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资料图。大海子湿地成了黑颈鹤等鸟类过冬的乐土。图据视觉中国
红星新闻记者 刘木木 实习生 彭叶红
编辑 张寻
3月11日,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为一只经过救助并康复的黑颈鹤戴上卫星追踪器。3月29日,这只黑颈鹤离开了位于保护区的大海子湿地,目前抵达四川甘洛县一带休整。
据了解,黑颈鹤被称为“鸟类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目前黑颈鹤的数量,在我国已超1万只。
↑科研人员给一只黑颈鹤安装卫星跟踪器(编号T128)后放飞。图据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
管护局工作人员李世俊告诉红新闻,这只黑颈鹤将迁飞至四川若尔盖繁殖地,追踪器收集到的数据,可帮助科研人员分析黑颈鹤迁徙路线、活动规律和越冬地、繁殖地情况,推动“鸟类熊猫”的科学研究和保护。
已给两只鹤装追踪器,大部队已北迁若尔盖
黑颈鹤是世界上15种鹤中唯一终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鹤类。据最新调查统计,目前全世界黑颈鹤的种群数量有约17000只,95%以上分布在中国,经多年保护,黑颈鹤的濒危等级从“易危”降为“近危”,我国对黑颈鹤的保护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
位于昭通市内的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山包保护区”)成立于1990年,2003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9200公顷,据2021-2022年度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大山包湿地越冬栖息的黑颈鹤数量达到1978只,是保护区建立初期的6倍,黑颈鹤固定栖息地面积增加689公顷。
自3月中旬以来,在昭通境内越冬的黑颈鹤开始陆续北迁返回若尔盖繁殖地,大山包保护区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3月19日共监测到黑颈鹤数量833只,3月20日共监测到黑颈鹤数量700只,这标志着在大山包越冬的近两千只“高原精灵”黑颈鹤大部队,已北迁飞往若尔盖繁殖地。
↑科研人员对黑颈鹤进行测量。图据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
为准确掌握它们的迁徙路线,2021年12月13日,昭通大山包管护局科研人员在大海子管护站,对获得救助并已康复的一只黑颈鹤进行了体长、尾长、翅长、体重等基本生物学特征的测量,在其背部安装卫星追踪器(编号T132)后放飞;2022年3月11日,科研人员再次对获得救助并已康复的另一只黑颈鹤体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测量,在其背部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编号T128)后放飞。
科研人员监测发现,安装了卫星追踪器(T128)的这只黑颈鹤,已于3月29日11时左右离开了大山包大海子湿地,开始返回繁殖地,它飞行了200多公里,于下午6时左右到了四川甘洛县附近。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这只黑颈鹤仍在甘洛县一带休整。
追踪器可记录飞行数据,为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李世俊告诉红星新闻,此次放飞,是管护局科研人员首次独立自主开展对黑颈鹤卫星追踪监测,“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看到数据,以前是其他研究所在做,这次是我们自己做。”
此次安装的卫星追踪器可以防水,能源为太阳能充电,可持续工作1年至2年。据李世俊介绍,追踪器重量较轻,“体积像火柴盒一样大小,我们系在黑颈鹤的背上,不是很紧,有充足的伸展空间。”因此,追踪器对黑颈鹤的飞行及正常生活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即便风吹日晒,追踪器也不会自动掉落。
↑科研人员给一只黑颈鹤安装卫星跟踪器(编号T128)。图据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
据了解,该追踪器可以记录经度、纬度,以及黑颈鹤飞行的高度、速度等数据,可进一步获得黑颈鹤迁徙路线、活动规律,以及越冬地和繁殖地等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将为黑颈鹤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安装追踪器有一定要求,首先必须是针对保护区内救助的黑颈鹤,救助之后达到放飞要求,才会安装追踪器,不能单独去捕捉健康的黑颈鹤进行追踪器安装。”李世俊说。救助后达到放飞条件的黑颈鹤不多,目前救助站还养着两只受伤的黑颈鹤。
红星新闻从大山包保护区了解到,黑颈鹤在放飞后可能存在再度受伤、失踪等情况,如在大山包保护区范围内失踪,工作人员可根据信号消失点去寻找查看,如在其他保护区失踪,工作人员将与该保护区联络,可如果在其他区域失踪,目前尚无解决之道。
“下一步,到2022年冬季,我们会尝试放飞其他的物种,像斑头雁、绿头鸭如果达到我们救助放飞的条件,我们也会把卫星追踪器装上,了解这些鸟类的迁徙路线。”李世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