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6月的上海,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并进。上海的各家美术馆虽然目前仍处于闭馆的状态,但“云端”活动从未停歇,6月以来,不少线下新览也陆续重启布展,预计不久后将与公众见面。
“我们将聚合兄弟美术机构的藏品,大家资源整合,紧密合作,共同来形成一个上海美术格局,营造大场面,策划大展览。”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说。
据悉,上海主要美术馆下半年依托馆藏、自主策划的展览,包括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小人书大智绘——贺友直诞辰百年纪念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百川归海——上海美专110周年纪念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十周年馆藏展》等。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厅
贺友直作品
3月11日起,上海各家美术馆陆续临时闭馆,至今已近百日。百日以来,美术馆如何不间断地产出数字内容、为疫情期间居家生活的市民提供疗愈与滋养?如何持续研究、筹备新展?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近日采访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油雕院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程十发美术馆、明珠美术馆等,看他们如何应对不确定,如何为恢复开馆做准备?
有规划的、持续更新的线上活动
“云端”美术馆的井喷式发展,是在2020年后,那年春节突如其来的闭馆,让美术馆原本为公众准备的文化大餐,不得不来到线上,由此全景展览、直播导览、线上公教等“云端”艺术项目纷至沓来。
此后,美术馆在推出线下展览和活动的同时,也配合推进线上项目,并将线上常态化。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云端”美术馆早已不是简单的将展览三维呈现,而是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在“线上”更重深度、广度和丰富性。
所以当2022年再次闭馆之时,线上项目更多了一份布局和规划,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为例,闭馆期间打造了“艺起看”“艺起学”“艺起游”三大板块,让疫情下“宅家”的市民更加感受到文旅服务的暖意和诗意。6月10日,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还举行了一场关于海派艺术作品的直播导赏。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直播导赏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在闭馆前的公教活动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从2021年起,陆续推出“小粟说展”“粟·典”“粟·说”等线上栏目,其中“小粟说展”通过时下最热门的短视频形式,以镜头直击美术馆现场,以旁白对展览主题以及展出作品做全面解读与赏析,为无法亲临美术馆的观众带来“云看展”的视听体验。
在封控期间依托馆藏古代艺术作品新上线“艺术小小史:空中工作坊”,并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共同推出线上艺术疗愈项目,通过绘画方式舒缓心理的压力。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拓展了线上美术馆品类,推出“油雕院经典回顾”等专辑。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和程十发美术馆也在闭馆的3个月中,不断完善线上美育工作。进一步梳理藏品资源和重点展览项目,深入挖掘学术研究成果。通过官方网站推出6个线上展览、在平台推送云展览、云公教课程和书画赏析等。
上海明珠美术馆除了原有的线上展览和讲座外,4月初全新上线的“PAM艺起读画”,5月“PAM爱上海”和“PAM畅游艺术史”两个系列线上讲座正在持续更新中,在当时“足不出户”的状态下,以“旅人”的视角再看城市与艺术。
“无论是疫情带来的影响,5G技术的助力,‘元宇宙’概念的兴起等,都使得美术馆更加着力于线下线上双阵地的发展。但归根结底,美术馆的功能与使命仍然是生产知识、启发智识、陶冶情操、开发‘美的生产力’。”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李丹丹说,“然而,与艺术原作的面对面、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思想的交流都很难被数字技术完全代替。期待疫情的阴霾早日过去,不仅可以继续在线上为大家提供有营养的内容,也能在线下接待大家。”
上海明珠美术馆布展期间的防疫消杀
被打乱的展期、不确定性是最大的挑战
明珠美术馆原计划3月推出新展“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但因为疫情封控,展览预计将推迟至7月举行。“长效设计”(Long Life Design)概念由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提出,他说“我们应该以爱惜之心对待物品,并了解经得起长久使用的物品其价值所在。“虽然疫情使展览不得不延期举办,但我想这个项目也因此有了新的语境,大家将有机会重新审视‘一器一物’‘一蔬一饭’,重新发觉‘地域设计’的魅力,重新感受‘惜物’与‘长情’,并了解很多新鲜而具体的观念与方法。”李丹丹说。
“长效设计”选品
展览也将是日本与中国设计的一次对话。展览的部分作品需要由东京运输到上海,3月11日美术馆临时闭馆时这批作品还在途中,后因为静态管理作品又被滞留在物流公司的上海仓库。“这让我们非常担心,怕出现作品的破损或者遗失。所幸后来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于我们馆员都被封控在家,最终于3月29日在美术馆安排留守的安保人员接收了这批作品。”目前,“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正在布展中,但原拟于年末举办的一个国际展览因为一直不能确定展期而不得不取消计划。
