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2021加速分化:阿里云盈利但份额下滑遭抢食,金山云净亏损拉大至16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企业上云的大潮已势不可挡。公有云厂商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个3月,多家公有云厂商发布了自己的2021年成绩单。这些成绩单,在见证公有云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暗含了公有云市场的格局的愈发集中。盈利依然是除阿里云之外,公有云厂商们的集体难题。但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也无声言说了这个市场的激烈战火。

两级分化明显

2021年的公有云市场,从营收规模来看,两级分化依然明显。

阿里云依然是国内最大的公有云厂商。以阿里巴巴过去四个季度的财报计算,阿里的云业务在2021自然年营收超过723亿元,相较2020年的556亿元同比增长三成。

需要提及的是,刚宣布要商业化的钉钉,其收入自2021年4月起被并入阿里云。但阿里在当期财报中称,因钉钉业务仍处于投入阶段,该重分类会拉低云计算的盈利能力而对收入的贡献并不重大。《华夏时报》记者对比了阿里巴巴2021财年上半年(2020年4-9月)阿里云并入钉钉前后的财报数据,二者相差2.22亿元。

还需要看到的一个变化是,虽然阿里云的营收在持续扩大,但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在国内公有云市场(IaaS+PaaS)的份额从高峰时期的几乎占据半壁江山,逐步下滑到了去年三季度的38.24%。

需要提及的是,相较于SaaS是全球公有云市场中收入的大头,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IaaS+PaaS依然占据了国内公有云市场近八成的收入。而前五名厂商占据了这个市场近76%的份额。

目前,在IDC的这份统计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腾讯云和华为云,都未公布自己云业务在2021年的具体收入。而以IDC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前三季度,腾讯云和华为云在IaaS+PaaS市场的营收分别为107.56亿元和105.9亿元。《华夏时报》记者以前三季度的平均营收粗略推算,这两家云厂商去年在IaaS+PaaS市场的营收规模大概在150亿元左右。

另一家公布具体云收入的互联网厂商是百度。今年3月初,百度CFO罗戎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去年百度智能云2021年营收151亿元,同比增长64%。

除了互联网企业,三大运营商的公有云业务也不可小觑。

其中,公有云业务规模最大的是电信天翼云。财报显示,天翼云2021年收入279亿元,相较2020年翻番。中国移动的移动云在2021年收入242亿元,同比约增长1.6倍。联通云去年16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6.3%。

但相对于市场格局逐步向头部云厂商集中,小厂商的增长速度却并不算快。

2022年2月,被称为科创板云计算第一股的优刻得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去年其29.08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18.46%。云计算厂商青云科技去年营收4.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75%。金山云近日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当期其总收入90.608 亿元,同比增长37.8%。其中占比约2/3的公有云收入,同比增长19.2%。

公有云盈利难题

在公有云大小厂商收入增速分化的同时,公有云市场依然面临盈利难题。

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中,公布盈利的只有阿里云。财报显示,2021年阿里云的经调整EBITA合计为12.1亿元。去年第四季度,也是阿里云连续第五个季度盈利。阿里云方面表示,盈利主要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所致。不过,相较去年前三季度平均超过3亿元的经调整EBITA,去年第四季度阿里云这个数字只有1.34亿元,当期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1%。

而从公布盈利情况的几家云厂商来看,盈利依然艰难。

财报显示,去年金山云净亏损近16亿元,相比2020年9.622亿元的亏损额度,同比增长66%。青云科技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81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了70%左右。优刻得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的6亿元净亏损,同比也扩大75%。

看懂研究院分析师、通信高级工程师袁博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投资大,收益慢是公有云的特点。“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公有云的投资会涉及到云计算、存储、云网络的建设,而且公有云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这都导致了公有云的成本高居不下。”

袁博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公有云部署初期,较高的获客成本也是云服务盈利的阻碍之一,为了吸引企业和个人入驻,公有云厂商在初期往往采用低成本促销的方式快速的增加入驻用户数。因此,相对较高的建设运营成本,初期利润较低的商业模式也导致了公有云的盈利道路相对漫长。

公有云市场的投入巨大。从腾讯财报中可以窥见一斑。

腾讯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其囊括云业务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成本同比增长32%至1208亿元。财报称这反映支付金额增长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以及其对云计算专业人才和运营的持续投入。腾讯还在2021年年报中称,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其正重定IaaS及PaaS的发展重心,不再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并优先考虑扩大SaaS业务规模,而非追求显著的收入。

袁博认为,纵观全球的公有云市场,除了阿里云之外,亚马逊、微软云也都是通过向B端、C端用户提供更完善、更高价值的SaaS云服务实现了盈利,这方面国外的主流公有云企业的商业模式远超国内。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相对其他后起之秀,阿里云的投资和收益已经逐渐平衡。但其他公有云企业尚在商业模式转型的初期,依然以传统的提供IaaS、PaaS服务为主,因此短期无法盈利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