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_《童话大王》停刊,谁把儿童作家逼成维权专家

12月15日,66岁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公开表示要停止写作,拿出全部精力去维权。据介绍,他笔下具有高知名度的童话角色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被一些商家恶意抢注,目前共有672个侵犯他知识产权的商标。在《郑渊洁写给三个商标的一封信》中,他专门提到皮皮鲁、童话大王、舒克三个商标“利用法律的不完善、审查人员的失职、商标代理公司的唯利是图以及相关机构可能存在的寻租空间,让我用了32年维权依然不能成功。”不过,他也表示如果维权成功,会宣布复刊。

光明日报:作家本不该成为维权专家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郑渊洁的维权之路展示的,每一次的维权都像是在“扑火”。哪里有侵权,维权的路就在哪里。“我已经把商标法背下来了,出庭几乎没有律师能够辩得过我了。”郑渊洁的这句话多少有些无奈。保护知识产权本不应该倒逼作家、创作者成为维权的专家,冲在最前线。倘若一位创作者没有郑渊洁的影响力,维权之路是否会更加艰辛?比起外界无数人的觊觎,个体维权的力量总归是有限的。近年来,法律层面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文、规定也在修订与完善。如何能够把保护产权的工作部署到位,让侵权行为没有立足的空间,需要相关部门及时落实。同时,如何能够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一条更加低门槛、易操作的路子,也是相关部门应该回应的需求。术业有专攻,比起维权的成就,相信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童话大王》的复刊。作家踏踏实实地写作,少了被侵权的后顾之忧,创作本该是如此。

中国青年报:看到文化IP创作者进行商标维权有多难

大多数人打商标侵权官司,诉求都是获取经济赔偿,以此讨还应得利益、弥补侵权损失。然而,郑渊洁的维权行动,却一直是笔“赔本买卖”。郑渊洁每次成功维权平均要花费9万元,而他所追求的结果往往仅是撤销侵权商标,不涉及民事赔偿。更重要的是,身为知名作家,郑渊洁就算让这672个维权商标挨个赔钱,所获收入也未必有《童话大王》正常出版一年的利润高。正因如此,常有人不能理解:郑渊洁为何宁肯“封笔”,也要在商标侵权这件“小事”上较劲?但无论如何,这种不计成本与代价,与侵权行为“死磕到底”的做法,都颇有几分“英雄气”。郑渊洁的行动,表面上维护的是自己的权利,但同时也唤起了社会对个别企业恶意抢注商标,侵犯作者知识产权这类情况的重视。在个人层面上,郑渊洁“16/672”的维权成果并不算“成功”。然而,也正是他的“不成功”,让公众看到了文化IP创作者在进行商标维权时到底有多难。

红星新闻:打击商标流氓不该这么难

陪伴了70后、80后、90后、00后乃至10后五代孩子的《童话大王》,最终因为郑渊洁需要商标维权而草草收场,让人唏嘘不已。传说中的“知识产权流氓”已经这么猖狂了?我国《商标法》的一般原则是“注册在先”:谁先注册商标,法律保护谁。商标的“先注册先得”机制本来是为鼓励创新,标示商品、服务来源,但是却被一些人滥用,走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反面。有一些人成了“商标扒手”,把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热词、文学人物先抢注下来,塞进口袋里。我们的知识产权还没保护到位,但“知识产权流氓”已经在收保护费了——这也说明,目前产权保护的环境复杂,保护不到位和滥用、抢注依然并存。郑渊洁辛辛苦苦打造的IP“亲儿子”却被他人轻松霸占,“童话大王”的停刊维权,再一次印证目前的知识产权流氓、抢注商标的灰色产业的社会危害之大;也特别提醒我们,不能让他们逍遥法外,更不能让他们截胡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红利。

北京晚报:该停的,是侵权不是童话

在预告停刊消息之前,郑渊洁的维权之路已延续多年。让他无奈的是,一个被抢注的餐厅商标历经14年维权后,才回到名下;某公司未经他授权注册舒克贝塔商标用于售卖鼠粮,他用了9年时间才维权成功……郑渊洁创作的童话主人公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显著性,按说侵权事实不难认定,维权不该如此艰辛。虽然判决结果必须依据法律条文而非郑渊洁的个人要求,但是为什么有的被抢注的商标能判定侵权而有的不能?这显然需要官方更多的答疑解惑。商标恶意抢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含有“丁真”名字的商标曾飙到18.8万元;与疫情防控相关的“雷神山”“火神山”,曾成为申请商标注册的热门词。商标申请的制定规范,是为了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知识产权;因利益驱使的病态抢注,则与保护商标的目的背道而驰。出刊36年的《童话大王》因作者维权停刊,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故事。希望像“童话大王”一样坚持维权的人,最终能收获一个既合情合理,又契合法律精神的圆满答复。毕竟,该终结的,是侵权而非童话。

新京报:商标保护真的该加力了

《童话大王》的影响力不必多言,想想看,如果连这样一本出刊495期、总印数超2亿册、陪伴五代读者的读物,都很难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商标保护真的该加力了。6年、14年,这是成功的维权案例,可一个人的人生又能有多少个6年、14年?创造之余,不得不分出精力用来与知识“窃贼”撕扯,尤显可悲。这也表明,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形着实严重,已经成为知识生产与创造不可忽视的困扰。而当社会的注意力都盯着一个个火起来的产品,总想着蹭热度、揩油,必然会损害这个社会整体的创造积极性,并不利于释放创新的活力。

澎湃新闻:一个人、一本书与一场悲壮的告别

一个人、一本书,郑渊洁与《童话大王》,在中国出版史上堪称一个独特的存在。1985年5月,专门刊登郑渊洁作品的《童话大王》创刊,首期刊载《牛魔王新传》《象棋里新添一头牛》《皮皮鲁在颐和园》《鲁西西送王昭君出塞》等儿童文学作品。谁也没想到,这一写就是36年。可以说,作为“时代人物”的郑渊洁,和当下的语境有些格格不入。他选择自己的方式一个人来战斗,非常辛苦,但最终为读者完成了两部杰出的作品——一部是《童话大王》,另外一部是“郑渊洁”这个人:一个文化怪杰、孤独英雄,不向现实妥协的人。《童话大王》停刊让人惋惜,但现在已经不是1980年代,孩子们有了足够多的读物。这次停刊也让人尊敬,不失为一场悲壮的告别。商标维权,同样是一件值得为之战斗的事情,希望郑渊洁一路更好地走下去。

(黄河评论信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