陈翔也向“澎湃新闻”提及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览档期的困扰:“这次疫情把原先的展览以及相关活动计划打乱了,调整是不可避免的。几个重要的展览基本上都要延期,其中一些展览涉及向其他美术机构商借作品的,比如‘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和‘上海近现代书法作品’两个陈列展,还有因疫情耽误了艺术家创作的有关展览,比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展等。”
“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因2021年底开始闭馆装修,总体影响不是很大。但程十发美术馆原计划7月推出‘海派中国画研究大展’预计延期至明年上半年;另一个重要的个案研究项目‘谢稚柳、陈佩秋艺术大展’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推出。”上海中国画院相关工作人员说。
在闭馆期间,美术馆工作人员依旧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研究,并加强馆藏艺术品的梳理研究。上海中国画院和程十发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正在推进海派中国画和上海本土美术创作现象的梳理和研究。
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去年的展出现场
2017年,中华艺术宫常设展“江山如此多娇”展厅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延续“海上生明月”和“江山如此多娇”基于馆藏研究的展览形式,未来继续推出以藏品为主的展览。“同时对于现有的几个重要展览,进一步深化策展方案,在作品调整、预算控制方面做好动态预案。”陈翔说。
重量级展览已在筹备,下半年将陆续亮相
今年是上海美专建校110周年,刘海粟美术馆与上海美术学院共同主办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文脉大展”之《百川归海——上海美专110周年纪念展》拟在9月展出。“作为刘海粟美术馆的年度大展,展览的特色是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文脉的梳理和海派艺术发展的渊源回溯基础重新回顾上海美专建校历程和发展特点,海纳百川,承前启后,以此来探讨上海美专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及其影响。”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说。
据介绍,展览将重点呈现刘海粟下三洋的经历及其意义,将设专门版块展现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上海美专发展史上的璀璨星光(包括吕凤子、关良、吴法鼎、王济远、陈衡恪、张弦、王个簃、钱瘦铁等),其中,馆藏《李瑞清诫诸生手谕残卷》将首次公开展出。
李瑞清 《诫诸生手谕残卷》(局部) 刘海粟美术馆藏 1908-1910
作为纪念上海美专建校110周年衍生展览,刘海粟美术馆将在2022年底举办《慕琴生涯——丁悚诞辰 130 周年文献纪念展”(暂名)》。“丁悚是上海美专的第一任教务长,亦是民国上海视觉文化的先驱、商业文化的实践者以及都市文化的引领者。透过身份多元的他观察当时的文艺生态,我们将能获得有关‘海派’文化发生发展更鲜活的细节。”鲍薇华说,“观众可以一窥‘海派’新文化的原点与盛况。”
丁悚漫画手稿
日前,在文旅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中,上海入选了3个项目,《百川归海——上海美专110周年纪念展》便是其中之一,另两个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0周年馆藏展》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小人书大智绘——贺友直诞辰百年纪念展》目前策展工作均在积极推进中。
《贺友直画自己》(册页)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恢复开馆后,除了已有的“江山如此多娇”和“海上生明月”之外,还准备了“魔都散记”和“芳菲无尽”两个新展。前者是展现这些年主题创作中描绘上海题材的大幅作品,后者则是遴选了馆藏中以宁静、欢快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其中不乏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等大家之作。这两个展览的作品都可以给受疫情影响的观众以视觉的愉悦和心灵的抚慰。
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江梅表示:“今年要完成的主要展览有‘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学术系列展’六个展览中的四个展项、‘迎二十大——上海油画雕塑院作品特展’‘流变之境——长三角当代女性绘画邀请展’,以及公共教育项目“初芒计划”,目前这些展览的相关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一旦接上级通知美术馆恢复开放,首个推出的展览将是‘第六届上海油画雕塑院雕塑学术系列展——未知及至:袁侃个展’ ,这也是本届雕塑学术系列展首个亮相的展览,紧随其后的是‘初芒计划’。”
展览是一项持续性的、需要协同的工作,从目前公布的展览可见,在不确定中,美术馆开始内观,从自身馆藏的研究出发,挖掘出丰富的展览和公教模式;也从自身特点出发,从不同角度自主策展,在有限中创造更多艺术之美。
附:李瑞清 《诫诸生手谕残卷》(建议横屏欣赏)
责任编辑:李梅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