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深耕安防行业18年,经历三次转型:2002-2006年以后端嵌入式DVR为起点成为视频压缩卡研发制造商,推出业内首台自主研发8路嵌入式DVR,之后又推出一代嵌入式DVR、DVR配套设备等;2006-2014年,公司建立大安防概念,引入智能化,由后端制造商向前端产品业务转变,成为前后端一体供应商,2014年前端产品营收首次超过后端产品,公司开始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2014年至今,公司基于对数字经济和智慧物联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提出“大华HOC(Heart of City)城市之心”战略并加速落实,
公司转型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深耕视频物联万亿级市场,同时公司开拓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新业务。
安防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如今正面向智能化转型。在模拟/数模时代,光学和传输存储技术解决了基础的“看得见”问题;随着高清成像和压缩编解码技术的发展,安防行业跨入IP高清时代,不仅“看得清”,也能“看得全”;近几年AI技术兴起,智能算法不断丰富,芯片算力显著提升,“看得懂”成为安防行业新阶段的目标。智能摄像机的大规模部署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紧缺的问题,提升了视频数据的分析效率,市场空间保持稳定增长。
视频监控行业自诞生以来历经3个时代,如今进入第4个“数据监控时代”,整个产业生态内的玩家已经从简单的“安防厂商+集成商+下游应用”拓展成为了“安防厂商+IT厂商+AI厂商+应用厂商+集成商+下游应用”的多元结构,在此情况下,即使是原有的行业龙头,也无法包罗万象地把所有产品全部包揽,因此必须走聚合产业链合作伙伴,企业生态分工的道路。因此对于产业生态链的竞争成为了厂商们的新的必争之地。而在这种新模式下,玩家之间比拼的则变成了技术赋能行业的实力,平台开放的能力和招募聚拢合作伙伴的能力。
行业竞争情况
安防行业具有明显的行业壁垒,高集中、高投入是行业的特点,规模效应是行业的护城河,在智能安防时代科技创新是基础,而资本则是助推器,新进入者需要逐步积累面对不同场景的设计、制造和部署经验。国内一线龙头海康与大华深耕安防行业数十年,每年投入巨大的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在产品、解决方案、技术、渠道、客户都得到积累,已经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
按照2019年的营收排名,2020年全球安防50强前十位分别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亚萨合莱、博世、安讯士、宇视科技、天地伟业、安朗杰、韩华Techwin、TKHGroup。国内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依然稳居第一、第二的位置,销售收入远超其他公司,均主打产品多元化;除了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国内企业宇视科技、天地伟业同样位于前十行列,名次也略有上升,分别排名第六位和第七位,宇视科技同样主打产品多元化,而天地伟业主打视频监控。
安防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游包括视频、算法提供商和芯片制造商。其中芯片广泛应用于安防系统的前端、后端、中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中从图像信息处理、视频编解码、视频存储、AI智能分析等技术都需要相适配的芯片硬件紧密结合,随着芯片技术不断革新,前端集成的IPCSoC芯片和后端集成的DVRSoC芯片、NVRSoC芯片在数字监控系统和网络高清监控系统中广泛应用,芯片的技术发展将影响安防行业的发展。
中游包括软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和运营服务商,负责匹配上游组件和下游需求,提供整体的产品和方案。随着产业规模的发展,中游部分大规模厂商也涉及下游集成、销售、工程和运营业务,形成具有全产业链优势或尾部产业链优势的龙头厂商,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以产品和解决方案为核心,依托技术、资源和规模优势占据场景应用端口,不断抢占下游市场份额。
下游主要为具有项目资源且技术壁垒较低的销售渠道商、工程建设服务商、产品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负责安防产品的销售和整体项目集成与运营。终端应用包括政府、行业应用和民用。在安防产业链中,硬件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是产业链的核心,渠道推广是产业链的经脉。
从供给端看,中国安防行业持续稳定增长,增速领先全球。根据慧聪安防网数据,2010年至2019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由2270亿元持续稳定增长到8269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15.12%,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5.45%。其中,2019年安防工程总产值为5100亿元,占安防行业规模比重为61.74%,其次是安防产品总产值2500亿元,占安防行业规模比重为30.27%。安防行业最主要的特点在于稳定性强,预计未来国内安防行业增速仍将保持在10%-15%。
从需求端看,我国安防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根据中安协发布的数据,2016年至2019年,我国安防行业收入规模从5400亿元持续增长至7562亿元,2018年实现收入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增长14.69%,2019年收入规模同比增长9.59%。根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达到8000亿元左右,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
从安防产品上看,视频监控是安防市场产品最大构成,也是发展最快最重要的领域,我国视频监控市场持续强劲发展。视频监控是现代安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子系统,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存储、控制及显示设备这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前、后端设备可通过电缆、光纤、微波等多种方式来实现联系。全球视频监控市场连续三年迎来大幅增长,根据IHS Markit提供的数据,全球视频监控市场收入2019年将达199亿美元,相较2018年收入182亿美元将同比增长9.3%。我国近年来视频监控行业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2019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达约2790亿元。
