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社区防控,他们唱响不一样的毕业歌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本报讯 6月起,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出行、上班的必要条件,常态化核酸检测成为市民最关注的焦点。在闵行区浦锦街道一共部署了125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在其中的2个点位上出现了两张年轻的00后脸庞:张雁羽和闵永琪。作为毕业班的学生,在过去的2个多月里,他们一边忙着毕业答辩,一边忙着志愿服务。6月1日解封后,他们也没有松懈,继续在新的志愿岗位上,奉献青春力量。

  一段特别的实习期

  出生于2001年的张雁羽,3年前从聊城来到上海学习护理专业,去年6月起在东方医院实习,其间租住在浦锦街道的浦恒北苑。今年3月,结束实习期的她原本要回到学校,但疫情暴发后,被封控在小区。“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报名成为了社区防疫志愿者。过去的这几个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除了医院之外的特别实习经历。”张雁羽说道,“当我得知小区里会设立一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的时候,我又向居委报名了。因为要到8月份才去医院正式入职,之前的这段时间我也想充分利用起来,继续为社区防疫作出自己的贡献。”

  早在医院实习期间,这名热心肠的山东姑娘就帮不少病患做过核酸采样,所以在5月的多次大筛中,她就已经担当起了社区里核酸采样的工作。“在专业方面,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要与那么多居民打交道,这还是头一次,其中沟通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我要用自己的智慧把那些文件上的防疫工作转化成普通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表述,他们理解明白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去配合遵守。”张雁羽说道。

  这样的工作方式也延伸到了如今她在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的工作中。“第一天我们特地提早了2个小时开展工作,结果工作量还是大大超过了预期。”张雁羽说道,“因为解封后,又有许多新的租户要入住社区,他们手里并没有之前派发给社区居民的用来登记核酸检测的月卡,所以无法立刻进行核酸检测,于是就需要我和搭档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将流程和缘由一一向他们说明。遇见有些新租户比较着急的,我也可以从容应对,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这也正是之前在和社区老人打交道的时候磨练出来的‘慢性子’。”

  一份特别的成人礼

  出生于2004年的闵永琪,4月26日刚刚满18岁:“过去这段社区志愿者经历,是我独一无二的成人礼,接下来的假期,我也将在这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完成我步入大学前的特殊‘预习’。”

  闵永琪从小在浦锦街道塘口村长大,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对白衣天使充满敬佩之情,再加上最近这些年仁济医院、五官科医院都在浦锦设立了分院,医疗资源丰富,所以自然而然地将医护专业作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整体的发展中去。目前,他已经如愿以偿,静候9月开学。

  记者了解到,目前,塘口村开设了1个常态化核酸检测点,闵永琪正是这个点位的志愿者,每周一、三、五、日的晚上都会在那里为大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已经是一名熟练工了。原来,早在5月,他就已经通过培训考核,在每轮的核酸筛查中为村民们做核酸检测了。“现在和以前不同的是,我要独当一面,一个人完成每次2小时的采样工作。村里老人比较多,所以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将每个动作做规范,做到位,确保有效性。”闵永琪介绍道,“有时候还会遇见村里的熟人,大家看到我的时候刚开始会有点惊讶,之后是为我自豪,我也感觉到了作为一个准医护人员肩膀上的责任和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