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桥小学_德育无痕 润物无声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刺绣社团)

  太平桥小学,位于红安县最南端,现有380多名学生,是乡镇里面小规模学校。

  学校块头虽小,但素有“崇文重艺”的风尚。学校立足于“小”,着眼于“和”,致力于“真”,以“育人致真,和谐致美”的办学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总方向,通过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做到德育无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润泽每位学生的心灵。

  养正立人,在固本培元中做实德育

  在太平桥小学校长许冰看来,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德育的本质是教人成人,而一个德性完善的人,他应该有“正心、正念、正行”。

  学校以“正”为目标,以“养”为手段,努力培养阳光少年。

  推行八个“好”,以规范养正。从新生入学起,就以“走好路、说好话、扫好地、吃好饭、穿好衣、读好书、做好操、写好字”的八个“好”,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评选“星级少年”,以榜样养正。学校一直把“星级少年”评比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建立了“八颗星”(文明礼仪之星、遵规守纪之星、勤奋学习之星、健康活泼之星、诚实守信之星、热爱劳动之星、安全卫士之星、环保卫士之星)评比机制,以“多一把尺子,多一个角度”的眼光,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开展“一月一事”,以活动养正。学校每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德育实践活动,如三月,我与公益;四月,与春天一起歌唱;五月,学会劳作……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开启“童心向党”,以红色养正。学校结合党史教育,开展了“七个一”的“童心向党”学习教育活动,即“红色歌曲我来唱、红色经典我来颂、红色影片我来看、红色足迹我来行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为党为国培育根正苗红的一代新人。

  精准发力,构筑德能兼修的课堂阵地

  本学年,学校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为突破口,精准发力,推行“五有”课堂,开发六项校本课程,构筑德能兼修的课堂阵地。

  推行“五有”课堂,即有明确可检测的学习目标,有不少于20分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有不少于5分钟的学习反馈,有积极互信的教学关系。在“五有课堂”的推行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激发,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态、新的生机。

  开发六项校本课程。在开齐、开足国家标准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双减”和“延时服务”,开发了六项校本课程,即“一周一诵读”,每星期一升国旗,以班为单位,进行“经典诵读”。“午写一刻钟”,每天用15分钟习字练字。“计算一刻钟”,每天练习一刻钟的计算。“演讲五分钟”,上午第一节课前,学生轮流演讲。“安全五分钟”,每学期第一个月每天讲安全5分钟。还有“邀你读好书”的午间悦读,等一系列课程。

  同时,学校课题研究稳步推进,学校承担了省级子课题《农村小学周边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目前正在全力推进。

  打造育人特色,五育融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学校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从课程、活动、空间、形式进行整体规划,打造育人特色,推进五育融合,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从校本课程中寻求特色。学校将“书法”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以乡村少年宫为阵地,打造了书法、刺绣两大特色社团,聘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县书协会员担任刺绣、书法社团的辅导老师,打造“锦绣书香”特色品牌。

  从社团活动中打造特色。学校开设手工、田径、电子琴、刺绣等10来个项目,固定活动时间。在社团建设上,不贪多,不求洋,重点打造了两精(书法、刺绣)两强(田径、足球)特色社团。书法教育已初显成效,田径队、足球队在近两年县级比赛中,共获得了4块奖牌。学生的刺绣已有模有样,刺绣社团在2020年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项目评比中,获三等奖。

  在户外拓展中做出特色。学校每月均开展户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到烈士墓开展清明祭拜;到郊区林场、劳动扶贫基地开展学习体验。学校还利用校外闲置的空地,开辟劳动基地,种植红安地标产品——红薯、花生,让学生在既“劳力”又“劳心”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