目前,我国视频监控仍存在较大的空间。相较于发达国家,如英国平均每千人配备约75台摄像头,美国平均每千人配备约96台监视摄像头,我国摄像头密度较高的城市,每千人配备的摄像头数不到40台,国内摄像头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充足。
G端和B端对视频监控的功能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单个项目价值量不断提升,单个项目变大以及行业技术要求提升将加速出清安防尾部厂商,利好龙头公司。
国内G端安防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我国安防产业起步20世纪80年代,真正崛起于2004年,当时公安部第一批“3111”工程(安防工程)打开了市场对视频监控的需求,随后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以及雪亮工程的推动下,国内安防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目前具备了一定基础,但是仍有较多需求:1)智慧城市需求仍然强劲;2)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60.6%,离发达国家80%以上城镇化率仍有一段距离,我国的城镇化率仍将持续提升,因此城市的安保投入也必将随之持续增长。
B端市场空间广阔,AI升级加速B端对视频物联的需求。从单项目价值来看,相比于传统安防业务,B端视频物联业务的单个项目价值量显著提升,提升倍数可以达到10倍之多,单项目价值量可达到4000-5000万元。
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根据测算,B端场景长期潜在市场空间超几千亿元,市场规模较大的场景如智慧工厂、智慧建筑场景对应的潜在市场空间均超过3000亿元,智慧零售场景对应潜在市场空间也超过1000亿元,智慧农业和发电行业也潜在500亿以上市场空间。在AI技术的加持下,B端场景建设的风口即将到来。
新兴市场是成主战场
2020年由于毛利率较高的红外测温设备销售,境外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3.6pp,且整体毛利率同比增加1.6pp至42.7%。
随着中国安防企业技术产品不断成熟,国内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为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多安防企业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海康、大华安防占据全球安防市场4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9年大华海外营收96.76亿元,同比增长12.80%,占营业总收入37%;海康威视国外营收162.39亿元,同比增长14.43%,占营业总收入28%。国内企业加大对安防产品的研发投入,逐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努力摆脱前期出口依赖于技术含量低的代工产品,开始占据海外市场的主导。
2004年,大华股份制定“走出去”的战略,采取“自有品牌生产+贴牌生产”的生产模式,通过代理出口外销产品,初步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大华开始实行自主品牌建设战略,在海外市场的营销推广、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投入大量资本,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2009年,大华与国外的安防企业合作,进入亚洲其他区域市场。2014年,大华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国际化战略升级为业务本地化,即从跨国贸易转型为本地业务深耕,2015年,发力北美市场并在当地组建子公司、构建本土营销及市场体系。2016-2018年强化本地化运营管理和市场深耕。
在进行国际化布局同时,大华境外业务营收也同步增长,从2009年的1.55亿元到2019年的96.76亿元,十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51.19%,业务占比从21%逐年提升至37%,境外业务成为大华股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传统安防出口对象如巴西、英国等市场低靡背景下,东南亚地区的视频监控产品正处于模拟向数字高清转换阶段,其模拟产品占比达70%-60%,预计每年数字高清产品需求增幅高于50%。此外,由于城市拥挤、交通拥堵、地理灾害多发等原因,东南亚国家越来越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如印尼开启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期望完成集云计算、数据驱动、移动以及智能安防的数字生态系统。越南城市岘港实施2018-2025年智慧城市发展计划,期望向基于技术的城市管理过渡。未来在东南亚地区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的安防监控或将迎来新增长。
2018年视频监控领域出口排名前五分别为美国(25%)、印度(10%)、英国(6%)、俄罗斯(5%)、巴西(3%)。美国与西欧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大且成熟,保持稳定增长趋势,美国市场IP产品占比约70%,西欧IP产品占比约75%。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15-2020年美国安防行业市场复合增长率约6.1%。未来几年,亚洲、东欧、非洲、中东及拉美等发展中地区安防市场增长强劲。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安防龙头在美政府端市场拓展受限,2019年美国商务部将安防龙头纳入实体名单引发客户担忧,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抑制安防需求释放。
安防的三次技术拐点
回顾安防历史的转折变化,先后经历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的更迭,每一轮技术创新侧重于蓝海市场的价值升级,而模式创新侧重于产业价值链的再分配。
