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喝碱性水”“喝碱性水可以治疗疾病”……近日,云南昆明一家水企因宣称碱性水有治疗功效而引发关注。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对涉事产品进行下架,若存违法事实,将坚决依法查处。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调节机制是十分敏锐的,不管喝什么水或吃什么食物,只要健康无毒,都很难改变身体的酸碱平衡状态,更遑论治病、防病。相反,如果长期饮用碱性水,还可能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甚至消化不良。在医学上,碱性水能“治病”并没有学理依据,不过是个别商家的营销噱头而已。
此前,某些碱性水可以祛病强身的骗局已经被多次曝光。针对饮用水包装宣传乱象,有关部门在2013年颁布《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明确提出涉水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中不得标注“酸性水”“碱性水”“活化水”“小分子团水”“功能水”“能量水”“富氧水”等内容。没想到,今天仍有个别商家靠玩弄此类手段来牟利。这提示人们,科普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身体健康。不过,部分消费者在健康方面的知识不够多,一些商家便抓住机会炒作概念、投机取巧。他们一般先广布“科学流言”为产品造势,再针对现代人的“健康焦虑”精准推销产品,最终诱导潜在消费者购买。此类骗局往往半真半假,迷惑性强,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商家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绝不能使用欺诈手段,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否则,最终难逃法律制裁。面对个别商家炒作概念牟取暴利的营销手段,职能部门应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科普宣传,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对消费者来说,要时刻保持理智,别被一些营销噱头蒙蔽了双眼,落得伤财又伤身的后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 瑜)
(中国经济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