要价、拍摄虚假视频等欺诈行为,也被消费者频频诟病。
“代客祭扫”早已有之,自从出现之日起就伴随着不小的争议,反对者认为这一服务偏于商业化,缺乏真情实感,把原本充满哀思的祭奠演变成一场金钱的交易,违背了清明节表达哀思的初衷。然而近年来,受到时间、空间以及疫情的三重阻隔,越来越多在异地打拼的人难有机会回乡扫墓。而一度遇冷的“代客祭扫”业务恰恰满足了这部分群体的现实需求,也渐渐被更多人接受。
清明节祭扫的核心是对先人的追思和缅怀,是对往事、精神家园的思念,这样的情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珍视。实际上,不管是本人现场祭扫,还是请人代祭,抑或是网上“云祭扫”,都只是外在形式,不变的是情感内核。只要心诚,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从这个角度讲,难以返乡的人选择“代客祭扫”服务,也是一份真情、一份孝心的表达方式,同样体现了对亲情庚续、对传统的尊重。
当然,面对有着广泛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的监管必须跟上。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履行职责,引导、规范“代客祭扫”健康发展,治理行业乱象,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清明应有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