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是“大号流感”吗?权威回应来了

  数据显示,全球新增确诊病例连续第二周反弹,我国新增本土感染者数量仍处于高位,波及地市范围持续增大,疫情仍在发展阶段。

  3月25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科学组织核酸和抗原检测,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彻底阻断疫情社区传播,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24天波及28个省份  全国疫情防控处于攻坚阶段

  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3月1日-24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已超过56000例,波及28个省份。其中吉林省疫情仍处于高位水平,上海市、河北省、福建省、辽宁省疫情近日快速增长,疫情发生地的社区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山东省青岛、威海、淄博,广东省深圳、东莞等地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北京市、重庆市、浙江省等地疫情形势趋于平稳。

  他表示,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处于攻坚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继续指导疫情有关省份从严从紧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尽快阻断传播,防止进一步扩散。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压实各方责任,落实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各项准备,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采取鼓励大家居家办公等措施能起到作用吗?

  对于部分地区采取了禁止人员跨地区流动,以及公交、地铁客运暂停运行和鼓励大家居家办公等措施的关注,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回应,这些举措在遏制新冠疫情扩散蔓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对于疫情发现的早,或者疫情规模较小,或者传播链清楚、明确的疫情,通过隔离治疗病人、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即可有效控制疫情。

  定点医院要对哪六类感染人群尽早进行抗病毒药干预?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那么,在治疗方面有何改变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原来是65岁以上,第九版调整为60岁以上。一方面我国对老年人定义是60岁;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数据来看,60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也就是说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同样重症高风险人群增加。因此新版诊疗方案提前了5岁,更关注老年人这个群体,避免重症化和死亡的发生。

  “同时,新版诊疗方案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把抗病毒药纳入到诊疗方案中,可以有效阻断疾病进一步的发展,最大限度控制病毒血症,减少脏器的损害和炎症因子风暴的风险,有效救治病人。”王贵强明确,定点医院要对老年人、有基础病的、肥胖的、重度吸烟的、孕产妇、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都要尽早进行干预,使用抗病毒药物。

  对病情加重风险的人群,王贵强指出,要及时甄别出来。“甄别的方法,通过预测预警指标来看,我们设定了病人住院以后观察一系列的预测预警指标,包括氧合指数、氧饱和度、炎症指标,以及铁蛋白、淋巴细胞等等,通过这些指标来判断病人病情加重的风险,及时进行救治,避免病人变重和死亡。”

  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新冠肺炎是“大号流感”吗?

  针对我国当前的疫情形势,“力争在短时间内做到动态清零,依然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新冠防控策略。”吴尊友表示。

  他介绍,随着人群接种新冠疫苗的比例越来越高,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断提高,加上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本身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强,感染者的临床严重性按照每百名发病人数的比例统计,确实有所下降。“但是,无症状感染者只是一个时点状态的概念,今天的无症状感染者到明天或后天,也可能变成轻型或普通型病例,我们应该更关注其传染性的高低。”

  “奥密克戎毒株由于其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及社会危害与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减轻。”吴尊友表示,有研究对有关国家在2021年8-10月与2021年11月-今年1月两个时间段的病死率和死亡率作了比较分析,前三个月以德尔塔毒株流行为主,后面三个月以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为主。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或者死亡率却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这说明,奥密克戎毒株流行,对一个国家总体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减轻。这也提示,奥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严重的,新冠肺炎不是“大号流感”。

  吴尊友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一个非常小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乘以14亿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就会很大。只有做到动态清零,才能消除疫情隐患,才能规避大规模人群感染可能造成的医疗资源挤兑,才能预防大量老人或有基础疾病者可能出现的死亡。

  奥密克戎病例多个症状和流感相似,专家建议要高度关注

  王贵强指出,目前,奥密克戎已经是我国的优势毒株。临床表现方面,现在奥密克戎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多,大部分病人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的表现很少。

  “实际奥密克戎主要在上呼吸道大量存在,而肺里面病毒量少,所以肺炎的表现不多,上呼吸道症状更明显,这点更像流感,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总是想到‘大号流感’的问题。临床表现上和流感有很多相似之处,咳嗽、打喷嚏、鼻塞等等,要高度关注。”王贵强说。

  建议普通百姓进行抗原检测吗?

  王贵强强调,抗原检测已经纳入新版诊疗方案里,国家也专门出台了抗原检测的指导意见。抗原检测是病毒核酸检测的一个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大规模暴发像奥密克戎这样快速传播的疾病背景之下,核酸检测如果能力不足的时候,抗原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但是抗原检测我们还是限定在管控人群、隔离人群、密接人群来做,我们不建议普通老百姓进行抗原检测。 ”

  同时,他指出,抗原检测也不能作为排除的诊断,也不能作为48小时核酸检测的替代。因为抗原检测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抗原检测阳性的情况下,最终也要进行核酸的复核,但在检测阳性的情况下,可以及时地进行管控,避免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全程接种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  专家呼吁5000万老年人尽快接种

  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2亿4359.9万剂次,已完成全程接种12亿4077.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01%。 

  雷正龙指出,当前,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达到2.12亿。截至目前,江西、安徽、山东3个省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已经超过90%,重庆、河南、湖北、贵州、河北、四川、云南7个省份超过85%。

  “目前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2.64亿,其中有超过2.12亿的老人已全程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从目前监测结果分析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从前期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现在疫苗应用的监测结果来看,也没有发现80岁老人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雷正龙表示,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疫苗接种仍然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全程接种可以有效降低住院、重症、死亡风险,特别是老年人大都有基础性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希望大家及时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同时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完成加强免疫。

  “另外想强调,老年人接种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情况,如果感觉到症状比较重,或者持续时间比较长,或者原有的疾病出现了复发的情况时,我们建议要及时就医。如果怀疑是疫苗引起的,要向接种单位进行报告。”王华庆表示。

  老年人接种加强针后该怎样防止出现偶合反应呢?

  王华庆表示,要客观认识偶合症。偶合症就是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受种者已经处在一个疾病的潜伏期,或者说发病前期的一个状态。接种疫苗之后巧合发病,这个就是偶合症。其实偶合症和疫苗接种无关,也不属于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为什么老年人接种疫苗之后偶合症会多一些?王华庆表示,与成年人、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存在着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这种几率可能更大。有的人有慢性疾病,有的人处在慢性疾病的复发时期,还有的人患其他疾病正处在潜伏期,所以风险可能就高。

  “最后想强调的是,有一些偶合症我们可以避免,但是接种疫苗时要完全避免这种偶合症是十分困难的。”王华庆指出,有关部门在接种疫苗时提出来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老年人正在发热的时候、正处在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没有得到控制,包括格林巴利、横贯性脊髓炎和脱髓鞘病等一些相关疾病,建议暂缓接种,尽可能避免一些偶合症的发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振娅)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金振娅

  责编:张永群

  编辑:孙岱 张雪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