(1)第一次是技术创新,安防迎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安防行业在模拟产品升级到数字产品时,内资企业弯道超车,在安防市场夺取了外资安防企业的份额。在2010年以前,安防行业以模拟摄像头为主,传统的安防外资大厂,如安讯士、霍尼韦尔、索尼、松下,在模拟产品积累了较深的技术优势,对于数字化产品投入较为谨慎,与之相反,海康、大华等国内安防厂商积极投入数字系统研发。因此,在这一波技术创新、行业路径变化时,国内龙头实现弯道超车,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海康威视成为了全球视频监控市占率第一名。
(2)第二次是模式创新,安防进入了解决方案转型时代,这个模式由海康在国内市场开创,改变了整个安防行业的业态,安防制造大厂吸收了原本属于集成商的部分利润空间。解决方案上,海康威视在2009年开始布局,2012年提出IVM可视化管理;大华股份同时开始探索解决方案。2015年形成了九大行业114个子行业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时代,安防龙头企业开始提供从前端到后端的整套产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制作应用模块,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压缩了产业链。这是国内安防龙头开创的安防行业新形态,海外市场仍然以非解决方案的形态作为主流。由于交钥匙工程的解决方案价值量、增值空间远大于纯粹的硬件销售,在这个阶段国内安防企业快速增长。
(3)第三次是技术创新,安防进入AI时代,整个安防产业的价值量提升。2016/2017年以来,带有深度学习功能的前后端产品不断推出,后端人像大数据平台在各政府部门已经广泛渗透。2018/2019年以来,前端摄像头快速渗透,政府类项目的前端产品普遍要求搭载智能产品。2019年以来,技术创新在安防企业扩张,数据分析功能逐渐在各大
行业场景落地,安防龙头厂如海康、大华等纷纷进入重新定义阶段,以视频智能物联为核心,开拓蓝海市场。这一轮技术创新下,企业呈现不同的模式创新选择,包括侧重边缘节点的海康大华模式和发力云服务的华为模式。
三轮升级下,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到人工智能‚软件行业属性不断加强。安防行业从产品、工程向方案转型的过程中,依附于视频监控设备的平台、应用等软件价值逐渐凸显。安防龙头凭借整体架构设计能力和平台应用开发的软实力,针对场景定制化,深度服务客户。安防行业已经从硬件行业向软硬结合转变,人工智能化将进一步强化安防行业‚软件的属性。
安防市场较为碎片化,安防芯片对编解码能力要求较高,智能化的IPC SoC会加入AI计算单元,系统复杂度、集成度进一步提升。安防芯片市场参与者包括海思、安霸、TI、联咏、MSTAR、星宸科技、富瀚微、国科微、瑞芯微等。安防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导入不同供应商的多种解决方案。
大华的营收分类
2019年大华股份将中国区业务划分成了四大板块,分别是以政府为核心的To G业务,以大企业为核心的ToB业务,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To SMB业务和以消费者为核心的To C业务。
四大业务板块中,大华股份将投入约80%的人力资源在To G与To B业务上,聚焦重点价值客户和价值项目,提升整体组织效率。对于To G业务,一直是公司的投入重点,大华积极把握政府级项目,拓展城市级和行业级的主动和被动集成项目。对于To B业务,企业用户已经从安防的可视化在向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管理的可视化做转变,预计未来大企业端将增量市场需求,是公司重点把握对象。
近几年,对于To SMB业务和To C业务方面,公司保持充足的客户接触面和覆盖面,依靠原有的和新建的管道,依托公司的合作生态和合作伙伴,共同投入资源拓展业务。
面向To G和城市级市场,公司构建城市智能决策中枢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五大领域城市级业务应用,搭建城市智慧孪生的业务场景,助力城市实现善政、兴业、惠民。
面向To B市场,大华深入智慧金融、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众多领域,从安防可视化到业务运作、经营管理,持续洞察客户需求,丰富和细化场景化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创新。
面向To SMB市场,依托公司技术底蕴、资源整合能力,携手渠道合作伙伴,发布了周界、出入口、园区、停车场、安检等一系列一站式智能化微方案,并加载到渠道市场,为行业及用户发展和成长赋能。
面向To C市场,继续完善以智能硬件、智能技术、智能云“三位一体”的业务生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智慧物联服务,携手合作伙伴开拓更多场景化应用服务,共建智慧物联网生态。
IHS等研究机构报告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市场空间会达到七千亿美元甚至是上万亿美元,因此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级市场都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传统安防行业主要由政府端拉动,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涌现的B端新兴应用,从目前市场需求看,未来5年B端市场大有潜力可挖。
基于行业市场的转变,大华股份的市场定位也有所变化,目前其定位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基于“大华HOC城市之心”架构,以“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四大发展引擎为能力支撑,围绕数字孪生和智慧孪生,完成前端、后端、中心业务单元智能产品布局。
财务分析
2013年,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极大的拓展了行业市场需求。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重要的信息采集和存储工具,是智慧城市的重要信息和数据来源。
2017年是国内财政大年,PPP项目奠定行业高光时刻。2018年财政转向,安防行业增速降台阶,北美不确定性传言增多。2019年安防龙头正式列入实体清单,2020年疫情爆发影响项目市场及宏观经济,2020防疫测温产品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公司21H1国内业务收入同比+34.33%至77.77亿元(过去2年CAGR为4.7%),其中1)To G业务收入同比+10.79%至21.81亿元,主要源于公司减少非战略性主动集成业务,后续随着应急管理、水利水务等新需求兴起,整体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To B业务收入同比+47.23%至35.96亿元,至营收占比提升至27%(2019年公司To B业务收入占比为21%)),主要得益于公司进军数字化转型市场的策略逐步奏效:在B端示范领域中,许多行业多个季度保持高速增长,彰显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韧性;
