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力保南宁轨道交通地下安全的“雷达神探”

  今天22:15广西卫视《广西工匠》

  弘扬工匠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

  在南宁市老城区,上世纪60、70年代兴建的防空洞,因为年代久远,位置、尺寸等参数未知,这给南宁市旧城改造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翁敦贤带领团队,正在为解决南宁城市改造中遇到的这一问题,研究工作对策。

  这是一种被称为“高新物探手段”的技术,是当前国内外最有效、最直接的探测手段。翁敦贤带领创新工作室团队利用这套技术,正在研究一种能够精准探明地下老旧防空洞位置、尺寸及走向的综合探测方法和工艺参数,从而为城市旧改项目的基础施工、主体结构安全,提供准备的数据支撑。

  城市地下洞室、管线及轨道交通隧道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容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空洞、软弱松散岩土层等问题,这些“城市地下地质灾害”隐患如何发现,这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

  翁敦贤,广西二七二地质队正高级工程师,他同时还是广西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专家、广西地质环境专业专家。他的工作,就是为各项工程构建稳妥的“持力层”。

  多年来,翁敦贤共主持完成了岩土工程、地质环境专业各类工程1000多项。其中既有解决当地地质困难的重大工程,也有城市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多个大型水运、公路交通、市政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服务工作,以及20多项国家与自治区级重点民生工程。

  翁敦贤和团队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成功破解了一个个工程“难点”,夯实各项工程的“持力层”。南宁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每一条轨道线上都有他和团队的身影,并且开创了一些列国内首创的轨道交通相关探测技术,及时发现了因为南宁独特的地质条件,给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重大安全隐患。

  地质条件不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南宁市区主要地处邕江两岸河流冲积阶地上,而南宁轨道交通工程穿越的地层,在地铁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盾构法施工时,极易导致地铁隧道围岩失稳、工程结构变形渗漏、破损等安全隐患,因此,尤其需要一双“火眼金睛”,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翁敦贤和团队开始找到了“因地制宜”的办法,成功确保南宁轨道交通工程不出现重大隐患。

  复杂的地质条件,对翁敦贤的团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2015年他作为总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南宁市轨道交通富水圆砾层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效果雷达探测技术最优化研究”科研项目,成功采用地质雷达技术无损检测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效果,具有国内首创意义,2016至2019年,这一科研成果应用到南宁市地铁2、3、4、5号线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效果的探测,有效保障南宁地铁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

  这项技术目前还用于地质雷达仪器性能的检验、标定,和作为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探测技术能力比对考核基地,为地质雷达仪器设备技术升级提供试验场所,为广西轨道交通隧道检测行业培养更多出色人才。

  翁敦贤还主要参与起草了广西5部相关施工检测技术的规范标准;他所负责的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以及众多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奖。翁敦贤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带领团队研究解决各类工程项目的技术难点,以创新开拓单位发展的新路子,在建设壮美广西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2020年,翁敦贤获得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称号。在24年的执业生涯中,翁敦贤不断潜心钻研专业技术,追求卓越,他还在单位内组建了“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作为工作室的“领衔人”,翁敦贤带领团队开展了40多项课题研究,创造产值超千万元,培养一系列高级人才。翁敦贤把智慧和汗水铸成了“金刚钻”,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健全和完善技术体系,把一个个工程“难点”变成工程“亮点”,用精湛的技术展现了广西地质勘探人的实干风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