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绘画艺术的中国化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白马驮经图  明 丁云鹏

公元一世纪间,后汉明帝遣蔡諳、秦景等往北天竺大月氏国请来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并于西域得到释迦画像,归至洛阳,明帝令画工图写,置于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高僧传》卷一)。这便是最早传来和绘制印度佛教画像的记载。

东汉末年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却正好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人们出于消灾祈福的动机,供像祭祀,那些舶来的佛像被一再摹仿,携佛画前来的西域高僧得到中国佛画家们的配合,使得佛教绘画艺术得到广泛的发展,并且此时佛教寺院壁画也开始兴起。佛寺中的壁画,不仅宣扬了佛教的教义,而且丰富了佛教徒们的文化生活,也对佛教的发展和寺院的繁荣起着促进作用。因而佛教壁画在古代寺院中一直得到重视和发展。汉王朝灭亡之后,历史前进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佛教绘画高潮涌起,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一并如日中天,促进了佛教绘画的第一次大繁荣。此时期,佛教绘画是时代绘画的中心和主题,凡是作画者几乎都能作佛画,而且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等画坛名家首先是由于其精妙的佛画而声名远播的。在这一历史时期,佛教绘画的主要部分则是寺庙壁画和石窟壁画,宣传苦行的佛本生故事,崇扬佛法无边的降魔变,以智慧超常的维摩诘居士为主体的维摩诘经变等等,却是一画再画的题材。中国传统绘画的论理总义为佛教教义所充实。绘画技术技巧渐趋成熟,绘画不单是阐释佛理教义的工具,而同时是创造美的行为。南北朝时期的佛画造型逐渐开始摆脱印度化、希腊化造型的痕迹,带上中国民族造型特征。另外,此时绘画之中掺入了现实生活因素。壁画情节复杂,场面庄观,气势宏大,大多是以大乘经典为根据的,有佛本生故事,佛法故事,因缘譬喻故事和佛灭度故事等等。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兵火,隋朝统一了南北。由于隋统治者的崇佛,以及高僧们的大力弘传,使佛教再次兴盛。隋之绘画上承南北朝,而下启初唐延至盛唐,一脉相承,将中国佛教绘画推向新的高峰。隋之士大夫画家几乎都擅佛画。成千上万的民间画工带着消灾祈福的虔诚绘制大量庄严精美的寺窟佛画,这些佛画的主要内容是各种经变、本生故事、尊佛图、供养人像等等。还有西域画僧如于阗的尉迟跋质那,天竺的昙摩拙叉等加盟,带来了域外的画风,使隋之佛教绘画多彩多姿,相当壮观。为佛法的弘扬和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隋王朝兴亡匆匆,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进入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唐朝。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统一,国力强盛雄居当时世界之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中,唐代的佛教绘画达到中国佛教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在不少方面甚至超过了南北朝。

初唐,高僧玄奘游即回到中土,携带回大量的各式佛像,以及巧匠宋法智,唐使王玄策临摹得印度各地佛迹和佛像回国,一时间长安道俗竞相传扬,加之其时两京各地寺院壁画的绘制甚盛,就更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开展。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局部盛唐时期的经济文化繁荣,反映在绘画艺术方面也丰富多彩。如著名的佛画家吴道子、杨庭光、卢楞伽等就出现于此时期。他们大多通过以佛教因果报应为内容而创作各种变相图,来传播佛法,使不信仰佛教之人,看过后,虽不相信,却能起到警觉、怖果的作用,以此净化人心。比如曾有一屠夫,在看过吴道子所绘的《地狱变相图》后,便不敢再杀猪了。由于壁画是当时绘画艺术的主流,故石窟、寺庙、宫廷,墓室成为众多画家竞相献艺的场面。举世闻名的敦煌唐代壁画,可说是唐代佛教绘画史的一个缩影。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唐代的佛教绘画内容已突破了魏、隋时代的佛像,本生图为主的范围,而向大型经变及菩萨像等方面发展,以各种净土变和其它内容的经变形式来讴歌佛国的欢乐与美。此时的佛像造型已由魏、隋的清癯修长趋向于圆满健硕,体现了唐人的审美标准与美的理想,可见,中国佛教绘画至此,已完成了除去摹仿痕迹,形成中华民族风格的演变过程。石恪 二祖调心图 五代时战乱弥漫,但南唐和西蜀地佛教绘画仍相续不绝。宋朝建立后,由于内忧外患始终伴随着赵宋王朝,使得佛教的绘画已不如魏晋南北朝和唐朝,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个时期禅宗极盛,故而中国大乘佛教至禅宗的彻底中国化而发展到极致。随着禅宗的盛兴,严肃工整的佛教画风渐渐衰薄,于是有一定规范的佛菩萨像也被随意改绘并自由挥写,乃至形成宋元以来的水墨写意画的风格,这即是时人称谓的“禅画”。受禅学流行的影响,此时画家所绘的罗汉颇多,为适应当地人们的思想要求,其绘画风格也渐流入人情化。(传)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元以后的佛教绘画,随着整个佛教的衰微而愈益不振。

以上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反映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为适应不同时期的佛教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更新,逐渐演变成具有民族气质,符合中国人品味的形像,一扫过去拘谨刻板之风,从佛教模式中扩展为现实生活动态的再现,使得佛法更帖近世间,不再那么遥远和高不可攀,让学佛者有理由相信,佛菩萨们皆是有血有肉的众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而证悟佛果的。这样一种善巧和方便,只为广度天下之苍生。所以,造像艺术的产生,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点个【在看】把好文章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