3)其他业务收入同比+45.09%至19.99亿元,主要受益于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客户和C端客户需求快速复苏;21H1海外业务收入同比+41.48%至57.28亿元,主要得益于公司供货能力稳定且渠道网络进一步下沉,各主要区域保持较快增长;创新业务板块收入同比+94.25%至11.97亿元:公司依托在视频物联行业的研发积累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市场能力大力创新,加速推动机器视觉、家用、视讯协作、汽车电子、智慧消防等新兴业务高速成长。
安防需求方较为分散,特别是在当前的智能化早期阶段,强大的销售团队是了解客户需求和传递公司产品价值的重要保障,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也在提升,从14年的9.3%增长到了19年的15.1%,
2020年人事变动频繁
2020年2月,总裁李柯辞任。同日,经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傅利泉先生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同意聘任张兴明先生为公司执行总裁,同时辞去副总裁职务,任期自本次董事会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届满为止。
2020年4月,公司收到财务总监兼副总裁魏美钟先生、副总裁张伟先生、副总裁燕刚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魏美钟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副总裁职务,张伟先生、燕刚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辞职后,魏美钟先生、张伟先生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燕刚先生仍在公司任职。
或许是为了留住人才,2020年公司开始一份新的股权激励。本计划的激励对象为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管理者,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0人,本计划拟授予的股票数量为13,391,480股,其股票来源为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通过二级市场回购的股票。公司拟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的价格为7.60元/股。
第一个解锁期要求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50亿元且归母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8%,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8亿元且归属于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9%;第二个解锁期要求公司2021年营收不少于431亿元,且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9%,或2021年归母净利润超过45亿元,且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9%。
2020年10月,公司决定聘任江小来先生、李智杰先生、许志成先生、应勇先生、朱建堂先生、赵宇宁先生为高级副总裁,聘任吴坚先生为董事会秘书、高级副总裁,聘任徐巧芬女士为财务总监、高级副总裁,聘任刘明先生、宋轲先生为副总裁。
2021年,应勇先生因公司业务管理调整,申请辞去公司高级副总裁职务,担任杭州华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2、吴云龙先生因公司业务管理调整,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担任浙江大华安防联网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3、陈雨庆先生因公司业务管理调整,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担任浙江大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
4月2日,大华股份公布了一份股权激励。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期权7,486.40万份,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299,455.073万股的2.5%。本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6.86元/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8.43元/股。
本激励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共计4345人,包括公司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公司(含子公司,下同)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
授予的股票期权在授权登记完成之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行权,每期行权的比例分别为40%、30%、30%。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满12个月后分三期解除限售,每期解除限售的比例各为40%、30%、30%。
先不论授予价格,我们来看营收和净利润,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是在2021年的基础上未来三年增长16%。这里有一个不确定点是2021年的业绩还没有披露。
如果2021年业绩披露了,按照预期净利润能达到45亿左右,那么这样一份股权激励对应现在的市值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值得给一个涨停。但是如果2021年的净利润有问题,那么有可能是管理层通过这样一份股权激励来给二级市场信心。
结论
1.贸易战和美国实体清单,国内G端投资增速放缓。
2.公司管理层变动较大。
3.公司自2019年以来,估值一直很低。此前海康也经历过,主要是传统的安防业务出现增速放缓的情况,第二增长曲线还不能贡献较大的营收。目前大华按照2021年45亿的净利润来看,已经历史最低估值了。
4. 竞争对手,虽然华为不是直接从硬件切入,但是软件方面同样在发力,此外,AI四小龙为代表的软件企业同样也在切入B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华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