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观察:暴力袭击阴影下的美国亚裔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3月6日发表题为《美国亚裔应对袭击潮:我们需要找回安全感》的文章,作者系杰弗里·梅斯 达娜·鲁宾斯坦和格蕾丝·阿什福德。文章摘编如下:

  去年11月,她在清扫昆斯区住所前的马路时遇袭,头部被石块重击,昏迷了好几个星期。在马桂英(音)挣扎在生死线上时,针对亚洲女性的其他袭击事件接踵而至。今年1月,一名患有精神病的男子在时报广场地铁站将一名华裔女子推下站台致死。下一个月,克里斯蒂娜·尤娜·李(音)回到唐人街的公寓时遭到尾随,被刺40多刀后身亡。

  每次发生此类事件后,美国亚裔团体和来自各政治派别的亚裔公职人员都会大张旗鼓地声讨,要求采取更多措施解决针对亚裔人群的暴力问题。但说到采取何种战略来打击专门针对亚洲人的犯罪,达成统一就困难多了。

  许多传统组织——包括一度主导亚裔群体政治的商会——都要求增加街头警力、加大执法力度,并采取更严格的保释规定。但是,包括纽约市许多年轻亚裔公职人员在内的自由派人士却反其道而行,反对加强治安管理,主张采取循序渐进的举措来应对精神疾病和无家可归问题。

  纽约美籍亚洲人联合会执行主任姚久安说:“我们华人社区有一半人说‘我们不信任警察’,可是另一半人说‘我们希望给每个亚洲人配一名警察’。”

  上周,随着马女士不治身亡的噩耗传来,这样的分歧再次出现。遇袭后马女士在医院接受了近三个月的治疗,最终还是不幸身亡。在3月1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她的丈夫高战新(音)边擦眼泪边谈起妻子,也是他高中时代就携手的恋人,他还谈到这座城市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来防止此类悲剧的发生。

  62岁的高先生呼吁多管齐下。他说,这座城市应该帮助无家可归者找到容身之所,但他也气愤地得知,这名被控殴打他妻子的男子此前曾多次遭到逮捕。昆斯区地方检察官正在权衡是否因马女士的死亡而升级对该男子的指控。

  高先生说:“我如今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左看看、右看看,看是否会有人攻击我。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中。”

  76岁的于金山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是唐人街历史最悠久的华人团体之一中华公所的主席,即将离任。他说,美国亚裔生活在恐惧中,并敦促纽约市官员采取果断行动。 

  暴力是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2020年,纽约警察局报告了28起针对亚洲人的偏见犯罪事件,逮捕了23人。2021年,警方逮捕了58人,记录在案的此类事件数量达到131起。

  2月,一名陌生人在曼哈顿挥拳打向一名韩国外交官的脸。警方说,2月27日,一名男子两小时内在曼哈顿袭击了七名亚裔女性。

  目前,亚裔是纽约市增长最快的人群。去年,五名亚裔美国人入选纽约市政委员会。纽约州众议院在2020年首次迎来两名来自南亚的议员。这些亚裔政界人士大多倾向于循序渐进地实现刑事司法和精神疾病医疗制度的改革。老年人和新移民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更加严格的执法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更支持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的观点,要求加强警力并修改州法律,让法官在做出保释决定时考虑到危险性。

  中华公所的于金山说:“美国亚裔女性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亚裔老人也在付出代价。”

  他呼吁亚当斯市长安排更多身着制服的警察在街上巡逻,继续推动州议会修改保释法,尽管州参议院和众议院领导人都拒绝了市长提出的这一要求。

  于金山说:“我们不关心你们的社会实验。我们需要找回安全感。”

  亚当斯承诺成立一个紧急特别小组,把注意力集中在心理健康、无家可归状态与公共安全等因素如何相互交织这一问题上。这位市长和纽约市教育局局长戴维·班克斯都愿意考虑设置亚裔美国人的课程,奥尔巴尼的领袖们认为,这种课程将有助于减轻许多人认为助长此类袭击的“他者性”因素。

  大流行也被视为袭击亚裔美国人的驱动因素之一;包括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内的一些人将病毒传播归咎于亚裔。

  大多数亚裔美国人领袖似乎公开认同的观点是,谴责将这些罪行视为“黑人对亚裔”模式的冲动。美国亚裔儿童与家庭联盟的梁韵律说,种族分裂和刻板印象可能“破坏社群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