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百尧
前几天,天气晴好,笔者与友人一起前往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越城区坡塘云松村。走进村里,发现曾经斑驳的院墙如今焕然一新,整个村子显得古朴而又清新。笔者伫立于村中一块“功德碑”前,但见上面刻着为村子建设自愿筹款的名单。笔者正欲计算总额,旁边一位村民走过来告诉笔者:一共160万元。
笔者从这位村民口中获悉,云松村130户人家,每户人家都有捐款。有好多人家,子女已在城里买房居住,但他们仍送来大笔钱款。除了捐款,有不少村民还因地制宜,为打造“网红村”添砖加瓦:
70岁的周阿香和老伴,腾出3间闲置的空房做民宿,房间的陈设和布置保留着原本的味道;
52岁的徐加水开起餐馆,具有农家特色和时令菜品的“固定菜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尝鲜;
村民陈建国和陈剑龙从网上买来茅草罗马伞,将一间老房改建成咖啡馆,以免租费的方式邀请大学生来经营……
村班子领导有方是一个方面,更难能可贵的是村民们心很齐,都有参与意识。这位村民还告诉笔者。听了村民的话,笔者突然想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
的确,振兴乡村,最受益的是村民自己。村民应该是振兴乡村的主体,只有大家俯身“拾柴”,乡村振兴的“火焰”才会越来越高。
坡塘云松村虽然地处近郊,但村里的“脏乱差”也曾让人头疼不已,特别是“不和谐建筑物”村中随处可见,动不动村民就“哭爹喊娘”。然而,当村里打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旗帜后,村民们可高兴了。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乡村振兴,最能尝到甜头的我们村民。因此,村里还在规划建设之时,广大村民就自觉参与进来,一批不和谐建筑物首先为五星3A景区村庄建设让道,一家家民宿,一个个农家乐如雨后春笋……不到一年时间,原本破旧不堪的村子里变得清静美丽,一座座秀美的庭院绿树掩映,一条条硬化的小道错落有致,一块块嫩绿的茶园绵延山间……现在,坡塘云松村已被列入绍兴市“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单位。
从“云松”看乡村振兴,我们不看别的,仅看“云松”“130户人家筹款160万元”这件事,大家就能深刻领悟到,乡村要振兴,更需要村民自己“拾柴”,如果村民们只知道“等、靠、要”,或者是“干部热,村民冷”,那么,乡村振兴的“火焰”不仅难以点燃,而且其火焰也不会窜得很高,火光也不会十分明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