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星空之美成为越来越多人心神驰往的“诗与远方”,加之天文科普日益成为青少年研学旅游的重要内容,一些具备良好观测环境的旅游目的地逐渐成为天文探索打卡的优选之地。前不久,国内首份关于星空旅游的报告《中国星空旅游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让人重新思考这一旅游新宠在当下发展的积极意义。
狭义上讲,星空旅游是以观赏、拍摄星空为主要出游目的的旅游形式;广义来讲,星空旅游是以星空为特色元素发展形成的专项旅游方式,其旅游产品融合了天文、摄影、文学、美术、音乐等诸多要素,具有主题鲜明、专业性强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绿色旅游的发展备受重视。报告指出,中国城镇化率与城镇人口逐年提升、“双循环”与消费升级提出新要求、旅游产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新需求、以及中国航天热带来的新热度等共同构成了当前星空旅游发展的时代背景。
与此同时,其背后所附属的社会价值、产业价值、创新价值、环保价值、营销价值也不容忽视。其中,在产业价值方面,星空旅游对“过夜率”的提升有明显效果,另外,在区域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长远的引领效应”和“跨界的招商效应”;在创新价值方面,星空旅游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跨界特性为当下文旅升级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环保价值”方面,星空被视为重要的环境代言,对于暗夜保护具有良好的推动效应;在“营销价值”方面,星空旅游目标群体粘性强、基数大、消费能力强,目的地更容易成为网红打卡地,营销性价比高。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星空旅游正处于快速成长的萌芽期,其主要表现为:星空主题认知度不断提升;星空主题消费日趋活跃;星空旅游目的地蓬勃发展;暗夜观念认可度越来越高。事实上,早在2019年,携程就曾发布《2019天文旅行报告》,其中指出,2019年一年内搜索预订国内外天文旅游相关产品的旅游者人数增加了60%,产品量增加了50%。
需要承认的是,星空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报告指出,当前,国内星空旅游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公众对星空旅游的认知不够;在顶层设计规划和后期资源的深度挖掘方面,地方政府和景区运营方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在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发展方面,时空维度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文旅融合程度有待提升,产业在地化融合相对不足以及暗夜保护不力等。
对此,报告提出,需进一步强化规划观念、环境观念、服务观念、内容观念、IP观念、产业观念、创新观念,做好“顶层设计-占领心智-产业融合-内容运营”四位一体环环相扣的产业发展路径。在顶层设计方面,报告建议制定目的地星空IP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在确保专业性及落地性的同时,注重产业在地化与在地文旅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方面,需不断做好餐饮、休闲文娱、文创、房车、民宿等跨界资源的统筹整合,赋能产业发展;在内容运营方面,多元化、可持续性的主题活动有助于确保并提升目的地的的活跃程度与人气。
正如报告主要撰写人、星联CSVA联合发起人蒋晨明所言,星空旅游目的地运营是一次漫长的太空之旅,“顶层设计”为它确立飞天目标;“占领心智”“贴标签”确保发射阶段具备足够的爆发能量并以正确姿势进入运行轨道;后期的在轨运动则需要更长期更持续的“产业融合”和“内容运营”进行稳定航行。
如今,暗夜星空的风景审美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吸引了无数爱好者。但需要强调的是,因严重的光污染,暗夜星空日益成为一项亟待保护的濒危资源。为推动中国星空旅游实现快速、规范化发展,让更多旅游者步入星辰大海,报告在介绍全球暗夜保护发展进程的同时,呼吁公众进一步重视暗夜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