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欧美天然气价格近期分化走势的启示

本文源自:财经早餐

  除了大宗商品在今年以来持续高位,成为较长期的“2022年特色”之外,最近国际天然气市场又出现了新的波动。

  首先,决定天然气价格的底层逻辑为何?答案很简单:供需关系。

  我们以近期欧美市场天然气价格走势为案例来讲清楚这点。

  据外媒报道,6月初,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从事天然气液化(LNG)以及出口的一家企业(Freeport LNG)发生了爆炸和大火。火灾对这家企业基础设施的毁坏程度非常大,直接导致其停止了大部分运营活动。

  这家公司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据财联社报道,Freeport LNG液化和出口天然气是美国7个LNG出口口岸之一,其6月初的出口体量大约为0.59亿立方米/天,这大约相当于美国在五月最后一周所增加的天然气储存量的15%。

  今年以来,这家公司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对象主要以日韩和欧洲为主,特别是过去几个月里,其每天绝大部分的LNG都流向了欧盟和英国。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消息显示,这家公司今年出口最多的对象国家分别为法国、英国,以及荷兰。

  最新消息是,该公司称,六月初爆炸的设施要到2022年年底才能全面恢复运营。最早也要3个月后才可以部分运营。这大大超出了这家公司原来的预计“仅关闭大约三周”。

  这个突发事件让某些人欢喜而某些人忧。

  Freeport LNG本轮出口的停滞将令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总出口能力减少17%,也会令美国天然气总出口能力减少约11%。

我们反向思考,这等于美国国内天然气供应端多了11%的额外增量。

  供需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在天然气市场领域尤其如此。美国市场立刻做出反应。由于预计Freeport事故能为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增加额外来源,截至6月17日,美国NYMEX天然气期货合约周下降幅度达到惊人的16.67%。

  这具有信号意义,因为芝商所旗下NYMEX天然气期货合约的价格被美国市场人士广泛用作天然气价格基准。

  我们知道,天然气的用途主要在民用和商用两方面,大致上被用作家庭和企业的供暖、制冷和供电的原材料,以及制造业中的钢铁、水泥、玻璃、塑料和化肥等生产的原材料。

  比如,按照中商研究院报告,2020年我国城市燃气板块的天然气消费量占比位居首位,高达38%;其次是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消费量占比分别为33%和19%;化工用气的天然气消费量占11%。

  加减法很容易算,美国出口的减少意味着更多的天然气将留在美国国内,而这有利于降低美国国内天然气的供应成本,也可能让更多的天然气得以储存起来用于冬季取暖。

  据外媒粗略估算,若加上Freeport“出口转内销”的量,在接下来的90天里,美国每天能增加约0.5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应量,将确保其储存量步入五年平均储量的范围,从而避免在冬季由于异常寒冷等极端天气导致出现美国天然气出现短暂供应不足,价格短期飙升的局面。

  在最新一轮短期能源展望中,美国能源信息署原本预测9月末美国天然气库存将达到约850亿立方米,较近五年均值低约124亿立方米。假设来自Freeport出口停滞带来的超过50亿立方米的额外增量悉数用于补充库存,就可能舒缓当前美国国内供需紧平衡态势,加快补库速度。

  可见,这次事件对美国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天然气价格的下降也能对美国需要大量使用天然气的化工产业和工业产业有利。事实上,就算加上本周美国国内天然气超过16%的暴跌,美国天然气价格也相对年初暴涨了90%以上。

  对这些美国企业来说,能在天然气价格上稍稍缓口气也是应该的,毕竟几乎所有的大宗原材料都在疯涨。特别是自从二月底俄乌局势恶化以来。

  这就又说到了今年决定天然气供需关系的最大事件:俄、乌局势动荡导致的价格飙升。

  在这上面受伤最重的可不是美国,而是欧洲国家。

  目前,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俄罗斯出口了约250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占其生产的约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36%。

  2021年84%的俄罗斯天然气通过管道出口,其余的则以液化天然气(LNG)运输。与原油和凝析油出口类似,欧洲国家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地区进口国,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额的近75%。

