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一条长长的绿色铁丝网将嘉定区外冈镇景苑社区近百栋居民楼一分为二——考虑到超大型社区的封控难度,景苑社区正式开启了东区和西区“隔网而望”的日子。
“我们是嘉定区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共有4320户、约1.2万名居民,其中外来人口近8000人,还有2200多户租客。沿着小区主干道走上一圈,需要近一小时。划分东、西两个片区,就是为了将封控管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外冈镇景苑第一社区居委会书记朱梅琴告诉记者。
从3月13日起,景苑社区就已进入封控管理阶段。4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压茬推进至浦西地区,持续的封控管理对社区服务、人员安排、物资调配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景苑社区这样的大型居住区来说,防控难度不言而喻。
“我们在社区内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方式,用更加周密、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景苑社区点位指挥长卢苫清介绍。实施“小网格”管理后,景苑社区划分为东、西两个片区,在此基础上细分为4个网格,片区、网格间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做到不“越界”。一旦小区内出现阳性病例,可第一时间缩小封闭范围,实施更为精细的防控,同时也能让另一部分居民收到的影响尽可能小。
“期待破网合体的那一天早日到来!”“我们一定可以突破这道防线!”虽然绿色铁丝网将小区暂时分开了,但隔网不隔爱,在小区业主群里,大家都期盼着能早日拆网团圆。
除了划分片区治理,近一个月来,景苑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动员党员、志愿者、普通群众共同加入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中。“我们一共有13个社工,相当于一个人要服务近千个居民,根本忙不过来。为了保障封控管理期间居民的吃喝、就医、物资等需求,临时召集起来的百余名志愿者起了大作用。”朱梅琴说。
“19号701室,你们的快递到了,放在门口了!”实施封控管理以来,这样的喊话,李兴凤和姐姐李兴珍每天都要喊上100多遍。
来自内蒙古的李兴凤和同住一个小区的姐姐最近多了一个新身份——抗疫物资保障组志愿者,这几天,她们一直奔波在小区里,为居民们送菜。“3月13日,我报名成为小区的防疫志愿者,第二天我就拉上了姐姐一起参加,人多力量大嘛!”李兴凤言语间充满了实诚:“与其闷在家里,不如给社区贡献一点力量,毕竟这里是我们的家呀!”
每天从8时到17时,这对“姐妹花”都要完成100多次送菜任务。“最近大家都足不出户,订单量一天比一天多,篮子装不下就用电瓶车,我们一定使命必达!”李兴凤说。
景苑社区内住着外冈全镇10多个村的“上楼村民”,其中有不少老年人。面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便、无法在核酸采样时出示登记码的难题,也有居民志愿者挺身而出,难题迎刃而解。
“再也不用一个个复制、粘贴再打印了,平均7秒钟就能打印一张二维码,至少节约了一半时间,冯老师真是太棒了!”4月2日,外冈镇村居防疫工作群里忽然热闹了起来,“程序员”小冯一下子成了群里的热门人物。
家住景苑社区76号楼的冯佑帆在外冈镇政府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在参加了景苑社区的统一核酸筛查时,他发现许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不能提前生成登记码,而采样现场的喵喵机使用的是热敏纸,二维码很容易变淡、变模糊,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核酸采样的进程。有没有办法提前为老人打印好登记码?
回到家后,冯佑帆当即开始研究。为了让社区工作人员使用起来更简单,他把程序反复调试了2天。“由于程序在执行自动化输入过程中会发生页面无响应、信息审核错误等情况,因此要尽量枚举、模拟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通过不断优化来加强程序使用的便捷性和稳定性。”小冯告诉记者,这个程序依托电脑端“健康云”小程序,根据社区提供的数据模拟键鼠操作,能实现批量填写登记、批量截图,最终实现批量打印。目前,外冈镇大部分村居都已用上小冯的新技术,大大节约了核酸筛查的人力和时间。
除此之外,在景苑社区还有居民志愿者将私家车贡献出来,申请了区里的通行证,作为应急转运车辆,运送社区内需要血透、放化疗、产检的人员。“我们将始终从严从实、科学细致、不折不扣地落实每一项防控措施,发动社区志愿者,有序完成社区管控和核酸采样等工作,竭尽全力守护人民安康。”外冈镇党委书记李雪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