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投资中最朴实的道理,陪伴您一起穿越基金投资的迷雾。市场起起伏伏,我们招夕相伴。
本期作者 | 黄亮
前言:3月的文章中,亮哥用历史上几轮大跌的数据作比照,指出本轮下跌在调整时间上,已接近于近十年中最长的调整周期,得出A股确实经历了比较充分的风险释放这一观点。
在4月份,进而通过对“政策底、市场底、业绩底”的讨论,建议投资者优选主动偏股型基金、开启基金定投计划。
幸运的是,当回过头来看时,我们已经可以淡然俯视过去的这个低点了。即便如此,这样的过程却非常考验心性,所以短期的投资并不容易,甚至是艰难的。
这一期,亮哥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长期的话题。在这个善变的市场里,为什么我们会说用时间换空间,我们会说长期主义。
在投资中,长期和短期矛盾似乎永远是一对难解的冤家,人们往往会理想化的说服自己去相信长期,而当在真实环境中面临一些非常棘手的现实问题时,又会出现信仰坍塌,让人产生怀疑。
那么,我们所处的投资环境长期来看,究竟有哪些潜在而深刻的变化。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是的,你没有看错,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我们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1
A股迎来权益投资大时代
2019年以来,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大力发展股权市场被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2019科创板正式开板,创业板注册制随后接棒,以及北交所设立,新证券法落地等等,政策设计稳步从长期利于权益市场的角度出发,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现阶段中国的创新驱动升级发展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被“卡脖子”的高精尖领域需要资本市场来实现全方位的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坚守“房住不炒”,在经济转型、疫情冲击的背景下,资管新规的出台使“刚兑”成为了历史。因此在优质资产稀缺的环境下,居民财富向权益市场搬家的动力不断升级。追求优质权益资产、分享资本市场上涨的红利,成为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共识。
说白了,国运当前,每个聪明的投资者都不应该错失这个大时代的来临。
有这么一组数据值得注意:美国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的十年(1979-1988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三倍,日本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的十年(1981-1990年),日经225指数上涨了五倍。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时间是2019年底,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对未来10年的资本市场报以期待呢?
道理是这么回事,可问题在于人们往往会对短期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度担心,而又会对长期变化的趋势熟视无睹。
好的一面,想必大家都是认可的,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似乎让人担忧的另一面。
2
多重因素下的中国经济增速
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增速让世界瞩目。1978年到2018年,粗略估算,中国经济的复合年化增速超过了9%。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又会是多少呢?
在此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我们能找到对应的数据,其中明确提出了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结合这个目标,各种机构对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得出了相应的预测,即大体处于5%-6%的区间,考虑到多种不确定因素,5%左右可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预估值。
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注定了长期目标实现的过程不会是一马平川,因为短期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可能冲击经济的风险隐患。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
因此,相对于短期究竟是几个点的GDP增长,更注重长期的经济结构优化、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然更为重要。
3
新5%确实比旧8%好
这个观点最先出自于某位卖方经济学家,原话大致是这样的,“未来通过改革构筑的5%新增长平台,比现在靠刺激勉强维持的7%-8%旧增长平台要好,利率下来了,股市走牛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
亮哥是认可这个观点的,毕竟内外扰动因素之下,改革的5%要比刺激下的8%来得更有韧性,也更能长期持续。这也可以打消大多数人心中的一个疑虑:虽然资本市场长期看是反映经济增长趋势,但经济降速并不会导致未来市场变差。
总而言之,在新的增长模式下,市场的长期估值空间和估值上限相较于过去会大幅抬升,但仍会体现出均值回归的特点,具体来看也就是短期的波动率不仅不会消除,反而频繁波动会成为常态。
理解了长期主义后
你还需要做到这几点
1
培养正确的投资观和交易行为
你可以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但是做好投资一个重要的特质还是需要勤于思考。不为其他,只为能够在投资中,尽量少犯错误,当然,你不可能做到完全不犯错误。每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一部分永远是自揭伤疤。他会告诉你,犯了错误之后该如何去改变。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提高的开始。
此外,需要努力克服人性导致的投资行为偏差,主要有“追涨杀跌、频繁交易、出赢保亏”。长期投资,再结合战略择时,正是对应这些症结的一副“良药”。
2
重视并学会资产配置的运用
过去地产红利下,类似刚兑属性的投资品的确让资产配置无用武之地,并且也拔高了投资者心中的无风险收益水平。
随着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刚兑正逐渐成为历史,与此同时各种投资工具快速兴起,很多低相关性的资产和金融工具开始涌现,这为真正实现资产配置创造了条件。
比如在今年一季度多重风险因素共振下,A股遭遇大跌,而公募基金类别中的固收+基金、FOF基金和纯债基金反而逆势扩张,前两者本质上其实都较为依赖资产配置原理。再比如去年以来兴起的基金投顾业务,通过宏观资产配置框架选出合适的资产和策略类别后,映射到相应资产。
投顾业务借助全面的基金投资研究让这个映射的过程更为精确,通过宏观经济研判→大类资产价格预测→资产配置模型应用→基金投资组合,从而打造一道基金配置闭环。如此看来,资产配置的大时代也即将来临。
3
珍惜好的主动管理型基金
无论中长期市场如何变化,好的主动管理型产品仍会是稀缺资产,值得珍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是坚守那些昔日辉煌的明星管理人,还是挖掘那些中生代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
亮哥坦诚的告诉大家,真不是收益最高就是最好的,也不是规模最大的、持有人最多的就是最好的。收益高但是波动大显然会影响到持有体验,而规模过大反而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基金的运作。
亮哥依旧认为,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匹配、最合适的产品。每位投资者都应该选对合适自己的基金产品,未来主动管理型基金依然会持续创造明显的超额回报。
尾声:在投资的世界里,普通的投资者过于看重“近因效应”,赢一时还是赢一世,这是个长久以来一直困扰投资者和管理人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期通过讨论长期主义,想要传递给朋友们的声音。
短期和长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错综复杂的哲学问题,正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现在已然腐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光彩;现在倍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关于投资这个事儿,希望大家都能做“长”胜将军。
互动时间
关于长期投资
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观点
我们将会选出10位幸运儿
送出专属帆布袋一份
一个彩蛋
如果本篇文章【在看】数超过50个
小招在评论区再抽3位幸运儿
加送3个6.66元红包
作者简介
黄亮
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
◆ 新西兰梅西大学金融学本科、研究生
◆ 历任上市券商总部研究部副总裁(VP),首席投资顾问,海外大型全球能源企业市场部经理
◆ 12年A股投研经验,擅长运用基本面趋势,进行市场及行业公司的深入研究,医药、有色行业研究经验,专注于二级市场策略和投研服务
◆ 现为多家财经网站特约撰稿人,深交所、央视财经、上海第一财经特约嘉宾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