其中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白俄罗斯和法国接收了大部分天然气。中国和日本是前十大目的地之一,合计约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10%。

  具体到欧盟,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27个国家大约4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于俄罗斯。这意味着欧盟各国的天然气供应在短时间内很难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俄罗斯一旦“断供”天然气,势必对欧盟国家造成重大影响。

这样一看,本次Freeport LNG长时间的出口停滞对于志在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欧盟而言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上文已经提及,Freeport LNG大部分天然气本来是供应给了日本和韩国的,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为了帮助欧盟摆脱对俄气的依赖,美国开始通过这些LNG口岸增加对欧洲的天然气海运出口。

超过90天的停滞会使欧盟天然气库存较显著的下降,从而影响欧盟的天然气供应量。

  但在天然气问题上,Freeport LNG最多只能算是“火上浇油”,真正的“烈焰”依然来自正在与欧盟大打“金融战、经济战”的俄罗斯。

  最新消息显示,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上周三宣布将其输往德国的“北溪1”(Nord Stream 1)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再减少60%,这是在此前一天,其刚刚宣布缩减40%输气量基础上的额外加码。

  俄罗斯巨头宣布两次减少的原因在于“德国西门子公司无法对其生产的压缩机部件提供及时维修”以及“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及时向俄方交付送修的气体压缩机组等”,据上观新闻报道,由于上述原因,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已在上个星期减少约60%。

  对此,财联社评论称,在德国面临断气危机之际,Gazprom总裁米勒提议重启“北溪2”管道,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了普京的“卢布结算令”。德国起初誓言不会接受,但在能源危机的逼迫下,最后不得不接受。这一次是否又是俄罗斯的一招“图穷匕见”,以逼迫德国重启“北溪2”天然气管道?

  无独有偶,据财联社6月17日报道,意大利油企埃尼集团宣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只提供6月17日所需天然气的50%。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17日,法国一家主要的天然气输送系统运营商负责人表示,受到和德国之间输送中断的影响,自本周三开始,法国没有再通过管道接收到俄罗斯天然气。

  撇开国际地缘政治的繁复纷争,欧洲天然气期货市场带给我们的是一番“惊弓之鸟”的景象。上周二,当Freeport LNG将延期恢复出口的消息出来时,荷兰基准TTF天然气价格大涨16%,达到近3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30 per MMBtu)。

据中信期货研报,截至今年五月俄罗斯对西北欧管道气供应量约在2.11亿立方米/日,同比去年同期3.02亿立方米/日水平下降30%。

  以目前来看,欧盟似乎并没有立即出现短缺的风险。德国和其他国家一直在超额进口天然气来填充储存设施。这些国家一般可以在市场上找到足够的天然气,但价格比较高。

  截至五月底,欧洲主要国家LNG进口同比上升58%,管道气进口大幅下降导致欧洲对于液化天然气进口需求的激增,其中主要进口增量来自美国。挪威对欧盟国家的管道输气量也微增3%。

  截至周二,尽管有乌克兰战争,但欧洲的天然气状况似乎还算稳定。整个欧盟的储存量已超过50%,比一年前增加了约10%。

  不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过去两天的举动,重新点燃了市场对欧洲天然气供应大面积中断的担忧。荷兰基准TTF交易所的天然气价格在上周二之后的持续暴涨就是一个最好佐证。

能源安全的启示

从上文可以看出,欧美天然气价格出现分化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下形成的一个“衍生产物”。

  俄罗斯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产量世界第二;美国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五,产量位居榜首。

  相对欧洲这些天然气净进口国来说,美国和俄罗斯在天然气领域的话语权就很大,在国际地缘政治以及大国经济关系的博弈中就占据了有利位置。

大国关系往往能显著影响国际能源供需市场。而能源安全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牢牢掌握天然气这类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的自主权将对国家能源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稳定起到关键作用。

  当前,我国天然气市场保持稳定。

  据中国矿业报援引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天然气生产继续保持平稳,进口降幅扩大。4月份,生产天然气1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放缓1.6个百分点,日均产量5.9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809万吨,同比下降20.3%,降幅比上月扩大12.5个百分点。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生产天然气7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进口天然气3587万吨,同比下降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